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考试高手:清华博士的高效学习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小考:检测学情,提供反馈

平时的课堂小测、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抑或是参加的一些比赛,大家在上述考试中可以不用太把结果当回事,因为这些考试、比赛反映的是阶段性的成绩,它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情,提供反馈。

考试是为了检测学情

考试相当于“学习体检”。通过考试,学生可以将近一段时间内的学习问题暴露出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它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知识的盲区,帮我们找到没有学会的地方。

例如,在考光合作用的大题时,命题人会把很多基础问题串在一起设问。这就可以检测学生是不是能把整个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机制、应用全都联系起来,是否掌握了整章内容,是否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对学情的检测。

又如,我在带领学生参加清华大学组织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答辩的时候发现,在学生答辩过程中,评委通过提问、与参赛者进行更详细的讨论,看参赛者是否了解某个实验细节、是否提前思考过某个问题、是否了解某个数据的含义等,这样他们很容易就知道某项研究工作到底是不是学生自己做的。这也是对学情的一种检测。

考试是为了提供反馈

当然,考试的作用不仅仅是检测学情、给予参加考试的学生“好”“坏”的信息,考试更多的作用还在于,学生可针对考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提高能力,解决问题。

学习本身就是“猜想-反馈-改进”的过程。当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首先做出的是猜想,然后外界会给我们一个反馈,将这个反馈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改进猜想,重塑我们的思维模型。而考试本质上就是“验证猜想”的过程,当反馈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意外的时候,我们就会根据这个反馈调整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型,学习就发生了。这种意外有可能验证了一个猜想是对的,也有可能表明猜想出错了,即遭遇了失败的反馈。无论哪种,都是对思维模型的强化,都能起到学习的作用,所以,考试的作用在于提供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是假学习,没有考试的学习也是假学习。

反馈最重要的是“及时”和“准确”—这也是老师的重要作用之一。老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有一个角色是教练。教练有科学的方法,能最大效率地提升学生的成绩;教练是一面镜子,学生所有的练习过程都能通过这面镜子反射出来。事实上,考试是老师服务学生的另一种形式,老师通过给出及时且准确的反馈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所以,考完试后,不要看自己考了多少分,而要看自己哪里出错了,及时找老师进行试卷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弥补。

考试是最好的复习

我经常和学生说:“考试是最好的复习”。在《成为学习高手:清华博士的高效学习秘籍》中,我也表述过类似的观点,通过考试(如考前小测等)进行复习比单纯复习更能提高学习成绩。

考试能帮助我们提取记忆。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储记忆,另一种是提取记忆。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台电脑,存储记忆就是往硬盘里进行存储,我们在学习的那一刻,知识就存入硬盘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忘记呢?那就是提取记忆出了问题。而考试就是强迫你的大脑从存储记忆中提取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者技能的过程,就是不断训练提取记忆的过程,这要求我们付出的努力远比直接重读一遍要多得多。每提取一次,记忆就会增强一次;提取越困难,记忆也就越深刻。所以,单纯复习只是让我们把知识看了很多遍,熟悉一下学过的内容而已,但它并不像考试一样能让我们不断地提取记忆,这样不会让知识长在大脑里,所以复习的效果不如考试好。因此,考试是有效的记忆提取练习,可以帮我们捡起记忆,终止遗忘。

同时,因为考试有时间的限制,会倒逼我们产生紧迫感,去复习所学过的功课。很多同学是“DDL(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的践行者,所以,当学生有一个考试时,这种压力会让学习的效率提高。我也是这样的,在备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要学很多门功课,但我总想着时间还早,就一直没有认真看书,直到临考前一个月,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学。于是,我赶紧制订学习计划。所以,DDL是第一生产力,考试能督促我们学习。

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考试之后,优秀的学生不会只关心分数,他们总能发现自己暴露的问题,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自己未来努力前进的方向。这才是考试的最终目的。

但是,很多同学认为考试的作用是排名和筛选。因此,他们经常被考分所左右,产生恐惧、担心、焦虑、愤怒等情绪,这就背离了考试的目的和意义。他们会赋予日常考试很多莫须有的意义,把考试和自己的能力、面子、荣誉、前途等联系起来,经常拿不理想的成绩折磨自己、吓唬自己,总让考试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这些同学遗忘了考试的初衷和意义。

但想要改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工夫,需要有考试前良好的准备、考试中积极的心态调试和考后认真的反思,我在本书之后的章节会进行详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