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佰的自序
马佰,现在是我的笔名。我是马彪,其实为自己取百字为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百字辈。
儿时我就发现,在我大哥、二哥、三姐名字里,第二个字均为百字,我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对字辈有了最初的概念。随着成长,我逐渐发现了百字的美感,一种左右对称却又捎带瑕疵的美感。
再后来,我发现将百字放在马字的右边,单调的同时,似乎缺乏了一些重量。不对称的马字和左右对称的百字,寥寥几下笔划,并不显得松弛随意。也似乎只是取了马百X的前二字,只是把共性挖掘了出来。
为此在接下里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去修改。很多年过去了,我其实一直没有什么想法。后来在大学做设计期间,我和不同的小组成员在做不同的房屋设计时,总会在创作过程中提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在后续的设计中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需求。而后的某一天,我默默将百,加了一个单人旁。
马佰就这样出现了。
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很喜欢马佰这个名字,因为左右结构的佰字出现,让马佰变得有美感、有简单、有重量、有瑕疵、有理念的同时,又不会丢失他作为我百字辈的本质含义。
毕竟在特定的环境下,佰即百。
近来一切想说的话,都是在半年间每每见到危房的时候发散出去的思维引申出来的感悟。
因为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种东西,而危房的表达一下子击中了我。
无人居住的危房已存在不知道几十个年头。在大学毕业后的扶贫工作期间,每次当我遇见未拆除的危房时,我并没有身为环艺人的觉悟,我只会忍不住凝望这事物发呆,恍若隔世,我会忘记时间的流逝。我的所有情感,诸如喜悦、悲伤、愤怒、欺诈、名利追逐、伟大事业、爱恨情仇、生活的色彩和阴影、恐惧和疑虑,都在我的思绪中消失,飘散,只留下眼前的虚无和此刻的宁静。仿佛当下社会的一切繁华与喧嚣都与我无关,只有眼前的真实和这一刹那的感悟。
我的生活里,不会再看到有人活在危房中,可在我之前,又会有多少人在危房中过活过。
在毕业后的半年时间看到诸多后,我不禁对自己发问,怎么才叫将时间花费在不悔的事情上。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大学期间我就问过自己,但我是个不熟练于多种思考方式的人。例如我在大学所学习的专业尽管是环境设计,但我从来没有试图在创作设计的过程中融入过多的思考。
我最熟练的思考方式其实是写作。那时的我总在写不出东西时拿没有踏入社会为借口不写,也就是不思考,只顾得幻想一些理想主义。
后来踏入社会,我才发现原来我想写的字,每天都有很多,也让我意识到大学时期的借口并非真的是借口,只是大学那会儿每天沉在宿舍的感悟确实不多罢了。
在工作后,我心思变得越来越重,脑子里总是感觉承载了过多的矛盾,和我在过去岁月里的理想主义越来越远,在偶尔的醉酒狂欢之后,我抬头仰望星空看星星时,回想起曾经的理想,与眼前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不禁感慨万千。理想主义者的柔软与细腻内心,在现实的冷酷面前毫无抵抗之力,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中,往往被迫妥协,让内心的美好愿望渐渐变得模糊。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天是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是坐在公车里开车的,因为要从城里到村里,所以每天的时间还是挺紧迫的,因此不洗头不洗脸便可以称作是我的生活锦囊。
虽说每天多开着一个多小时的车,让工作繁琐了不少,但我很庆幸被分配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因为这项工作会让我不得已而为之,了解到最基层的群众。我将短期的扶贫成效看作自己的作品,坚持将自己贯穿到其中。毕竟我已经不需要像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那般需要通过学业证明自己,更无须通过任何形式积累物质财富,我很想做一些前二十年没有做过的,我渴求认识到这个社会的另一面,我希望不断地突破自我,以面对自己不确定未来,可以让我不断保持着思考的状态,可以让我在过去的理想主义化为现实。
我在寻找问题的答案过程中,可谓是走了一大圈路。我站在光下,我的兴趣应当是将白天工作中的贫困户从黑暗中拉过来,让他们成为不同于原初的人,一个另外的人。
每天早上起来,我都心满期待的怀揣着更好的理想,而且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这份工作可以让我影响到我的同胞们。尽管我的力量是薄弱的,但看到64份米面油亲手递到64户脱贫户的手中时,我才会感觉到这份力量带来的美好。
我现在的答案来说,在我生命的尽头,令我不悔的一定是我创造的,最优美,最独特,最昂贵的。
这种心境的转变,便是我在乡村振兴一路上的意外收获。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发散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就像和大学时期的我一样,只是想通过文字将扶贫工作中的一些事情能够记录下来,安心的写,就像写日记一样,只不过我的这篇日记几千字可能长了些许。
