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战斗或逃跑:理智丢失,成绩下滑
在咨询过程中,小D的妈妈和小D都说了这样的话:“我失去理智了。”小D的妈妈是一开始说的,而小D是在第一次参与咨询的中间阶段说的。
作为曾经的学霸,小D的学习潜能是毋庸置疑的,但形势急转直下,显然是因为出现了巨大的学习干扰项,而这个学习干扰项就是母子俩说的“失去理智”。“失去理智”在成为巨大学习干扰项的同时,还让小D把巨大的学习潜能也给丢掉了。干扰值增大,潜能值减小,根据学霸公式(绩效=潜能-干扰),小D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就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理智是个好东西,怎么就丢失了呢?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说自己“失去理智”的时候,好像在说自己是分裂的,是个一分为二的人。他的头脑里好像住着两个小人儿,一个小人儿想要保持理智,另一个小人儿则让理智丢失。两个小人儿在战斗,这个人是否失去理智,就看最后谁赢。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觉,就像头脑里有两个小人儿在掰手腕?小人儿一跟你说该放下手机好好学习了,小人儿二则说再玩一会儿,就一会儿。你听从了小人儿二的话,结果一抬头,两个小时过去了。然后,小人儿一就开始批评小人儿二:“你怎么这么没有意志力?你怎么就管不住你自己?你真是个没出息的家伙。”
人都是分裂的,头脑里的两个小人儿老是在战斗、在竞赛。
前言里提到的“大脑壳”提摩西·加尔韦,把竞赛分成外部竞赛和内心竞赛。他说:“每一项竞赛都由两部分组成,即外部竞赛和内心竞赛。外部竞赛就是要战胜对手,克服障碍,达成外在的目标。而内心竞赛则是战胜自己。”
小D的故事,对处在青春期的你来说,大概并不陌生。当人们提到你这个年龄的孩子时,首先想到的词就是青春期叛逆。所谓青春期叛逆,就是说青春期的孩子跟自己的父母、老师在“战斗”、在“竞赛”,看谁能赢过谁。就算你自己没有经历过青春期叛逆,至少也听说过身边不少同学、朋友处在类似的场景中。
小D的成绩一落千丈,不是因为他本身的学习能力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他陷入了这种让每个人都很痛苦的“战斗”或“竞赛”的局面。
小D犯了错误,老师启动“战斗模式”,想要用惩罚的手段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小D把检查中的字句读错,这是一种不合作,“惹不起躲得起,躲不了我不合作”,相当于启动“逃跑模式”。这在老师看来是不服从,是跟自己过不去,是在跟自己“战斗”。于是老师更加愤怒,想要用更为激烈的手段赢过小D。后来妈妈也想用同样的方式降服小D、赢过小D,小D就又开启了与妈妈的“战斗”。
后来,小D继续不合作(不学习、不写作业),继续边逃跑边战斗,而且战斗姿态越来越多——玩手机、吵架,家长和老师也就继续升级战斗规模。剧情一步步被推向高潮。
整个剧情像不像孙悟空大战十万天兵天将?像不像一场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双方实力均等、难分胜负的足球对抗赛?——只是这场比赛没有裁判,火药味浓烈。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D陷入了一场与老师、父母比输赢的战斗或者竞赛。
小D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同时在进行两场外部竞赛,一场是跟老师、父母的外部竞赛,一场是跟同学的外部竞赛(成绩排名)。老师和父母的种种努力——想要赢过小D的努力,其实都是想让他赢得跟同学的外部竞赛(好好学习,有个好成绩)。但怪异的是,小D因为跟他们陷入了这场竞赛,而放弃了跟同学的竞赛,“躺平摆烂”了。
怎么破这个局呢?
答案就在小D和妈妈说的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