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垃圾层级时代的到来
如何引导和规范居民的选择?需要因地、因时、因事制宜,认清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组分的垃圾其价值是不一样的,通过创新理念、配套政策和分级利用来降低其末端处置量,垃圾层级利用时代的到来成为必然。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古代垃圾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以生物质燃烧灰渣和有机垃圾为主,大部分垃圾最终能回归到土地,但历朝历代都出现过灰渣引起火灾以及有机垃圾影响市容等问题,因此同样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垃圾处理规章制度。《韩非子·内储说上》中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殷商时代是不允许公共道路上乱倒垃圾,违者甚至会被砍手,主要是担心燃烧后的灰渣复燃引发火灾。《唐律疏议》中规定:“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也就是说,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受到五刑中的次轻刑——杖刑六十大板。如今,衣、食、住、行、用等各个场景都在制造不同的垃圾,有的垃圾回收后利用价值很大,而有些垃圾不但没有利用价值,还无法通过各种降解手段得到处理。
21世纪的今天,垃圾场不应只是一个完全失去生命、充满惰性的场所,而应根据垃圾产生的场景、垃圾的组分为它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去处。为尽量减少垃圾进入垃圾场,很多国家提出原生垃圾零填埋的想法。据悉,英国等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当高的填埋税,直接让你填不起;而欧盟规定含5%以上有机垃圾不能进入填埋场,现在他们都宣称自家没有填埋场。上海也提出了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但垃圾不进入垃圾场,总还是要有去处。为此,垃圾层级(waste hierarchy)理念开始为大众所熟知,在这个理念中,垃圾的去向呈现出金字塔型,从顶端到底端,依次分为事前预防、过程减量、直接回用、循环利用、能源回收和最终填埋几个层级(见图1-4)。垃圾处理需要分类分层管理。《德国固体废物管理》(2018年)将废弃物管理分解为“避免产生—再次使用—物质回用—能量回收—终端处置”。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则致力于垃圾安全回收(safety recovery),于2011年提出其向“可持续材料管理”转变,从以前只关注效率及经济优先向多种要素综合考虑,垃圾处理从强调“如何安全处理”转化为“如何安全地回收使用过的材料”。为此,《科学》(Science)期刊在2012年出了一个以“垃圾”为主题的专刊,探究如何进行废物处理(working with waste)。可以说:垃圾已经不再被称为垃圾,而指用过的物质或者材料,垃圾处理的目的不只是安全处理,而是为了安全回用。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废物处理的各种方法,使其成为在建设无废城市的背景下的关键焦点。
图1-4 废弃物管理层级
垃圾去哪儿了?
这个灵魂拷问实际上反映了我们渴望充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剩余价值,以实现理想中的“无废世界”。这也是实现垃圾层级化管理时代的重要驱动力。那么,让我们一起探讨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在不同环节如何实现其独特的价值,走进它们的再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