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数据被赋予的意义
数据和信息一直以来不曾离开我们的世界。古人云,“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时代在不断变化,使得彼时的“数”少了份哲学情怀,此时的“数”则多了份科技发展的色彩。在当下的时代,数据被赋予了关键生产要素这一新的意义,并引领新一轮的生产力革命。
1.2.1 古人对数据的运用
从远古祖先的结绳记事开始,过去的数据可能是被刻画在石墙上、撰写在简牍中、记录在书本里的符号。本节将从数据记录、计算、分析三方面阐述古代对数据的运用。
1.用于记录
人类对数据的记录,其实要早于文字的出现。在斯威士兰发现的列彭波骨和在刚果发现的伊尚戈骨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的计数工具之一,距今已有数万年。
列彭波骨和伊尚戈骨据说都是由狒狒腓骨制成的骨骼工具,这些带有刻痕的骨器如今被称为计数棒,是一种人类早期进行数据存储活动的证据。远古时期的部落人群会在棍棒或骨头上刻出缺口,去跟踪交易活动或食物供应情况。他们通过对比棍子和缺口来做出预测,如他们的食物供应将持续多长时间。
2.用于计算
以前人类用于数据计算的工具,较有效率的要数排列成串的算珠,也就是算盘了。算盘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计算效率。用算盘计算的方式称作珠算,珠算有与四则运算相对应的计算法则,统称珠算法则,就如同现代计算机最底层的加减乘除计算逻辑。后来根据珠算演变而来的珠算式心算成了速算技术的一种。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00多年,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斯指出古埃及人就使用了算盘。而在我国,算盘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多年。古代中国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实现和现代一致的十进制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的14种算法,除第14种“计数”为心算,无须算具外,其余13种均有算具,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珠算”之名,首见于此。
3.用于分析
除了数据记录与计算,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运用数据来治理国家。每朝的正史中都有志书(或者叫地方志、方志),综合记录该地区有关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地理境域、食货财富、生产能力、收税条件、消费项目等,两千余年不曾间断。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方志编纂工作由隶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到1995年,全国新出版的地方志已达5000多部。
电视剧《长安十二辰》中有一个有趣的情节,机构“靖安司”存储了当时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24个重要机构的机密要件,连平常百姓家添丁新丧、婚配嫁娶、买卖奴婢等人口变动之事,都会进行登记。剧中角色徐宾在靖安司的“大数据库”中,利用大案牍术分析百姓的喜好与习惯,才筛选出长安城符合刺杀狼卫行动的张小敬。虽然是虚构的剧情,但也可以看出编剧对于数据存储与分析的认可度。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律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罗纳德·哈里·科斯所说:“如果你拷问数据足够久,真相自然就会浮现出来。”
时至今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仍需要通过收集和处理数据来认知这个世界,只是这一过程已变得更加高效。因为数据在当下除了被用于记录、计算和分析,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1.2.2 数据是第五个生产要素
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中公认的生产要素。2020年,我国提出将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认为,2022年是数据要素市场正式探索的元年。
1.过去的四个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它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环境条件,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而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包含了生产要素,但生产要素并不等同于资源。例如,空气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它不是经济学范畴里的生产要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生产要素有着不同的构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在数千年时间里处于农业经济时代。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土地和劳动。在这一阶段,渔猎、耕种与家庭手工业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而土地和劳动力则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给出了最经典的论断,即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开了人类经济高速增长的序幕。全球GDP从1700年到1970年增长了70多倍。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等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开始大规模投入工业生产,使机械化生产成为当时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作为物质资本的机器设备也成为当时的第一生产要素。19世纪60年代后期,电力和内燃机的出现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社会发展从机械化阶段过渡到电气化阶段,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强化,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工业革命对经济增长的深远影响不仅在于将机器、资本引入生产,还在于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要素。过去,技术常被分为劳动偏向性技术与资本偏向性技术,而现在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偏向性技术已经崛起,并带动数字革命向全球扩散,数字经济兴起并蓬勃发展。全球GDP从1960年的1.39万亿美元(现价)迅速增长到2021年的96.53万亿美元(现价),如图1-1所示。在60年的时间里,得益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这四种生产要素,全球GDP增长了约70倍。
其中,数字经济的贡献或许非常关键。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2021年测算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的比重为45.0%。再看我国的情况,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增加4.68万亿元,同时,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占比达41.5%,甚至超过了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2022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9.9%),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地位更加凸显。2017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的比重如图1-2所示。
图1-1 全球GDP核算数据(1960年至2021年)(单位: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数据要素
数据一方面可以像劳动、资本和技术要素一样,在工业革命中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以及制造与服务等各场景,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开发利用和配置的效率,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这就是数据被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底层逻辑。在数字社会,人类需要开发和利用数据来进行生产与经营活动。如今,智能机器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数据则是关键的生产要素。
图1-2 2017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单位:万亿元)及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明确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均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并提出了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等举措。这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指明了方向。
数据几乎遍布于当前世界的每个角落,随着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生产和消费,以及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数据要素推动形成的数字革命和数字经济将成为新时代的标签。数据要素是数字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关键核心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潜能体现在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两个层面上。数据要素正逐渐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新赛道,也是新时代体现国家综合实力、重塑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