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
第一章
丑时:四更晨钟鸣,行者报晓声
这个时刻本来应是人们睡得正熟的时分,可是据宋人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记载,山寺道观的修道之人已然起床,敲响晨钟,开始早课,掀开了一天的新篇章。
各处庵舍的行者头陀,或打着铁板,或敲着木鱼,行走在大街小巷,为睡梦中的人们“报晓”。报晓声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天气状况推送”,睡得迷迷糊糊的宋人要想知道天气如何,也不必起床推窗,只需在被窝中竖起耳朵,便可知晓。
如果是晴朗天气,报晓人便会拖长声音大声吟唱:“天色晴明——”。另外,如果听到“大参——”“四参——”“后殿坐——”这样的报晓声也表明今日定会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如果天阴,则会报“天色阴晦——”;倘若下雨天,那可简单多了,就一个字“雨——”。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天气预报主要是“唱”给文武百官和有公差的人听的,一些需要很早起床出门的其他人等也可以“蹭听”,提醒大家根据今日天气做好出行准备。若天气不错,多半便可以再继续眯上一小会儿;若是雨雪天气,行路艰难,恐怕就得早做准备。
报晓的行者头陀十分辛苦,不管春夏秋冬、四时寒暑、风霜雨雪,都不敢缺席不报。报晓者没有薪酬,只是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逢年过节时,挨门延户乞讨一点斋粮。这样苦累的差事做到风雨无阻、全年无休,也算是出家人的一种修行方式吧。
南宋杭城的御街之上,那些早点摊贩“闻钟而起”,在这时也开始做早餐售卖的准备工作:捅炉生火、淘米和面、洗菜切肉。宋代的早餐十分丰富,有“烧饼、蒸饼、糍糕、雪糕等点心者”,也有“细色异品菜蔬”这样的下饭小菜,丁香馄饨更是当时人气颇高的早点。更有一些面食店,通宵买卖,夜市刚刚收摊,紧接着又迎来早市,这大概就是中国最早一批二十四小时营业的餐饮店了。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懂生活的宋人也将“生意”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清早起床,自然是来不及、也懒得开火烧水、做饭。《东京梦华录》与《梦粱录》中都有记载:每天一大早,就“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又有浴堂门卖面汤者”,所以都城的寻常百姓家早上也可以选择不开火。与其辛辛苦苦地生炉子,不如去洗面汤铺,直接买漱口水、洗脸水!至于早餐,更不用操心,只需不到二十文钱就可以从早点摊上随便买点儿包子、“炒肺”、粥饭之类的早餐。吃完之后,潇洒地直接去工作地点上班。
多么会生活的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