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者三部曲:复仇罪案故事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两颗钢珠(1)

王可很清晰地描述了影像内容。

上周六晚8:45,有人躲在办公楼西侧外墙角,用弹弓射了三团面筋。前两团掉在地上,第三次中标,面筋团射到摄像头上,从而挡住了监控视线。

在弹弓射击过程中,影像中能看到有纸片一样的东西飘落。警方判断,飘落的纸片,应该是锡箔纸片。凶手用它裹住面筋团,避免弹弓皮兜跟面筋粘连到一块。第三发面筋弹射中目标后,凶手一定把掉落的锡箔纸,以及射失的面筋团都捡走了。由此,警方确定了凶手潜入办公楼的作案时间,但是相关调查并不顺利。

首先是门锁。经专业检验,501办公室门锁锁芯无任何破坏,锁舌上也没有任何外力划痕。王可认为凶手有钥匙。但是,办公室钥匙只有唐林义和唐林清有,而且从不离身,凶手是怎么得到钥匙的?警方从所有近距离接触过他们的人入手,一一排查。但那并非唯一可能,凶手完全可以不接触钥匙,而是提前将某种物质灌入锁孔,自己配钥匙。就这个可能性而言,案发前一段时间内,所有进出过办公楼的人都有嫌疑,这怎么排查?其次是动机。找到动机,能大大缩小排查范围,甚至直接锁定凶手。警方早就认定,除了唐林清,唐林义也是凶手的目标。可是对唐林义屡次问询,多方调查,也找不到那么一个人,非要除之而后快。用唐林义的话说,他是合法商人。有看他不顺眼的人吗?肯定有,但都是鸡毛蒜皮的过节。那为什么有人精心布局对付他?他一问三不知,把难题抛给警方。

监控只给了警方一条线索:凶手善使弹弓。

听完王可的叙述,伊辉苦思一番,拿上外套准备出门。

“去哪儿?你倒是先帮我参谋一下!”王可急了。

“走吧,王队,一块儿去林义化工!我可没有调查权!”

“干脆叫王局吧!你小子也调侃我……去那儿干吗?”

“我想到了一个细节,到那儿你就知道了。”

雷家明一听,赶紧穿上外套,相跟着下楼。

天色已黑。

三人很快赶到化工厂。

伊辉叫王可出面,很快找到了他想找的人:小火车司机。

小火车司机一共两位,一个姓袁,一个姓马,一个40出头,一个30出头,都是老职工。今晚值班的是老袁。

伊辉问老袁,上周六晚上谁值班。

“小马。有什么事,你们去他家问。”

“不用那么麻烦!”伊辉稍一琢磨,问,“你们每次运货,有什么相关记录吗?”

老袁说:“我们光管拉货。有个记录表,东西两厂仓库各一份,月底核对是他们的事。”

伊辉等人赶往东厂仓库,找到了值班管理员。

东厂仓库很大,但两厂之间转运的原料或成品,却不是全都非入库不可,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堆放在仓库外的空地上,方便装卸。

王可一问放心了,还真有出入库详单。

从出入库记录上看,上周六夜间,小火车一共进出两次,第一次是从西厂往东厂送原料,而后满载返回,第二次返回时空载。

此外,记录上还注明了接收时间,也就是卸货时间。

第一次,8月25日晚20:40。

第二次,8月25日晚21:35。

这正是伊辉想要的信息,给他省去了找马姓司机问询的麻烦。

看到这份记录,王可隐约明白了伊辉的意思。他拍了拍脑壳,心中懊恼。他们刑警队的人,猜想凶手很可能借助小火车潜行作案,可是偏偏没人来查看这份记录。

伊辉给记录拍了照,三人乘车离开。

那份记录很重要,它能印证既有的判断,同时还提出了新问题。

回到宿舍,伊辉立即展开分析。

“时间点刚好对上——周六晚20:40,小火车到达东厂仓库卸货。五分钟后,20:45,凶手用弹弓和面筋,封印了办公楼摄像头,而后潜入501,组装电解设备。组装过程中,他可能使用了手机,也可能用手电筒照明,但501密闭性不错,总之没人注意到楼上的光源。待电解设备完成后,他再乘小火车离开。这的确是最理想、最安全的来去方式。从概率上说,凶手应该是从五一路的天桥台阶上翻进车厢的,离开时同样走天桥,那比从西厂上下车要安全得多,也能省去进出西厂时监控带来的麻烦。”

这个分析过程,王可和雷家明都赞同。

伊辉接着说:“但是问题来了。小火车第二次到站卸货时间,是21:35,而后空载离开。那个卸车过程是多久,没有记录。但是卸货用叉车,总不会耗时太久吧,我们假设此过程为15分钟。假设小火车21:50离开,那么,凶手一定要在21:50之前,就隐蔽地潜入车厢。可是,从20:45—21:50,这一小时多一点儿的时间,凶手不可能搞出那一套电解设备!”

