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但也有一定区别。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内涵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涵是根据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探索,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信,并愿意不断为之奋斗的心理状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坚持科学共产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所选择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建设的综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在地包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坚定的认同,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意志和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成果,是对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需要每个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懈追求、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总结,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也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也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而形成的。
1978年10月,我国展开了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开启了我国探索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征程。在经历了长期的按照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建设之后,特别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建设之后,中国到底路在何方的问题是国民思想中的普遍困惑。需要凝心聚力,统一认识。《人民日报》在1980年3月刊发评论员文章:“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要通过大家的艰苦奋斗,去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此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四有新人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有理想,并指出:“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2]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和使用了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同时阐述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自此,共同理想成为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相对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建设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相对应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大团结是建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和深刻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
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目标和团结凝聚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在统一,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在社会不同建设阶段的不同目标在人的头脑中的体现,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强调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遵循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强调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通过发展提高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才能消灭两极分化,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也有一定区别。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描绘的主要特征包括: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有许多经典论述,但是只是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未来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特征有待后来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理想和信念是崇高的,但其实现是需要经过漫长和曲折的历史进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需要逐步分阶段实现的,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就是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引下的现阶段奋斗目标。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关系,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而找到的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正确思想,是经过实践充分证明的正确科学真理。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了发展,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的,“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做了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这些理论思想都已经成为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其次,必须认清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人类社会必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并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人人平等,国家消亡,战争不复存在;消灭了私有制,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生产;由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人人得到尊重,个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的阶段建设任务。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必须脚踏实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逐步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迈进。
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时,把人的自由发展作为重要特征,并且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理想时应该将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应该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在贡献社会过程中完善自我。马克思在年轻时曾经写道:“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14]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应该将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统一,职业理想只有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当代大学生就是应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结合起来,否则个人理想很难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目标和愿景,必须依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去实现,必须依靠个体在实现个人理想实践过程中实现。在实现个人理想实践过程中应该坚持近期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结合,个人的理想应该有总体规划,也应该制定分阶段的实现目标,通过不断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从而更加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在现实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同时具有对现实社会的超越性,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在这个追求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曲折和困难,个人理想的实现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必然面对个体客观条件的变化和个体理想的某些方面的调整,但是这些调整必须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和自我完善的需求,因此,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伴随着个体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