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蜥蜴脑是如何控制你的

什么是蜥蜴脑

蜥蜴脑,即边缘系统,是大脑中最古老的部分,其职能是确保生存。科学显示,人在感到害怕时,蜥蜴脑会激发逃跑或战斗的欲望。蜥蜴脑操控着人的基本需求,例如对食物、性和爱的需求,是许多情绪和心理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人潜意识的一部分。

你是否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反复出现同样的反应,或感觉被迫以重复的方式去做同一件事情?这一切都是因为蜥蜴脑,正是它在控制你,就像一位保护欲过强的父亲或母亲因为非常担心你的安全,会对你说:“小心有车!”即使你抱怨自己的处境,生物本能也会告诉你:“这样是安全的。”所以很难将其改变。重复对蜥蜴脑而言至关重要,通过你一成不变的做事方式,它就能确定你还活着。一旦你想做出改变,恐惧就会像带刺的铁丝网一样环绕在你身边。你可能都不理解自己这样做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因为真正的幕后推手蜥蜴脑不易被察觉,就像《绿野仙踪》里的角色那样。

戒烟、减肥或结束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之所以很难实现,是因为蜥蜴脑将这些习惯视为常态,为了让你继续活着,它不希望你做出改变。这就是矛盾所在。蜥蜴脑不会在你感到快乐的时候为你欢呼,也不在乎你内心深处的欲望,它只关心你是否还活着,是否还在呼吸。对蜥蜴脑而言,最好的操控方式莫过于能让你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做任何事,例如开车、骑车或刷牙,最好是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在自动化状态下,人很难有自我意识。

正是这种自动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你的生活僵化。每天起床后,如果没有什么新鲜事从天而降,那么你的想法就跟昨天的并无差别。即使有新鲜事发生,你的想法可能也没有变化。在一天当中,你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跟前一天其实是一样的。你可能会感到焦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加入通勤大军,穿过拥堵的道路去上班。这是一种重复的状态,你会对相同的想法和感受做出反应,但从不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或为什么这么想。每天都过着重复的日子。一成不变的安排能给蜥蜴脑带来安全感。

孩童时期,如果你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很显然你就不会有安全感,而只会感到某种空虚和不安。如果父母在情感上忽视你、轻视你或者对你进行过度保护,那么你就会有情感安全问题。在潜意识里,你会时刻警惕危险,力求捕捉到任何麻烦的征兆,以便立即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如果是走在一条黑暗的小巷,这种警惕对你来说是有利的,但一刻不停地判断周围的环境是十分令人疲惫的。这会使你像个侦探一样,从他人的言行中寻找蛛丝马迹,并且会尤其关注那些可能有问题的线索。

现在来做个小实验。请暂停阅读一分钟,问问自己:“我正在想什么?我在关注什么?这是我吗?”

不,这是另外一回事,对吧?请留意你在集中注意力关注除自己以外的事物时是什么感觉。然后开始实验的下一步:在你专注于某个事物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试着寻找一种联系。能找到什么联系吗?你可能什么也感觉不到。没关系,我真正想让你注意的是,你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现在,我想介绍一个很好的技巧:请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胃,真正专注于胃部,看看会发生什么。注意到区别了吗?区别在于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你可能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是你知道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对吧?如果你一直在挠头苦想为什么自己的内心没有发生改变,现在你就知道了,这是因为你一直都在关注自己之外的事物,而非自己的内心世界。

很多关于自我激励的书籍或研修班之所以只能起一时之效是因为你之前的想法和感知只是在智识层面吸收了其中的信息。这些信息听起来不错,好像最终能解决你的问题,至少在问题出现之前都是如此。但当问题真正出现时,你的蜥蜴脑又会被激活,复制之前的做法,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还会做出跟以前一样的反应:“我很擅长冥想,但我还是会冲我的男朋友大吼大叫,让他不要把碗放在水槽里!”本书会谈到感知自我反应的技巧,帮助你迈出改变自己的重要一步,以确保即使出现问题,你也不至于太恐慌。

此外,蜥蜴脑还会在你脑中形成一种声音,不停地说你有多傻,例如“你真是个恶人”“谁会这么做呢”“我真不敢相信你对她说了那些话”。这些话其实是在以另一种形式来保护你的安全。不过,这种贬低和羞辱的话是怎样起到保护作用的呢?

一旦你把事情搞砸,大脑中试图保护自身安全的部分希望你能清楚地知道,你的行为会以某种方式威胁到你的安全。你犯的错误对你遵循的准则构成了威胁,因此蜥蜴脑希望你能立刻停止一切,不要再继续。这是否意味着情况真的会对你构成威胁呢?其实不然。蜥蜴脑并不知道真实威胁和情感威胁的区别,因为身体对恐惧的感知是一样的。

多年前,我的一个商业伙伴实在是受够了我,想知道是什么把我变成了一个工作狂。我从未关注过自己的内心。不知何故,当时就像有个灯泡忽然闪了一下,让我瞬间意识到,自己一直很努力是因为想成为与父亲一样的人。小时候,我母亲总是跟我说我跟父亲很像,如果他们离婚,我会跟父亲一起生活。“你太像你爸爸了”,这句话或许能解释我的一切行为。不过我跟父亲的关系并不好,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即使在家,也总是心不在焉。他给予我的积极关注少之又少。不过不知为何,母亲说我很像他时,我感到自豪,因为他在工作中很成功,而且很幽默。我在工作中也遵循着父亲的成功理念,想要得到他的认可,但他从未给过我。

显然,我仍无法接受自己,我的小蜥蜴脑督促自己拼命工作。我是个工作狂,而且内心住着一个不知疲倦的批评者。我完全不爱自己。这一点从没有使我离认可更近一步,也没有使我获得更多幸福感。即使是在那次“灯泡瞬闪”之后,我仍然连续多年保持着一贯的模式。即使我深知自己的动力来源是想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停止。我已经处于自动化状态,只是想要生存,而不是去深入研究该如何改变或如何摆脱这种自我毁灭式的习惯。

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从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身上以及整个社会中学习如何生存。蜥蜴脑会持续记录这些信息,为你对待生活设置许多规则。只要你还活着,只要外部环境尚可,你的生活就完全是靠潜意识在指挥。

或许你觉得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如果你只是想控制世界以确保安全呢?如果住在你内心深处的那个批评者是一个总是在聒噪的傻瓜呢?嘿,你猜怎么着?任由世界以一种可怕的方式控制你的情绪和态度并不会给你带来渴望已久的东西,也不会让你感到快乐。

我想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有许多关于幸福人群的研究都集中在“控制点”上,也就是人们自认为对那些能对自身生活产生影响的事件的掌控程度。内控者不仅坚信“一切都会过去”,还会认为生活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种掌控并非是针对其他人或外部事件,而是对于他们自己的行为和反应的掌控。他们相信,在很大程度上,事情会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有着稳定的幸福感,不会给自己的情绪包袱增重。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感觉非常安全,而且他们的蜥蜴脑也不会全天候地发布命令,更不会有随之而来的自我批评。

相较之下,外控者总是感觉不安,觉得人力不如天命。

任何时候,企图通过依赖外部世界来达到良好的内心状态都是在自找麻烦。你的恐惧可能一直处于自动化状态,未曾被察觉。改变自己内心力量的平衡能防止蜥蜴脑试图先入为主地控制你的所见、所想和信念。如果你能意识到蜥蜴脑的存在以及它所带来的恐惧,那么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感受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