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说:讲好红色根脉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继承“一师风潮”的红色基因

“青春力量”杭州宣讲团 胡译匀

光辉岁月,传承理想信念。

1919年,五四运动风雷乍起,“民主与科学”的呼喊激荡中国。杭州高级中学前身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逐渐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一批提倡革新、爱国、进步的青年师生,在那绝望的年代里开天辟地,从黑暗里凿裂出希望的曙光。

在经亨颐、陈望道等人的支持下,一师学生先后创办报刊,宣传民主进步思想。这一年11月,施存统在《浙江新潮》上发表《非孝》一文,迅速引发“一师风潮”。什么叫作“非孝”呢?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要讲三从四德,儿女要孝顺父母,要无条件地服从父母。但施存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向封建家族文化发难。施存统认为:“改造社会非从根本改造不可,所以我的非‘孝’,目的不单在于一个‘孝’,是要想借此问题煽成大波,把家庭制度根本推翻,从而建设一个新社会……人类是应当自由的,应当平等的,应当博爱的,应当互助的,‘孝’的道德与此不合,所以我们应当反对‘孝’……”

《非孝》一文批评封建的“孝”,在当时的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在全国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反响。

《浙江新潮》传播进步思想,引起了反动势力的仇视。当局的教育部门发电要求浙江予以查封,并且处罚施存统等办刊学生。时任一师校长的经亨颐,拒绝开除施存统等学生。1920年2月,反动政府教育部门乘寒假多数学生回家之机,免去经亨颐一师校长之职。全校教职员发出挽留经亨颐校长的宣言,徐白民、宣中华等寒假留校学生发信通知返乡同学提前回校,以“挽经护校”为号召,揭开“一师风潮”之序幕。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年轻的施存统和一师的师生们,发出了呐喊:“我们情愿为新文化而牺牲,不愿在黑社会做人!”“我肯牺牲性命,以全人格。”这些话语掷地有声,是近代浙江觉醒青年的最清晰呐喊,时称“浙潮第一声”。

“一师风潮”是当年全国学生运动中最为突出的事件之一,也是五四运动之后浙江思想界新旧思想交锋的重要回合。在“一师风潮”的影响下,江浙大地上,陈望道、刘大白、俞秀松、施存统这样一群历经洗礼和蜕变的年轻人从一师校门走出,踏上历史舞台,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创始人一起,走上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命运的前进道路!

经过五四运动与“一师风潮”洗礼的一师师生们,相当一部分转变成了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要寻找能指引国家前途的“明灯”。这盏“明灯”于1920年早春在义乌分水塘点亮,一师国文教员陈望道,在昏暗的灯光中,翻译了我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1920年8月,俞秀松、陈望道与陈独秀等人一起,在上海等地建立了早期的党组织。随后,他们又发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在8位发起人中,一师师生居半数,施存统被选举为第一任团中央书记。在建党建团史上,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首创之功。

百年红色征程,青年学子们前赴后继,高举理想的光辉火炬,在神州大地上熠熠生辉。

宣讲感言

从第一次踏入杭高校园,到数次站在讲台上讲述杭高红色故事,我逐渐从一名稚嫩的人民教师,成长为一名能把红色故事讲述给千千万万听众的红色宣讲员。手中的宣讲稿数易其稿,越来越厚,百年红色岁月的画面在我眼前也愈加栩栩如生。从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到中国共青团的早期创始人俞秀松、施存统,这一批青年走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其时,风云变幻,雷潮暗涌;其校,锐意改革,风气一新;其人,恰十七八岁之少年,以救国为志业,以真理为目标。正是这群当时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的一师师生,以其人变革其校,以其校牵动时代,在中国建党建团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学习党史,要明理、要增信、要崇德,更要记党恩、传薪火,做到身体力行,传承理想信念,厚植红色基因!

经亨颐和陈望道等人资助创办的报刊。施存统在《浙江新潮》上发表《非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