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和安寺通禅师
广州和安寺通禅师,婺州双林寺受业。自幼寡言,时人谓之“不语通”。
因礼佛次,有禅者问:“座主礼底是甚么?”师曰:“是佛。”禅者乃指像曰:“这个是何物?”师无对。至夜,具威仪礼问:“今日所问,某甲未知意旨如何?”禅者曰:“座主几夏邪[1]?”师曰:“十夏。”禅者曰:“还曾出家也未[2]?”师转茫然。禅者曰:“若也不会,百夏奚为[3]?”乃命同参马祖,及至江西,祖已圆寂,遂谒百丈,顿释疑情。
有人问师:“是禅师否?”师曰:“贫道不曾学禅。”师良久,召其人,其人应诺,师指棕榈树子,其人无对。
师一日召仰山:“将床子来。”山将到,师曰:“却送本处著。”山从之。师召:“慧寂!”山应诺。师曰:“床子那边是甚么物?”山曰:“枕子。”师曰:“枕子这边是甚么物?”山曰:“无物。”师复召:“慧寂!”山应诺。师曰:“是甚么?”山无对。师曰:“去。”
【注释】
[1]座主几夏邪:座主结夏安居几年了?
[2]还曾出家也未:还曾出家了吗?作寺庙主持肯定就出家了,可禅者竟然还问出家了没有?其意暗指你到底真正出家了吗?真正出家是心出家,而不是身出家。
[3]若也不会,百夏奚为:如果这里不能领会,座主您就是住寺庙百年有什么用呢?
【概要】
通禅师,虽然不是很有名,但他的弟子慧寂却是沩仰宗的祖师。慧寂禅师(840~916年)有仰山小释迦之号,广东番禺人。九岁,往依和安寺通禅师。十四岁,父母取归,欲与婚媾。慧寂不从,遂断手二指,跪至父母前,誓求正法,以答劬劳。父母乃许。再诣通禅师处,而得披剃。未登具(受具足戒),即游方。
有一天,通禅师叫慧寂带床过来,慧寂带来,通禅师说送回去,慧寂从之。然后,通禅师喊:“慧寂!”慧寂应答,通禅师问:“床那边是什么东西?”慧寂说枕头。通禅师再问:“枕头那边还有什么东西?”慧寂说无物。然后,通禅师再喊:“慧寂!”慧寂应答,通禅师再问:“是什么?”慧寂年幼,此时不能觉悟通禅师是为了唤醒他的自性。通禅师一直寻根究底,让慧寂知道自己的自性在哪里。只有搬开所有拦截在眼前的东西,本来面目才能显现在慧寂目前,这就是通禅师的教学方法。一代大德慧寂也就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成为划时代的人物,成为一代祖师。
【参考文献】
《景德传灯录》卷九;《五灯严统》卷四;《指月录》卷十一;《教外别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