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学校适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两汉时期

要点提示

·黄老道家是在先秦老庄道家的基础上,通过走兼容百家、博采众长的道路发展起来的道家新形式,在汉朝初年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一度成为治国思想。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理念,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框架,兼融道、法、名等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推动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

·汉代儒学的表现形态是“经学”,经学又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注重阐发微言大义,古文经学侧重于名物训诂、史实考证。儒学上升为经学对儒学发展来说,有利有弊。

·今文经学的神学倾向,推动了谶纬之学的泛滥,引起东汉末年的社会批判思潮,王充在其中担当重任,他以唯物主义来解构今文经学、批判谶纬神学,其哲思清醒、理性。

从政治结局来看,先秦百家争鸣以法家的胜出告终。秦国一统天下,以实践证明了法家学说的合理性,但是秦朝一统天下之后,仍然奉行严刑酷罚,导致二世而亡,也以事实证明了法家的偏激性。提起秦朝,人们大多将其视为文化的荒漠,例如,在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秦国虽治理有度却仍与王道政治相差甚远,原因便在于“无儒”,即谓:“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1]在秦朝时期,还发生过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更是给人留下了儒学在此时期毫无出路的印象。但实际上,在秦国与秦朝,法家尽管是显学,但儒学也并未泯灭。例如,吕不韦在秦国做相时,曾从各诸侯国招揽门客、各著所学,编辑《吕氏春秋》,其中有三十余篇明显表达的是儒家思想;秦朝建立之初,建立博士制,“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2],其中“文学”主要指的是儒士;而“焚书”“坑儒”则分别发生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这时已接近秦朝末期。客观地说,儒学以及诸子百家的一些余脉尽管因为秦朝尚法而受到压制,但是并没有断绝。公元前206年,历史进入汉朝,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文化语境也随之变化,汉朝统治者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需要在法家之外重新寻找理论支持,首先被采纳的是黄老道家,进而便是儒学。儒学在汉代走上了独尊的位置,不仅成为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亦成为全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