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朔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梵王寺村小记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令,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赵国的国力逐渐强大,打败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夺取林胡、楼烦地,开地千里,设置云中、雁门、代郡。

林胡、楼烦是北方的两个少数民族,自大青山而南近边(长城)处为楼烦故地。

雁门郡处于秦汉王朝北方的中央地带,也是汉朝与匈奴之间战争的多发地带。赵、秦雁门郡地域大体相当,属县俱有楼烦。

西汉时,以陉岭(今雁门山)为界,北置雁门郡,南置太原郡,雁门郡辖县都在陉岭以北。西汉雁门郡之楼烦县在现宁武县北,或宁武县与朔州交界处,今梵王寺村有梵王寺汉墓群为证。

据文史工作者考证,楼烦县治所即战国时新城和北魏时新平城,亦在梵王寺村,目前村北500米残存之古城即为新平城。

村以梵王寺命之,是因古有梵王古刹寺,俗称大寺庙,不知所建何年。这是一座佛教寺院,北魏时期佛教大盛,推断应与新平城为同时代产物。

梵王寺原有九间正殿,有钟鼓楼、东西禅房,南边是大门。门外有泉,数九寒天直冒热气。

村中野老云,寺内原有一住持,法号“心明”,人称“心明和尚”,每年五月初一大开山门诵经布道,远近男女老幼前往庙中进香朝拜,祈求一年平安通顺、五谷丰登。

每年七月,白露节前一天,人们到五道爷庙进香摆供鸣炮。在伯雨庙唱戏,祈求白露节后天不雨雹。

腊八节这天,村人家家户户用面制灯盏。面蒸熟后,加油捻,用木盘端至寺中,置于佛像之上点燃,焚香祈祷。灯盏数量为全家人口数和牛羊猪狗鸡等家畜家禽数总和,祈祷人畜皆安,灾病不侵。

腊八节后,村中有牛车者,陆续往龙王庙送炭,垒成一座大旺火。旺火底座周长约30米,高两丈许,内装五六车高粱秸秆,大红纸写上“旺气冲天”四字,专等大年三十点燃,点燃的旺火一直要燃烧到二月二。

梵王寺村西有马头山。向南到阳方口,向西30里到神池,途经西套村、大水口村、狗儿涧村、温岭村。此路叫西关路,老年间称驿马路,在烽火台南。紧贴村东为恢河上游,有广武路,经南坪村到雁门关。

梵王寺村紧靠阳方口,属恢河上游入水口。清光绪年间,村民修建梵王寺干渠,长三四里,宽五六尺,深三四尺,灌溉土地千亩。

宣统三年(1911年)本县广裕垦牧水利有限公司于沙河村村南拦水建坝,有第一渠、二干渠。1929年8月大水将渠首工程及上游渠段冲毁,二干渠报废,公司增建延长大干渠,在梵王寺村东南两里建水闸聚分水,灌溉村东的土地。1946年为纪念八路军120师政委关向应,将第一渠改名为“向应大渠”。

郝斌仁曾当过渠长,类似于现今的河长。

1964年合作化时期,村里修建一渠,长约四里,能灌溉2000亩土地。

村西北一里有胡家坟、相家坟,仅存地名,现今村中无有此二姓。

太子坟在村西北五里,水圈梁西,是一处大的封土堆,被盗。

村北一里有古城,有两部分:西边是皇城,面积百亩;皇城东北方为“古城”。

村南有道梁叫南梁,过去叫赛诗坡;梁北有簸箕湾,过去叫赛棋湾。过去梁上梁下皆有泉,梁上东有暖水湾,温泉出水,冬日不结冰。

南梁生长黄芪、柴胡、干柴胡,有泉的地方生长款冬,治咳嗽,如今没了。

南梁北坡发现过陶窑遗址,有很多陶片、陶罐。

古城北墙外是一条古道,是陕北经偏关、神池到雁门关的大路,有“店房塔”(地名),烽火台周围紧靠大路,有“铺门上”(地名),说明这里曾经有店有铺,是来往客商打尖之地。

大寺庙南有一堡,具体情况不明。

龙王庙在村东北,在大寺庙东南200米,北有正殿三间,南有戏台。龙王庙院内原有两棵古松,郁郁苍苍,高耸云天,不过都是传说,谁也没见过。

伯雨庙在村北,有正殿三间。

河神庙在村东南,有正殿一间。

马王庙在堡内,传说为元代修建,面积五六百平方米。

五道庙在当村,有正殿一间。

土地庙在堡内,龙王庙西,有正殿一间。

村西有畛头地,和尚死了葬在这里。有和尚坟与长寿地,坟地和庙地合而为一,外人不得染指。

堡西有秀女楼,丈余高的石头地基上是砖碹的阁楼,阁楼上是木楼,阁楼和木楼已毁,仅剩下石头地基。这座秀女楼据说是郝家所建,郝家为旧时富户,有砖瓦结构院落三四处。

村民常占现今居住的三间土坯窑,坐西朝东,门面饰以砖雕,雕刻艺术上乘,属清代建筑。

旧社会梵王寺村有南北缸坊,由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人赵万台开办,占据村东路北路南。

南缸坊有西仓房五间,放曲;南仓房十间,放粮。东边有碾坊一间,磨坊一间。兼开粉坊,用高粱、扁豆做粉。

南北缸坊各有一井,北缸坊之井水好,出酒率高,质量好。

南北缸坊属于一个字号,先叫“天陆缸”,后称“义和园”,民国后改成“万和园”。

南缸坊东还有油坊五间,一条油梁,榆木做的,土改时归公。有一年修筑崇福寺,将此油梁拉走。

梵王寺村每年七月初一唱戏,在伯雨庙,年年如此,一直延续至今。

旧时代村民种植高粱、谷子、黍子、莜麦、黑豆、豌豆、小豆、桃豆。桃豆长得像桃子一样,磨面吃,也煮着吃、炒着吃,如今没了。

梵王寺村过去并不利用水利,好地一亩打一石(容积单位,十斗等于一石——编者注),赖地一亩打五六十斤小米,吃穿都很困难。有很多年村人卖地,再租种土地。土地出卖给宁武几家大户,其中之一是蔡愣子。蔡愣子把土地发包给别人,别人再将土地租给村民,层层盘剥。人们打下谷子,碾成米,交了租子后所剩无几。

没吃的咋办?很多人买上头毛驴,拿上斤半米到宁武换100斤炭,绕村转,再用炭换回小米,来回倒腾,才误不住嘴。

没驴的人用筐子担上炭,一担100斤,前头30斤,后头70斤,跑二三十里总能换点米。

村民张亮,今年87岁;张星,今年83岁。弟兄二人,他们的爷爷张忠没有一亩地,租住村人三老营(姓王)的房子。再往前,祖上张建功,白日给村人郝九当长工,晚上看庙打钟。死后没埋处,郝九给了块坟地,并写下约,使后代知悉,免生事端。

2019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