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世纪父母(卢勤教育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社会渴求现代人才

我们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走向社会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才是最需要和最珍贵的资源。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国、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因此,人才的争夺也趋于全球化,全球都需要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在这种人才争夺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作为开启国门的钥匙,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关系到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

我们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走向社会。他们走向社会之时,首先要通过人才市场的挑选,所以,父母都不得不关注这个市场的“行情”。

当今,人才市场有三个变化特别引人注目:

一、由单向选择变为双向选择

在计划经济下,没有人才市场,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包分配。毕业生只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就可以了,只要“服从分配”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在单向选择中,用人单位也只能是“爱你没商量”“厌你没办法”,不要也得要。作为毕业生,不想去也得去。

在市场经济下,人才市场是双向选择。单位有权选择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也有权选择单位。学生从学校毕业,不是填写毕业分配表就可以找到工作,而是要接受人才市场的严格挑选。

对毕业生来说,同样有了择业自由。愿意去的单位,你可以自己去争取,不愿意去的单位也没有人勉强你一定要去,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这些变化,给毕业生、家长和社会都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二、从看重“硬件”到看重素质

我所在的单位在国际展览中心附近,每逢那里举办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才交流会,就会出现塞车现象。我常常到交流会上参观,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交流会的盛况一点也不过分。

前几年,招人单位看“硬件”的多,问的问题也大多是这样的:“是本科吗?”“是研究生吗?”“有北京户口吗?”近年来,用人单位更注重应聘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而大学毕业生更看重用人单位对自己价值的判断。

北京一所学院在校内举办了人才招聘会,有近百家公司参加,也吸引了不少外校的学生。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现场,一个应届毕业生拿着自荐书高声喊道:

“我要到湘潭电机集团工作!”

周围的同学都把目光对准了他,但他没有胆怯,又喊了两声。

正当人们疑惑不解时,正在现场招聘的湘潭电机集团人事部负责人说:“好,就要你了!”随后与这位同学签订了求职意向书。

这位人事部负责人说,他们这次招聘的是销售人员,需要应聘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前来报名的大学生不少,但真正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并不多。从学生的推荐材料来看,符合他们招聘条件的有十几个人,而敢于当众大喊三声的只有几个。最后,他们就录取了这几个人。

他还说,这种招聘方式可能并不完善,却是对前几年招聘方式的一个反思。过去招人,过分看重学生的学历和成绩,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出色,甚至能力欠缺。所以,现在招人,在学历合格的条件下,更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

社会上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分数不等于能力”这一道理。一位中学校长深有感触,他说:

“两个学生来我校实习,一个是学习尖子,但管理能力差,他管的班级乱哄哄的,学生根本不听他的;而另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实习生,有创造性,很会管理,学生们喜欢他,他管理的班级很快成为优秀班集体。你说这两个学生我要谁?当然要第二个。我要的是会教课的老师,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

三、从注重笔试到注重面试

凭着一张试卷可以进入大学,但凭着一张试卷就能进入工作岗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你要想得到你向往的职位,很重要的一关是通过面试。

在现在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面试,甚至面试胜过笔试。这是我通过拜访择业的成功者得出的结论。

小音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理想是到某大银行去工作。这家世界著名的银行需要既有金融专业知识又有外语专长的人,而小音不懂金融,只懂英语。这次招聘,人家只录用10个人,报名的竟有1000多人!可是,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小音却获得了成功,成了那百分之一。

“那么多人竞争,你是怎么成功的呢?”我问小音。

“我过了三关,”小音说,“第一关是问我的经历。问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干过什么,当没当过干部,参加过什么样的社会活动,组织过什么社团……问得可详细啦!我做过学生会工作,所以在这一关占了不少便宜。第二关当然是笔试,很容易的,一般人都能过。”小音得意地说,“不过,最难过的是第三关。”

“为什么?”

“第三关是面试。面试最难,因为你摸不透他们要考你什么。实际上,从一进入面试室,主考官就开始留意你的一切了,比如走路的姿态好不好啦,目光是不是自信啦,说话的表情怎么样啦……通过你的不设防,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你身上的东西。当时,一位考官问我:‘你为什么要到我们银行来?’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因为我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这家银行的百年历史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对答如流!”小音说到这里,眉目间透着自信。

“考官接着问我:‘如果你能来我们银行,希望做什么工作?’说实话,我并不愿意到柜台去做柜员,我希望到后面搞联络。我的口语好,擅长与人交往,这样可以发挥我的优势。但是,如果我这样讲,人家肯定会认为我有缺陷,所以我回答:‘干什么我都能够胜任。’”

一名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博士生告诉我关于他应聘的故事:

在等待招聘结果的时候,用人单位的领导找他谈话:“你的各方面成绩都很优秀,但这次的名额只有一个,所以很遗憾,你没有被录取。”

这名博士生当时想也没有想,马上说:“没有关系,我很有实力,今年没考中,明年我还来考。”

“没想到,这是最后一道考题,我被录取了!”博士生讲到这里笑了。

他们的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的答卷不是背出来的,而是靠实力做出来的。

在人才市场上,你的孩子面对的已经不再是纸制的试卷,而是一道道生活的实践题,他答得怎么样,要看他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作为父母,你企盼孩子成功,就把他培养成一个热爱生活、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吧!

有的父母只注重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与做事的教育,对待孩子是以分为本,而不是育人为本,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做题,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这样的孩子在考场上也许能得高分,可在人生的舞台上却会失分。

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每天晚上挑灯夜战,拼命读书,可是却让妈妈每天观看电视剧时记住剧情,第二天早晨讲给他听。他到了学校后,又添油加醋地讲给同学听,好像每晚他都沉迷于电视剧。一些同学抵不住“诱惑”,一到晚上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成绩受到很大影响;还有的同学见他每天看电视剧成绩还是稳居前列,觉得他聪明过人,从而失去了与他竞争的信心——而这一切正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母亲以为自己是在帮儿子竞争,实际上是将儿子一步步推向损人利己的泥潭。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的填充,更应该是道德的完善。这样的学习尖子,我们能说他是好学生吗?这样的母亲,我们能说她是好妈妈吗?

处在经济变革时代,做父母的不能只注重帮孩子立业,更应该首先注重帮孩子立身。“以学立业,以德立身”须是教育的宗旨。

素质教育的列车已经开进21世纪,父母们不要再观望了,马上登上列车吧!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一时短视,误了孩子一生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