“我去!你确定?”

王可用力犁着发青的头皮。他不懂电解设备制作原理,想不到时间上,还能分析出这么多道道。

伊辉没急着表态。

他认真地想了想,才慢慢点头:“时间太短,反正我办不到!凶手作业环境很差,只能使用有限的照明设备,那不是在自家客厅!你们应该记得对电解槽的分析。不说线路连接,光说电解槽跟海缸其他部分的隔离端,也就是那块玻璃隔断,得先卸下海缸的半个折叠盖,再精确测量,小心切割,最后插入海缸,再用胶密封。那可是个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而且海缸高1米半,加上独立设备层的15厘米高度,总高度1.65米,他得踩着椅子,探身进缸体,小心操作……凶手仅有那一次机会,一旦出错,设备设置失败,就前功尽弃……一小时多一点儿?我认为根本不可能!”

“有可能!”王可急道,“已经是既成事实了,不要太主观。请问,如果凶手生活里,就特别熟悉玻璃切割呢?如果那个装置的连接,凶手早就演练多遍呢?”

“这……”伊辉语塞。

王可说:“接下来调查重点,就是寻找8月25日晚的天桥目击者。你看——”

伊辉打断他:“凶手一定提前获知唐林义新买了大海缸,也可能熟悉玻璃切割操作,还可能针对电解线路连接,早就演练多遍,但是,潜入501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意外,他无法预料。任何一个意外,都会延迟其作业时间。总之,如果是我,会让自己的时间尽量富裕。再说,凶手当时在501,是如何得知小火车第二次进东厂的?厂里生产噪声很大,可是小火车晚上并不鸣笛,这点我已经了解过了……”

“哎呀!如何得知小火车第二次进东厂?”这次轮到王可语塞了,他埋头琢磨一番,突然挺起胸膛,论据再次充分起来,“我承认这几个疑点,但终归只是主观分析,算不上证据。依你所言,如果那段时间不够用,凶手摸进东厂干什么?饭后遛弯?为什么要把摄像头封死?显摆弹弓玩得帅?”

王可的话自有逻辑,伊辉没法反驳。

“我相信周六晚,天桥附近一定有目击者。那小子跑不了!”

说完,王可把伊辉拍的装卸车信息传到自己手机上,满意地离开。

雷家明对案子极有兴趣,他现在有点乱。他相信警方的判断,凶手就是通过小火车潜入厂区作案的,那是警方对出入厂区所有人员排查后,迫不得已做出的判断。而且,伊辉也支持这个判断。可是现在,王可和伊辉出现了严重分歧。一个根据摄像头,说凶手作案时间是8月25日(上周六)晚,一个说那个时间段(20:45—21:50),根本无法完成电解槽设置。

到底怎么回事呢?雷家明没跟伊辉继续讨论。他中午喝了不少,头到现在还痛,干脆回家休息。

雷家明走后,伊辉彻夜难眠。他觉得自己的判断立得住,可又无法驳倒王可最后的质疑:如果那段时间不够用,凶手摸进东厂干什么?饭后遛弯?为什么要把摄像头封死?显摆弹弓玩得帅?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拿上自己的五菱宏光钥匙,直奔停车场。

来到车前,他未急着上去。

他点上烟,盯着车门看了一会儿,然后将车门开合了两次。

第一次打开,10秒后关门。

第二次打开,4分30秒后关门。

他判断,褚悦民是死于谋杀,可是那两次车门的开合,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他早就想到了一种可能。他相信,刑警大队江志鹏队长那边,甚至包括王可那个二愣子,也一定早有相应的判断。只是警方惯以证据说话,所以在此前有限的交流中,王可并未言明……

烟头燃尽。他中断思绪,上车直奔林义化工。

化工厂门口,昨天值班的那个东北小伙,正蹲在门外抽烟。

伊辉走上前去。

“哥们儿你又来了!”

小伙抽着伊辉昨天扔下的烟,热情满满。

“进去转转。”

伊辉又丢给小伙一包烟。

“还是为案子?”

伊辉连忙摆手:“我就是个文职,破哪门子案!”

“进吧,进吧!没毛病!厂子也没规定文职警察不让进!”

伊辉进入厂区。他本想亲眼瞧瞧那辆小火车,可是火车还没来。他犹豫了片刻,再次来到办公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