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演化论(原书第3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7/48280087/b_48280087.jpg)
1.1 为何要写本书
我们写这本书有三个目的。
第一,我们想写在组织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而不仅仅是介绍组织理论。组织是迷人的社会单元,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和规模,但大部分被组织研究领域所忽视。在数据便利性和顽固偏见的驱动下,当代书籍和期刊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公开交易的上市公司上,现在美国的这类企业约4000家,相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8000多家的峰值显著下降(Davis,2016)。实际上,数百万的企业既没在任何证券交易所上市,也没有商学院毕业生任职,但除了像创业这样的子领域外,这些企业很少出现在研究中。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本书是一本缺乏理论解释的组织统计手册,而是说我们力求在研究设计中力求抓住组织的多样性,而不是把《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当成“组织动物园”里唯一的“动物”。我们主要关注商务组织,但也包括其他类型的组织。
第二,我们想写有关组织涌现(emergence)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关注组织的存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创业者和创业的研究增长速度惊人。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它们通常侧重于对创业成果的个人层面的解释,而忽略了涌现所形成的组织化过程。而且,它们通常只考察小型或新组织的涌现过程。最根本的是,它们通常缺乏用于解释组织涌现过程的完整理论框架。
与上述研究不同,我们关注的是组织、组织的种群和共同体的起源。即使是规模非常大的组织,通常也是从小发展起来的,可似乎这种奇迹般的成长过程无法引发大多数组织理论家(theorist)的兴趣。其实,这应该受到关注。如果不理解新的社会单元为何以及如何涌现,我们就错失了人类社会中不断萌发的创造力与其在组织中成为具体现实之间的关系。因此,与大多数关于组织研究的书籍和文章相比,我们对组织、种群和共同体的早期发展给予了更多关注,并在所有层级的分析中将涌现视为一种重要动力。
第三,我们想写的是新组织、种群和共同体涌现的演化过程。这需要一种跨学科的方法。令我们失望的是,大多数有关组织的研究都关注结构和稳定性,而不是涌现和变化。研究者通过忽视起源问题来逃避组织为何存续的问题。相反,演化方法把起源和存续视为不可分割的。在这种情况下,演化模型包含了许多层次和分析单元,以跨学科的独特视角看待变化过程。
组织研究兼收并蓄的特性吸引了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领域的学者。在组织理论领域,学科边界没有多大意义,特定理论群体的成员会在相应的专栏和学科专业期刊上发表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正如第2章和第3章中所言,我们使用演化方法,因为它是一个通用的框架,可以解释各种理论范式。演化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层面上,它引导我们关注变异、选择、保留和争夺的过程,这些过程共同作用,在演化系统中产生模式化变化。在本书的前几章中,我们用演化方法来描述人们在寻求机会的过程中如何调动资源来使新组织涌现。这里我们以周和月为时间单位。在后面的章节中,对组织、种群和共同体演化的历史情境展开考察,关注的时间单位则是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展示了演化方法是如何帮助我们将历史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的。
紧扣对工业社会中多种多样的组织进行描述这一主题,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组织景观(organizational landscape)的信息。这展示了不同社会组织规模分布的相似性,以及分布函数的尾部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本章最后介绍了本书的规划,以及每章讨论的主题和各主题内在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