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斜的人生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4章 随笔:从〈抓娃娃〉看家庭教育:放手与尊重的力量

电影《抓娃娃》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探讨,在观众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喜剧,更是对家庭教育这一严肃话题的深入思考。

影片中,马成钢和春兰这对夫妻为了儿子马继业能够考上清北,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用尽一切办法“鸡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活享受,扮穷、雇佣教育专家团队、安排员工暗中保护、要求亲戚配合演戏,甚至试图扼杀儿子对跑步的热爱。他们的初衷无疑是出于对孩子深深的爱,希望给予他最好的未来,然而,这种过度的干预却适得其反。

马继业最终以七百多分的高考成绩,却毅然选择了体育大学,这一抉择让父母难以接受。但仔细回想,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对真实自我的勇敢追求?电影通过一系列细节展现了马继业对跑步的热爱,那每天跑着去上课的身影、在体育馆不自觉奔跑的瞬间以及对跑道上自由奔跑者的羡慕目光,都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

这部电影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过度付出有时不仅限制了孩子,也束缚了自己。马成钢夫妇虽财力雄厚,却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失去了对自身生活的享受。春兰不得不放弃美丽的美甲、衣物和饰品,马成钢则天天穿着破鞋,他们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却未曾意识到这种付出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

马继业通过精心策划的“高考绑架”事件,揭开了父母为他精心编织的谎言,也让他有机会摆脱虚假,拥抱真实。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观察事物和做事的思路,但最终选择了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个选择在世俗眼光中或许令人惋惜,但对于马继业本人而言,却是挣脱束缚、走向自由的胜利。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中放手与尊重的重要性。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梦想。父母的责任不是为孩子规划好一切,而是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自我、尊重自我。当孩子有能力做出选择时,父母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去探索、去尝试。

就像马继业最终选择体育大学一样,父母也许会感到困惑和担忧,但只有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他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激情和动力。同时,父母也能从过度的焦虑和控制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在家庭教育中,真实和尊重是基石。只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交流与互动,才能让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父母要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让孩子了解生活的全貌,而不是营造一个虚假的完美世界。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们。

电影《抓娃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会平衡爱与放手,尊重孩子的个性与选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既充满爱又充满自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世界中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