可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敲打着我。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当时间到了,也许人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一面。
在第一篇扶贫日记写完的第二天,我所在机关的办公室主任高世峰就找到我聊起关于撰写扶贫文的事情,争取往省里投一投。我第一反应是诧异的,诧异这件事情的先后之巧妙,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回复。
刚巧不巧我昨天写完了一篇,只是还缺少修改,待我中午再斟酌一下内容。
那天我是开心的,我想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情怀,我在近几年前也只是希望通过我的撰写,能让我在未来的路上,回过头去看时,能够使我更好的成长。但是不代表我会拒绝我的文章被人看到,我一直有这种情怀或者说是理想在。
时间的流逝才是真正的炼金石。在上班之前,我一直都有些惶恐,可以说是平日里对于生命的真谛理解过于肤浅带来的惶恐。
好像,我自己都在大学的风雨中摇摇欲坠,现如今哪里又能靠得住我。我像一片扁舟一样漂浮在自责的水面上,怎么都担心自己不会被人认同。
也许是一直以来有这么些原因,所以我一直都不太安心,写作的过程是唯一能够让我安心思考的过程,他会让我很轻易的度过原本对我来说会是漫长的时间,晚上不睡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
感悟很多,思考的过程中,让我的头脑越发清醒。但我和我最大的差别或许是看不见的。
我闹笑般和父母讲,或许是因为空虚寂寞所以动了真情,离家的我在中秋前的有些骚吟就这样被我随手记录了下来。但却是被当地作家协会的老师意外阅读到,可也正是这份意外,让我成为了当地作家协会的一员。
在加入作家协会后,激励着后来的我不断书写前行。
我真的觉得时间能看出很多东西,人跟人的相处也需要时间,会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缺点,人和自己人生的相处亦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时间慢慢成为好朋友,毕竟都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不要急于抵达目的地,因为过程才会让我们受益更多。
但是人类的情感世界是如此的深邃,语言和文字只能触及其冰山一角,能够更真实地传达情感的或许还有音乐、电影和艺术,甚至是我大学期间所学习的环境设计。它们也能用感性的方式来描绘那无垠的情感海洋。即便如此,这些工具仍然不能完全捕捉我内心的细腻感受。因此,即便是文字这种相对细腻的表达方式,也无法完整地传达我内心的情感。但是,至少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和理解的途径,使得我可以从中寻找到共鸣和安慰。
行走的过程中,总得留下些什么,作为一块儿碑立在这条历史长轴上,再者我在大学期间的业余写作上花费了我大部分的时间,于是我决定汇集起我的一些内容,形成一本杂文集。可当我着手整理的时候,才发现区分目录板块儿都是这么一件困难的事情。什么什么随笔,什么什么论,什么什么小说,什么男人和女人,什么文邹邹的小诗等,我的文字汇成的文章真可谓是乱七八糟,于是我挑选了九十九篇合适的文章在汇集后进行了分类。
都可谓是“精品”(自认为)。
为什么是九十九篇文章呢?因为九本身为一个至阳的极数,象征着极限。九九归一并不指代一个数字,表达了一种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繁的往复过程,同时也代表着新的重生。于是我取九九归一的态度,挑选九十九篇文章汇集成一册。
不过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里面的小诗,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期间泡在大学图书馆里所写,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很喜欢小诗这种美丽的载体,可能是因为小诗这种载体不需要完美的对仗,但不得不说,小诗真难写,我常常在图书馆坐一下午,到临走时草稿纸上只有寥寥数字。若不是我太爱这种载体,我是万万不想写的。
我的小诗大多数都在描写花和爱情。有时候我自己还在琢磨,在我每次想通过写诗折射我一些思考(阴阳怪气)的时候,为什么最终总会变成叙景的小诗呢?
我在大学期间,没事儿就喜欢钻研我的每一篇小诗,我是享受那个修改的过程。
反观我最近写的三首小诗,一篇叫《晋中的花》,一篇叫《扶贫小曲儿》,还有一篇是我基于对馒头的热爱所写的《两天一顿面条》,这会儿拾起大学期间写的小诗进行比对后才发现,现在写的真不美了,退步了。
至少标题是丑的。
抛开最后的后记,等我将九十九篇文章汇集在文件夹里导入U盘时,书名也就形成了。九十九个项目加一项文件夹,一百个项目就这样出现在了U盘中,于是书的名字,就叫我的“佰”字好了。
这篇序言就这样简单写至此吧,其实作为序言,他更像是一篇我的反省。在决定要将文章汇集成一本杂文集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序言怎么写,因为我在过去看书的过程中从来不看序言,为此我还翻了一些书,看看那些作家们的序言是怎么写的。
看了半天也没觉得那就是序言,索性自己按照自己的风格就这样写我的序言。
佰的序言。
我觉得绝大多数人会和过去的我一样,从来不看序言,也包括后记。于是乎,我特意将序言放在了目录后面,等你阅读到这里时,才会发觉这真的只是一篇序言罢了。不过我有强迫症,实在不愿将后记提至最前列,但我还是强烈建议此刻阅读这本书的你先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佰的后记。
因为,那里有我想对你说的话。
寥寥几句,绝对真心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之长的序言。
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