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变:震撼西方并塑造现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分流

这一人称“大分流”的现象把西欧从偏远地区变成了世界秩序的绝对中心。从尼德兰和不列颠,亦即“大分流”之前的“小分流”发生地开始,欧洲先是缓慢而痛苦地,继而非常突然地在技术成就、政治权力和经济产出上飞速超越它最强劲的对手。欧洲崛起带来的增长和冲击构成了上一个千年后半叶的主要历史进程。如果不认真思考这段进程,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就不完整:在21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贸易模式和经济发展到体育和娱乐,殖民主义和欧洲主导地位的遗留显而易见。

1490年的人看世界时,也完全没有想到后来的发展竟然是这样。且看看当时的欧洲: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位有经验的水手,他多年来一直为向西驶入大西洋而努力,却始终未能成行。马丁·路德时年七岁,基督教世界会出现根本性大分裂一事根本无法想象。西欧印刷业在各地崭露头角之际,专业缮写员还在奋笔疾书,制作手抄本。火药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围城,让几百年来人们最喜爱的薄壁堡垒建筑逐渐过时,不过身穿盔甲、手持武器的战士仍然是战场的主力。从规模上讲,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在1494年攻打意大利的军队,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百年战争中出现也不会显得突兀。

罗马遭到劫掠之前的40年里,战争规模和强度都经历了巨变。仗越打越长,破坏亦越惨烈;1527年,也就是罗马遭到劫掠那一年,是意大利地区和欧洲其他地方几乎无休无止的战争的第33个年头。军队规模益发壮大,武器益发精良,花费也益发昂贵。因此,那些雇他们的国家找到了更复杂、更有效的筹集资源的办法。第一次对大西洋进行试探性探险时只有少数小船参与,它们沿着西非海岸寻找金子、象牙和可供奴役的人,最终演变成开往印度洋的庞大舰队和一心要征服新发现的美洲的军队。约翰内斯·谷登堡在大约75年前首创的印刷术终于变得无处不在,不断印刷出大量材料,特别是宗教宣传材料。

到1527年,通往“大分流”的路径已依稀成形。即便还只是粗略的轮廓,前路依然漫长,未来世界的雏形已逐渐清晰。

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是好几代研究历史、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学者关注的两个问题。有人认为真正的转变发生在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在此之前,中国和欧洲不论用什么标准衡量都可谓并驾齐驱。还有人说西欧对煤矿的大量开采和对海外贪婪的掠夺推动欧洲的经济迅速增长,这是牺牲了世界其他地区而成就的增长。

另外还有人追溯到17—18世纪,认为军事技术以及欧洲各国发动战争的经济能力才是欧洲迅速崛起的原因。也有人将之归功于西欧,特别是不列颠与尼德兰独特的体制、政治和技术创新文化。甚至还有人声称,在中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大分流”的开端就深藏在无形的欧洲文化特征、原始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源分配方式之中。在这一“深度分流”思想流派中还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强调了欧洲存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未见的多极国家体系:四分五裂的政治背景导致欧洲内部三天两头纷争不断,就是这持续的竞争大环境促成了这段时期的各项发展。[5]

所有这些解释和论述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列颠的生活水平和薪资水平,与印度和中国的相对发达地区相比,直到工业革命初期才真正出现分流。不过话说回来,工业化也不是某一天突然发生的;这些发展一定也有其深层根源,而问题就在于其根源需要回溯到历史上的什么时候。[6]

本书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或者说是用一个比较不同的方法来提出和解释它们。我们不再着眼于某一个变量,如某一项创新或某一种资源,而是着眼于大事频发的一个时段:1490—1530年这40年。在这还不到人一生长度的短短几十年间,一系列剧烈转变使得欧洲从相对落后的状态一跃成为超级强权。

导致这些强烈扰动的并非任何单一进程或变量,而是好几个。航海探险、国家扩张、使用火药的战争、印刷业的扩散、贸易与金融的开展以及它们所酝酿的全部结果——宗教剧变、暴力蔓延和全球性扩张——的碰撞,以复杂和不可预见的方式相互影响。因为每一项进展本身都事关重大,聚到一起自然具有爆炸性。在这段短暂而冲突激烈的时间里,它们的组合与冲击戏剧性地改写了世界历史,给与今日情况极其相似的未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