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与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基本思路

随着世界呈现出竞争优势重塑、经贸规则重建、力量格局重构的叠加态势,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新的要求,既凸显出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又凸显了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担忧。由此来看,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在于推动要素结构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即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结构,加快转向技术、管理和数据等新型要素驱动,增强决定要素使用和配置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提高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以创新导向的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提质增效。新动能发展思路是亟须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加速升级和供给体系优化,引导资源由产业间再配置的结构效应转向产业内升级的效率提升,引导企业由单向的技术改造转向整体的系统升级,引导产业由单纯的产业链协作转向各种要素组合优化协同发展[26]。地方实践表明,培育发展新动能亟须从供给侧角度加快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即通过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供应链优化,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提升创新能力。

(1)基本思路。“十四五”及今后更长时期,培育结构性发展潜能,尚需在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于通过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和制度改革,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整体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综合以上分析,本书认为,新时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重点方向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两大突破口、三个重点方向、四项制度改革”,即实施两大攻坚战,畅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三大链条,深化技术创新、产业政策、竞争市场和人才培育等四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供给体系,破除阻碍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障碍,加快形成由新动能主导支撑的现代经济体系。

(2)“两大攻坚战”:重点解决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和社会脱碳转型攻坚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迫切要求依靠科技自强自立,优先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以此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工作重点之一。这意味着我国必然注重推动经济发展由高碳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变。显然,这会要求控制煤炭消费和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但不仅是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更是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尤其将以环境标准和减排压力约束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更要打好全社会脱碳转型攻坚战,迫切要求率先在产业端深度脱碳,尤其是率先优化升级占碳排放量80%以上的第二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从而主动履行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3)三个重点方向:自主导向的科技创新、创新导向的产业升级和市场导向的供应链优化。自主导向的科技创新,即要实现自立自强,强调自主可控,解决高质量供给的动力源问题;创新导向的产业升级,即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产业链现代化升级的主攻方向,解决产业链高级化、智能化、完整性的问题,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质量;市场导向的供应链优化,即要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特别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解决供给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切实围绕三个重点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畅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既解决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又解决高质量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问题。

(4)四项制度改革:找准关键突破口,瞄准主攻方向,还要使出改革这个关键的一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用改革办法解决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双提升”的问题,需要在技术创新、产业政策、竞争市场和人才培育等四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创新链;二是适时调整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进一步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营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秩序,建设内外一致的高标准市场;四是深化人力资本培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入,为增强原创性创新和厚植发展后劲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