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观察思考
品牌建设的名利路径和名利观

自古以来,“功名”和“利禄”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品牌建设不仅重利,而且重名,正如司马光所说:“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大多数品牌在创业初期,既没有较高的知名度,也没有不菲的身价。品牌对名利的追求是伴随着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名利双收,不同的品牌选择的路径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两类:通过名来赢得更多的利,通过利来换取更多的名,如图1-3所示。内在动机是需要付诸实践才能够实现的,良好的名声需要社会公众的评价和认可,更多地体现在做人方面;而财富的积累需要经营管理方面的努力,更多地体现在做事方面。先做人,后做事,偶尔“做做秀”,已成为一种“口号思维”,被奉为品牌处世的哲学。“名利”一词,名在利前,利在名后,做人求名,做事逐利,做人(求名)和做事(逐利)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图1-3 追名逐利路径图

仔细观察品牌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非市场行为(做人)和市场行为(做事)。非市场行为主要是指品牌构建、维护与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会公众、媒体等)关系的行为,如支持体育赛事、文化艺术事业、慈善捐助以及参加政府、媒体等组织的活动等;市场行为主要是指品牌经营管理方面的战略和战术决策行为,如制定战略规划、结成战略联盟、新产品推广、市场调研等。非市场行为更多体现的是做人,侧重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构建与维护,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品牌拥有良好的声誉时,自然会赢得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尊重和认可,提高品牌的经济绩效,增加品牌的财富积累,最终达到名利双收。而市场行为更多的是做事,侧重于经营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利于企业财富的积累。当企业拥有足够多的财富时,便开始重视对名的追求,希望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或慈善捐助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以提高品牌的美誉度,最终达到名利双收。

现代科技非常发达,“名”既可以是当下的,也可以是身后的,而“利”则多是当下的。当品牌离开这个世界时,名利是无法带走的,只会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额的物质财富留给社会。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名利是从社会中获取的,最终要回馈给社会。不论是在获取还是回馈的过程中,企业都需要有正确的名利观和行为;否则,将不能名利双收或全身而退。因为企业并非生存于真空中,其观念和行为需要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也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产生影响。那什么样的名利观和行为才算是正确的呢?符合“道德”的名利观才是正确的。“道德”从字面上看很简单,但真正理解和做起来就难了,将“道德”拆开来讲,可以看出,做人和做事首先要符合“道”,“道”之后是“德”为先,“德”指人的良心,也是“道”的起点。

追名逐利是通过做人(非市场行为)和做事(市场行为)来实现的,而做人和做事是要讲“道德”的。“道”存在于万物之中,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如图1-4所示,道是指整个圆(包括边线)。

图1-4 品牌正确的名利观

企业在追求名利之时,不论选择哪种路径,起点均是品牌的良心(德),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最终才能名利双收。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有利己也有互利的行为,但从企业对名利的渴求来看,实质上更多的是侧重于“利己”。在功成名就之后,“利”最终将成为物质财富的积累,“名”最终将成为精神财富的积累。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最终都是要回馈于社会的,回馈社会的过程实质是“利他”的过程,也是“个己”道德向上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品牌的境界已由功利上升至道德境界,这样的品牌才会名垂青史,成为后来者学习的榜样,品牌精神才会流芳后世。

思考题

1.品牌建设之道有哪些?

2.品牌建设过程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1]本书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