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维特根斯坦生平简述(至《逻辑哲学论》出版为止)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生于维也纳。他是卡尔与列奥波蒂娜·维特根斯坦夫妇(Karl and Leopoldine Wittgenstein)一家八个孩子里年纪最小的。父亲卡尔是富有的钢铁工业大亨,还把自己家营造成维也纳音乐生活的中心之一,例如勃拉姆斯就是家里的常客。卡尔为了帮助勃拉姆斯,在府上举办过一场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的私人演奏会。
路德维希先是去了柏林读工科,然后在曼彻斯特继续研究航空工程学。他在曼彻斯特时开始对数学的基础感兴趣,这或许发生在他读过伯特兰·罗素的《数学的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一书之后,因为这本书给维特根斯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使他决意研究数学的基础,而据目前看来最可靠的记载是,他去找戈特洛布·弗雷格请教该如何把他的研究进一步做下去。弗雷格建议他去剑桥拜罗素为师。于是到了1911年,维特根斯坦前往剑桥,在罗素门下工作了五个学期,期间开始进行逻辑学探究,而这项探究最终将成为本书讨论的《逻辑哲学论》。1912年,他移居挪威,独自继续工作。接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维特根斯坦参加了奥地利军队,一边服现役,一边继续做他的逻辑研究。临近战争结束时,维特根斯坦住在叔叔家里休假时完成了《逻辑哲学论》。他回到前线后被俘虏,当时身上就带着《逻辑哲学论》的手稿。
手稿的复印本后来被送到了弗雷格和罗素手中。让维特根斯坦失望的是,弗雷格并无好评,他主要是不赞成该书的阐述方式;从他与维特根斯坦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对这本书不甚了了。《逻辑哲学论》的体例似乎是那么让弗雷格反感,以至于他几乎没有打算了解其中的内容。罗素对这本书却有很不错的印象,还为它写了一篇如今与正文一同印行的导言。可维特根斯坦对这篇导言的反应很粗暴:
拿到导言的德语译文后,我终究无法勉强自己让这篇导言与我的书一起付印。因为,你英文文笔里的那份雅致——当然——多半译没了,剩下的只是肤浅与误解。[1]
(虽然维特根斯坦的反应可以理解,毕竟有一些维特根斯坦尤为看重的论点是罗素曲解或没能理解的,但导言中也不乏有所助益的内容。)但毕竟收入罗素的导言是出版条件之一,维特根斯坦最终还是咽下了他的傲气。《逻辑哲学论》由劳特里奇与凯根·保罗出版社(Routledge and Kegan Paul)于1922年出版,附有一份名义上由C.K.奥格登完成的译文,不过翻译工作的主体部分实际上是弗兰克·拉姆齐[2]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