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界限:重塑亲子关系,让孩子自由绽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二
没有界限的爱,就是对孩子生命的入侵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很多的担心与烦恼。

我们察言观色,担心是不是自己某句话说得不好,惹对方生气了;

我们感到烦恼,为什么另一半无法成为我们想要的模样,也因此质疑对方的爱;

当对方不认可我们的建议时,我们会觉得好像自己整个人都被否定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各种负面情绪与困扰。

当孩子情绪失控、大哭大闹时,我们会很着急,用各种方法想要哄好他;

孩子学习不自觉时,我们软硬兼施,只为让他听话主动;

我们总试图帮孩子解决问题,却发现孩子越来越没有主见与想法。

所有这些困扰,其实都因为我们“界限不清”。

界限不清,让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陷入“纠缠”之中。在关系中,我们总会揣测他人,内心渐生不安、牺牲感、被辜负感等种种感受,导致自己产生无休止的情绪内耗。

一旦我们将“界限不清”带入养育事务,我们就容易“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我们疲惫不堪,孩子也丧失了生命的体验权与自主权,无法主动展开人生,释放潜能。

养育中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父母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父母管控得越多,孩子的内驱力越弱。我在《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一书中也详细论述了“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好边界感,不越界,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的重要性。

在海夫人的《养育界限》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同样的观点,深深认同!

海夫人从很多典型的养育困扰出发,细致入微地讲到在这些情况中,养育的界限在哪里。

比如:

孩子想要买玩具,我们怎样说服孩子才是清爽又轻松的;

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因而不喜欢老师,我们如何去区分这件事的边界;

孩子学习不自觉,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无法掌控的又是什么。

拿到这本书后,我一口气就读完了,一方面海夫人对常见育儿困扰的分析真的透彻又深入,我被深深吸引了;另一方面,我也由养育事务反思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言行,发现自己在生活中也会有各种边界不清的情况。我一边读书,一边梳理,自己也轻松、清明了不少。

我们这一代父母中少有人是在一个界限清晰的家庭里长大的,我们体会过太多界限不清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困扰。我们从来无法把自己都没有的东西给孩子。所以,这本书是新时代父母都要补上的一课。

当我们更有边界感,并将之带入养育过程,我相信,不仅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内驱力、主动性,也会让他们活得更清爽、更有内在力量。

在海夫人的这本书中,不少分析、观点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点,关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管控,海夫人这样生动地形容:

在“共生”养育中,养育者自身处于“空心”状态(自我麻痹而进入极度麻木无感的状态),人不在自己的“房间”里,而跑到孩子的“房间”里指挥一切。一个“房间”只能有一个主人,养育者跑到孩子“房间”里,孩子没办法,只能变成“空心”才得以生存。

是啊,一些父母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将全部精力、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这是极其危险的,很容易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将孩子变成“提线木偶”。

第二点,当孩子不喜欢数学老师,觉得老师太凶时,海夫人建议这样与孩子沟通:

“在这件事情里,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你自己看重什么、想要什么。你是想学好数学,还是想改变数学老师?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那就不要去评判数学老师,只要认真听课,学好数学;如果你想改变数学老师,那就是越界。……你的烦恼源自你的评判,你评判数学老师的情绪和行为,你认为数学老师不对,甚至批评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你作为一名学生,这和你的目的相左。”

海夫人的思路非常清晰!这样的引导也是在教会孩子有边界感地看待一个人,任何人、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都是有灰度的。没有人能满足我们所有的期待。而当别人无法满足我们的期待时,我们是该争对错,还是选择接受并向内检查一下自己的目的呢?如果选择接受,就去接纳一个人会有的不足;如果不接受,也不去抱怨、内耗。我们永远有选择权,只要我们敢于担当。

试想,如果我们在养育的日常生活中,就将这样的边界意识带给孩子,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人生中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以上两点是我从书中随意的摘取,在这本书中,还有非常多的宝藏,等待你去发掘。我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对“界限”这个词,有更加具体、全面的理解。

在养育中,对尺度的把握从来都是最难的,但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对如何养育孩子这件事的认识更清晰、更笃定!

项目

2023年10月20日

项目,自主学习力导师,父母游戏力讲师,国际鼓励咨询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

“心妈育儿说”公众号及视频号创办者。著有《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