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五 用枪凝练的精神

2014年深秋,我曾以“永不消逝的枪声”为题,为《枪魂》作序,那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和对庆华人深深的爱,挥洒笔墨,回忆了庆华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经历;再现了兵工丰碑中荣辱兴衰的沧桑变迁;讴歌了几代兵工人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无限忠诚,铸就了枪魂的奇迹和辉煌。作品出版后,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共鸣,赞誉声不绝于耳。天南地北的庆华兵工人道出了同一个心声——我骄傲,我是庆华人!

就是这部书,点燃了大家怀念庆华的心中之火!

就是这部书,拨动起人们对树立兵工丰碑的那段不了情!

时隔几年,作者继《枪魂》《走出来的梦》之后,又创作出《匠勋》这部书。我以为,这是作者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紧迫感,马不停蹄,夜以日继,奋笔再书。他是想让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那些研枪造枪英雄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尽快呈现在读者面前,或有机会让他们自己,重温那些曾经属于自己的梦;追逐那些曾经属于自己的足迹和身影。

《匠勋》以故事的形式,描写了那些铸就枪魂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侧面,或是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可以说,所有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或是以原型为素材进行了文学创作,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性。故事的情节细腻、亲切感人,人物刻画貌合神似,真可谓是重走兵工路,再做庆华人的会师之篇,即《枪魂》的姊妹篇。此书很值得一读。

我是1963年从大连工学院(今为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进入庆华厂的,在那里生活、工作整整27年。我在技术改造科搞过单能机床,组合机床设计;在技术科工艺室主管过枪机框、活塞零件的加工工艺;在产品室负责54式手枪的产品图……之后,曾担任过设计室主任、车间主任、技改科(工艺研究所)科(所)长、副厂长,1984年相继成为工厂党政一把手。从此,工厂的工作就是我运行的轨迹。

看了《匠勋》这部书,我深有所思。我的成长,是庆华厂这座大熔炉锤炼了我;是铸就枪魂的精神激励了我;是各届各级领导培养、帮助了我。我要向故事中所提到的鲍清涛厂长、丁作儒厂长、吴孝昌总工程师表示诚挚的敬意!是他们使我增长了才干,经受了历练。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领路人陈玉忠。我进厂劳动实习在动力科,陈老当时是机械动力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长,也是工厂的总机械动力师和历届先进工作者标兵。动力部门虽属于工厂的辅助单位,可他主管的是被人们称之为工厂的血液——水暖电气风。为了保证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他不分假日,不分白天黑夜,一年四季,始终战斗在生产、生活服务第一线。就是这样日夜操劳的老领导,还能在我报到的时候,与我一次长谈,讲工厂、讲工作、讲做人。他说:“干好工作必须有真本领,一切要从严、从难、从实践中学习,向群众学习,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干好工作必须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先当学生,切忌夸夸其谈;干好工作必须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做啥像啥,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强者,不要当新手。”陈老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至今不忘。我的这一段自述,不只是我成长的缩影,庆华人何尝不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呢!

记得1984年,兵器部调整工厂领导班子,我由工厂副厂长接任党委书记,雍冬保由总工程师接任厂长。部领导对我们说:“庆华厂是一个经验多,贡献大,并且有着工匠精神和光荣传统的老兵工厂,一定会蕴藏着独特的企业精神。如果能把它总结出来,发扬光大,那将是一笔无尽的精神财富。”此后,经工厂党政领导和全厂职工严肃认真、反复论证和提炼的,几代兵工人创造并实践着的“庆华精神”,在“北国一华”闪烁着绚丽的光芒。

《匠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好书,用枪凝练的精神也必将在“中国梦”的伟大进军中,得到发扬和传承。我热切期望这部书早日出版发行,以飨读者。

詹桂林

2018年于哈尔滨

(詹桂林,曾任庆华工具厂第九任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