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会的适老化支持体系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适老化问题的现象

2.1.1 几个例子

下面先通过一些数字化在老年群体中渗透和应用的例子来展示适老化的影响。

1.活跃在互联网上的老年用户

一批通用性的智能化应用在非老年群体中流行以后,通过子女引导等方式慢慢地吸引了一些中老年用户,并且逐渐向更高的年龄段渗透。其中,微信、全民K歌、抖音等具有较强社交功能的非金融应用已经在低龄老年用户中十分流行。使用这些应用的老年用户克服了老年人常有的新技术恐惧与焦虑情绪,在这些应用缺乏适老化设计的情况下,老年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身边年轻人的协助,学会了驾驭这些应用。尽管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没有像年轻人那样使用那么多的功能,但也逐渐掌握了其主要部分的使用,并且使用这些应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微信可以说是老年人使用最广泛的一款智能手机应用了。对很多人来说,微信可以说是每天和外部世界连接的主要信息通道,其丰富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线上社交需求。图2-1展示了几个老年人常用的微信功能:日常联系、获取新闻、订阅特定的信息,一对一交流,朋友圈分享,实时语音/视频通话。微信已经是无可争辩的老年群体社交软件的首选,并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微信支付、微信红包等与钱有关的功能了。

图2-1 微信社交

以全民K歌为代表的社交娱乐应用在老年人中也很流行,如图2-2所示。

随着新一拨对于把控上网风险更有信心的老年人使用涉及线上支付的应用,如移动支付、网购、出行等,更多样化的应用在老年人中开始普及。这些老年人逐渐养成了通过互联网消费的新习惯。网络不仅是娱乐、消遣和社交的媒介,而且已经进一步渗透进他们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

在克服了对线上交易和支付的恐惧后,大批老年人开始试水金融和健康方面的深层次应用。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和高回报足以使一部分老年人打消对网上金融服务的安全顾虑,开始使用起来了。健康应用自然受大批老年人的关注,好大夫在线就是一个吸引了大批老年用户的在线医疗平台,如图2-3所示。

图2-2 全民K歌

图2-3 好大夫在线

但是,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观察一下,会发现那些老年网民主要聚集在65岁以下的年龄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9.8%,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9%。而这些并非以老年人为目标用户的应用虽然很少有刻意的适老化设计,但其巨大的使用价值足以使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做出足够多的努力来学会使用,这部分老年人大多是知识水平较高的中低龄老年人(75岁以下)。

2.五花八门的老年科技产品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也越来越得到关注,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变得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图2-4和图2-5是于2023年6月30日在京东上搜索“老年科技产品”和“老年智能产品”并按销量排序所得到的结果首页。

图2-4 京东上的老年科技产品

我们注意到,前几年被热炒的老人手机、智能腕表、手环等产品已经不再那么热了,而智能音箱和求救报警器位于销量的前列,其他销量较高的还有智能门铃、双向对讲视频通话设备、热压按摩垫等。新奇的老年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然而,这一表象所掩盖的,却是喧嚣后的沉寂:子女购买新奇的老年科技产品送给父母,老年人高兴地接受,感受着子女的孝心,然后默默地收藏起来。几乎每个老年人的家里都会有一批多年来子女送的老年科技产品在橱柜中积攒着灰尘,而老年人日常真正使用的物品大多还是很久之前买的。

图2-5 京东上的老年智能产品

3.不尽如人意的智慧养老项目

2017年至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委连续五年每年评选一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项目,共评出了204个示范企业、342个示范街道(乡镇)、86个示范基地和2个示范园区。

这些项目中大都集成了一些需要老年人参与使用的智能终端设备,既有智能腕表、智能手环、平板电脑,也有安装于智能手机上的App,还有健康检测终端和居家安全监控设备等。这些项目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项目开始两三个月后,持续活跃的用户开始减少,半年后往往只剩下四分之一或更少的用户。如果项目中的服务需要老年人主动通过终端参与,那么用户会流失得更快。即使那些无须老年人参与的被动式检测设备,也存在用户大量流失的问题,只是流失得略慢一些。

这一现象背后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年人感受到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不足。换句话说,就是产品和服务本身价值的吸引力不够,而且使用起来负担过重,导致老年人持续使用的动力不足,以致最终放弃。

