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划船人”王会悟
南湖桨声宣讲团 钟佳欢
春日南湖,波光潋滟,红船静泊。透过这艘红船,仿佛能依稀望见中共一大在此召开时的场景。
这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象征的红船,与一位乌镇女子关系紧密——她,就是中共“一大卫士”王会悟。她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
1921年7月30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幢老式石库门小楼内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当晚,一个陌生男子从虚掩的后门闯入,在屋内环视一周后,边称“找错了地方”,边退出门外。一位模样清秀的女子见状,立即将情况向翻译杨明斋汇报。
听完汇报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事实证明,这次汇报十分及时。闯入的男子是受雇于法国巡捕房的密探,10多分钟后,小楼被包围。所幸,与会代表已顺利撤离。
事后,马林称赞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好培养。”马林口中的“女孩”,正是时年23岁的王会悟。
会议被密探破坏后,再度选址的问题亟需解决。
出生于桐乡乌镇的王会悟,曾在嘉兴女子师范学校读过一年书,对南湖十分熟悉。她回忆:“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
那是一个阴雨天,秀丽的南湖显得格外清静优雅。开会的游船被撑到了离湖心岛约200米的僻静水面上。安排代表落座开会后,王会悟来到舱外望风,约定如有船靠近,就哼起江南小调,敲着舱门打节拍。
就这样,在王会悟的建议和安排下,中共一大得以在南湖继续召开。在南湖红船上,代表们完成了会议所有议程,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
自1921年夏天代表们分散离开嘉兴后,王会悟的身影逐渐模糊。王会悟一生未居要职,然而她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就像红船后面的那条小船,虽然不起眼,却让登船人顺利登上红船,并且来往接送,顺利完成了使命。党的百年风雨历程中,像王会悟这样的“划船人”还有很多,他们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默默奉献、不畏牺牲、英勇向前。正是有了这些“划船人”,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和百年大党。
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新征程中,既需要领航的舵手、中流的砥柱、民族的脊梁,也需要无数默默无闻的幕后奉献者。
他们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大山里肩挑背驮85吨物资送往武汉的农民;他们是在患者性命攸关时,用劳累的身板从死神手里抢人的医生护士;他们是在除夕之夜撇下亲人,前往疫区用10天10夜建造出3万多平方米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他们是在大街小巷不论严寒酷暑,默默清扫城市道路的环卫工人……
他们很平常,但却在危难之际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构筑起这个国家最坚实的底座。
登船不忘划船人。让我们向千千万万王会悟这样的“划船人”致敬;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宣讲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