思想照亮旅程:得到名家大课(共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语│为文明续命的伟大思想家

刘苏里

我先谈一些有关基督教和奥古斯丁写作《忏悔录》的背景。

李筠在讲读《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时说,基督教从信仰上升到神学,最大的动力是应对古希腊哲学的挑战。而我认为,来自基督教信仰群体内部的挑战,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至少一样重要。而且,内部的挑战,又跟世俗政权插手教会事务搅在一起,使局面更加复杂。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奥古斯丁神学思想的诞生,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其来有自。也因此,奥古斯丁的出现,对整个西方人的生活世界有着巨大意义,对我们了解和理解今天的西方,自然就有了同样重大的意义。

如果说不懂基督教就无法理解西方,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懂奥古斯丁就无法懂得基督教。因为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中间经过阿奎那的调和)对西方的影响从公元4世纪起一直持续到今天,超过了1600年。能跟他比肩的,除了《圣经》的作者们,恐怕就只有古希腊的超级思想巨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了。

我还要讲讲阿里乌、安波罗修,他们与奥古斯丁的出现密切相关。

阿里乌也是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公元311年在古埃及亚历山大地区任教职,他挑战正统派教义,其追随者逐渐形成阿里乌派。阿里乌派跟正统派的根本分歧,是对耶稣基督性质的认定。正统派认为,上帝(圣父)、耶稣基督(圣子)跟圣灵(神的灵、真理和爱等)是“同受钦崇,同享尊荣”的三个位格,即是三位一体的。而阿里乌派认为,圣子、圣灵是圣父的造物,或者说,圣子、圣灵跟其他万物差不多,都是上帝创造的。阿里乌派的说法,对基督教徒来说可谓天塌地陷,因为他们信仰的核心,跟耶稣基督的出生、受难、复活、末日审判、拯救等有关,耶稣基督亦是神本身,而不是上帝的造物。这场争论不仅旷日持久,还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以及后来的很多任皇帝,都卷了进来,直到公元380年安波罗修的出现。

安波罗修原本是罗马帝国米兰地区的总督,在他上任不久,米兰地区的主教出现空缺。同时,正统派与阿里乌派的争论进入白热化,而米兰地区主教的重要程度,大概仅次于帝国首都罗马和北非的迦太基。米兰地区的稳定与否,跟帝国的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地方官的安波罗修不敢大意,亲自参加了主教的选举会议。众多普通教徒前来参加选举,为了平息会场的骚乱,安波罗修发表了演说。话还未讲完,会场内突然有个孩子高喊“安波罗修,主教”,结果整个会场“安波罗修,主教!安波罗修,主教”响成一片。

安波罗修原本是来参加会议的,却被选为主教。这个意外的结果,确实避免了一场危机,但也让当时还只是慕道友的安波罗修登上他几乎一无所知的主教职位。安波罗修接受了神的召唤,受洗并捐掉了个人财产,靠着过人的才智和勤奋,很快进入角色,开始了他的讲道生涯。毕竟,此前他就已经是有名的修辞学大师了,他的讲道,吸引了大批慕道友和教徒。

在安波罗修的追随者中,有一位年轻的修辞学教师。这位教师在灵魂的朝圣之旅中,可谓历经磨难,一波三折,遇到安波罗修主教正逢其时。安波罗修主教给这位年轻人施了洗,完成了他的归信之程。他就是基督教历史上伟大的神学思想家圣·奥勒留·奥古斯丁。基督教思想史家冈察雷斯曾说过:“安波罗修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位归信者的非凡恩赐,有一天他将成为自使徒保罗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这句评语可不得了,因为提到了保罗这位最重要的基督教使徒,《圣经·新约》由27卷组成,其中14卷的作者都是保罗。

我们来看几个时间点和地点。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在北非高原努米底亚的塔加斯特,这座古老的小城在今天的阿尔及利亚境内,而在当时,努米底亚隶属于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行省。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阿尔及利亚在地中海的西南岸,隔着海,左上方是西班牙,右上方是意大利。

虽然奥古斯丁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归信基督,但奥古斯丁直到33岁时才受洗。40岁那年,也就是公元394年,奥古斯丁开始创作《忏悔录》,耗时六年完成。公元410年蛮族哥特人洗劫了罗马城,罗马帝国实际上已进入死亡倒计时。公元430年蛮族汪达尔人攻占了奥古斯丁的家乡努米底亚,当年8月28日,奥古斯丁去世。奥古斯丁在世76年,创作《忏悔录》时正值中年,那是他在寻求信仰旅程的21年之后,也是归信基督七年的时候。

从上面的时间点可以看出,这部伟大的经典不是一时兴起而作,而是奥古斯丁深思熟虑后的作品。创作这部作品时,罗马帝国已步入末年,他目睹了帝国垮塌的第一个20年。

我还要谈谈请越胜老师讲读《忏悔录》的几个理由。

第一,如果“大课”只选讲几个人,奥古斯丁肯定是一个,讲奥古斯丁就一定要讲他的《忏悔录》。西方文明来自“两希”,一希就是希伯来,古犹太的另一个称呼,最重要的文明果实是《圣经》;另一希是古希腊,古希腊的哲学和思想成就的最高代表,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把柏拉图哲学整合进了基督教教义,之后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收编进了基督教道统,从此两希文明彻底合流。从柏拉图到奥古斯丁,大约是800年,从奥古斯丁到阿奎那,大约也是800年。从阿奎那到今天,又快800年了。西方文明,大概就这么个线索,抓住了这四位伟大的思想家,就算抓住了西方文明的纲。

第二,1600多年来,大家公认《忏悔录》是一部个人的精神传记。可为什么这样一部非常个人化的作品,恰好出现在那个时代,出于奥古斯丁之手呢?这里,我认为有三点原因:一是,基督教当时面临猝不及防的危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临死前,即公元337年(奥古斯丁出生前17年)受洗,被逼迫了几百年的基督教在罗马境内变得合法了,而且高贵、时髦了起来。之后,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上层的自傲和腐败,等等。二是,基督教独大后,面临教内各种教义和外部异教的各种挑战,生死攸关。三是,罗马帝国风雨飘摇,危如累卵,如何回应人们的恓惶、焦虑、绝望,如何坚定信仰以渡难关?奥古斯丁通过个人归信的心路历程,给当世、后世无数信徒,指明了一条绝处逢生的道路。事实证明,正是基督徒们在关键时刻的勇毅和智慧,挽救了无数天下苍生的性命,还为西方文明的再度复兴,保留了香火。

第三,我很想知道,像奥古斯丁这样一位罗马帝国偏远省份的主教,是怎样以一己之力,担负起延续西方文明香火的使命的?是玄机,还是某种历史的逻辑在其中起了作用?他又是如何通过他的作品,征服了那么多世代的那么多人心的?

我想,说到这里,你已经着急想看赵越胜老师如何讲读了吧?下面先介绍一下赵老师。

赵越胜,1954年生于北京。1978年,在恩师周辅成先生鼓励下直接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西方哲学。毕业后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9年赴法国巴黎。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奇才”,周国平曾说他是“天生的精神贵族”。

简单说他是思想史家、作家,其实非常不准确。事实上,我无法对他做世俗意义上的定位。在他身上,的确有贵族的两个基本特质,即品位和勇毅。贵族的勇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国捐躯,一是为国续命,续文化香火之命。他的作品并不多,但篇篇精到,多被传颂。如果想了解他更多,可以搜索2012年《南方周末》对他的专访:《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以及周国平的专文《天生的精神贵族》。能听到他讲读这部书,是我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