三部委还分别于2018年、2020年和2022年颁布了三版《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共入选了228种产品和204项服务。但是从2020年版和2022年版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中的基本要求来看,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适老化都尚未成为基本要求之一。

4.被边缘化的老年人

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中国仍有1.29亿个老年非网民。这些老年非网民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那些身边有照护者的,如与子女同住的、住在养老院中的;第二类则是空巢或独居老年人,以及一些虽然看起来和子女同住,但在面临数字化障碍时,并不能从子女那里获得有效协助的老年人。

第一类老年人与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主要通过身边的照护者形成“弱连接”,即必要时由身边的照护者协助其融入数字社会,如医院挂号、网购、线上缴费等都由身边的照护者代其完成。这种依赖他人的方式会带来自主性感受的丧失,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并不理想。而第二类老年人则基本与数字社会隔绝,他们的生活仍然延续着几十年来不变的传统模式,并且越来越多地和日益数字化的社会发生冲突。从乘车出行到医院挂号、从预订门票到移动支付,数字化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在逐渐被社会抛弃。

造成第二类老年人陷入困境的因素有很多。表面上看是他们缺乏使用能力和知识,实际原因更复杂。部分是经济上的原因,智能终端和网络服务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有些人则是出于多年的思维惯性,并不认为数字化与自己有多大关系,直到数字化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些人则是对新技术及其带来的潜在风险有着固有的恐惧感,导致他们望而却步。而最大的一部分则是因为缺乏新知识,记忆力也不行了,再加上身边缺乏支持体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之,被年龄数字鸿沟隔绝的老年人各有其不同的原因,图2-6展示的是最典型的,也是占比最大的三种:缺乏信心不想用、缺乏能力不会用、畏惧风险不敢用。

因此,转化这些老年非网民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老年人的思维惯性、缺乏相关知识、能力持续衰退、缺乏有效的支持体系等,并且基本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图2-6 老年人被边缘化的三大原因

2.1.2 数字产品的适老化不足

近几年来,媒体广泛地报道了老年人因无法使用智能手机而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与当年电话和电视在老年人中快速普及的情况不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产品被老年人接受要慢得多。其根本原因是产品的适老化问题,即与老年用户的能力特点不匹配。一款数字产品的适老化程度取决于其最初的设计和后续的适老化改造。

1.适老化设计

一种在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目前数字产品的适老化往往先天具有设计上的不足。其背后的关键原因是适老化的成本较高。在目前适老化仍处于萌芽状态时,适老化的成本是相当可观的,并且这个成本的投入没有明显的市场回报。因此,虽然政府在大力呼吁提升数字产品的适老化程度,但是期望在短时间内适老化设计有显著改善是不现实的。我们将在2.5节中就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2.适老化改造

自《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发布后,一种可喜的现象是,陆续有产品开发商发布了其产品的“长者版”或“老年版”,即对其原有适老化严重不足的产品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种实际现象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适老化改造属于低成本的修补,大多集中在以支持大文字为代表的补偿老年人感知能力的方面,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适老化问题的效果有限。

中国电信于2021年7月发布了对智能终端的测评结果,后来又发布了《中国电信手机终端适老化指引白皮书(2022版)》,但其关注的点仍然以老年人的感知能力为主。与适老化设计一样,目前的适老化改造依然是在产品开发商缺乏市场激励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出于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或为响应政府的相关号召而进行的,其可持续性缺乏保障。

2.1.3 老年人的使用环境

老年人,尤其是中高龄老年人,在使用数字产品时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环境支持。这种支持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接触、补充新知识的途径。在面对新的数字产品时,无论是所需要的数字素养、使用技能,还是相关应用的背景知识,都需要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获得。二是及时的使用支持。老年人在实际使用数字产品时还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有人能够提供及时的使用支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功地使用,体会到产品的价值。三是鼓励、引导。由于很多老年人在面对新技术时抱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因此尝试学习的动力往往不足,这时需要周边有人能够鼓励、引导他们。

有一个支持环境能影响老年人尝试学习和使用数字产品的积极性,而目前上述这些支持环境基本还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