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师:经济绩效与专业发展之间
P中的大多数教师都与学校一起经历从高峰到谷底的跌宕,与局长和校长不同的是,他们不会被频繁更替,也基本上缺乏离场能力。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复盘P中的衰落过程以及教师们身在其中的心态史。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近半数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无法体现自身工作的价值,学校长期处于“吃老本”的状态,并没有及时察觉和应对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导致当地优质生源不断流失。随之而来的是连年高考成绩不好,给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打击,形成了恶性循环。有老师说:“别人都在改革,P中自己没有改革,外面的世界在变,但是校长的做事方式没有变”;“有的老师出去都不说自己是P中的老师,说自己调走了”。
学校的状况在教师们的讲述中是这样的局面:领导班子人浮于事,各处室均设有正主任和几个副主任,协调乏力;面对逐年下降的生源质量,学校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学校的社会声誉每况愈下;县领导许诺要让县中老师有面子、有票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学校硬件条件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改变,后勤和教辅都被与领导有关系的人员掌控;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体育馆等楼内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学校理科班级没有按照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开齐开足实验课;学生宿舍条件差,没有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变化及时增添淋浴设施,厕所严重不足,很多家长看到学生宿舍条件差转身就不让孩子在此就读;教师宿舍里饮用水都困难,条件艰苦;由于存在与村民的土地纠纷,学校围墙始终没有合拢,村民进学校偷窃东西是家常便饭……
P中作为一所学校应该具备独立的事权,但是他们实际上没有“自主决策权”,县政府经常从行政领域跳出来直接插手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从而将学校实际上变成政府的行政附属机构,带来了一系列从教师看来是学校管理层无能和武断的表现:学校校务公开程度不够,学校“官僚主义”文化盛行,领导班子人浮于事,学校教代会、行政办公会、党的支部会议制度有名无实,教师缺乏对于学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重大资金使用、评先评优等事项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接近半数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处理事情并不公平公正,只有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意见得到过重视,甚至出现教师上访的事件。学校对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缺乏关照,无法发挥教师的教学专长和热情,并没有对教师的意见和发展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超过半数的教师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偏低,将近半数的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缺乏信心,在缺乏组织认同的情况下,无法将学校发展目标转化为自觉行动。原本自我要求较高的老师可能会觉得不公平,不愿意继续投入或者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从而逐渐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逐渐形成群体性的怠惰心态。
学校教学管理封闭落后,教研活动有名无实,没有形成较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不健全。将近半数的老师表示没有机会从事擅长的工作,在自己需要帮助时缺乏必要的支持,缺乏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所以P中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模式中,高三年级的教学与新高考改革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学校极少组织教师对新课标研究和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课堂教学全部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的探究合作学习。在流动性较低的文化氛围中,师资更新速度较慢。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教师拘泥于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评价体系,很难跳出原有的舒适圈,进行相对客观的自评和他评。
一位考察过P中多次的教育专家说道:
这个学校不懂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哪里,不知道孩子处于信息化时代,他们的信息来源不比老师少,过去老师是信息的诠释者,现在只是引领者而已。学校没有能力培训老师,老师没有任何更新提高。高中老师如果是大学本科毕业,本学科成绩优秀,一般不会讲错课,优秀生源是不会被耽误的。但是,对中等偏下学生,老师没有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外部力量,肯定是不能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
端着“铁饭碗”的县中教师,不同于市场化雇佣关系中的雇员,不需要时刻面临筛选和淘汰的竞争,因而并不需要积极主动地预测、应对和适应变化、挑战和风险。教师岗位就像处于无风带,安稳地躲在地方财政给予的风险屏障之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在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下,学校管理机制粗放,缺乏淘汰和竞争机制,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职业资本使其保持高傲和不合作的态度。年龄偏大的教师可能认为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处于可以坐享其成的年纪,职业晋升似乎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在“大锅饭”的管理体制中安于现状,通常会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面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变化和革新。熟人社会中教师间密切的私人关系更是加速了保守势力的形成,怠惰和追求享乐已成为P中教师正常的文化生态。
一位退休的老教师评论道:
老师一旦以金钱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的话,就不会忘我地沉浸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就会缺乏凝聚力。知识分子最高的境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校长不懂这些,他不是坏人,但是他把学校所有的事务都量化成经济收入,就把老师领到了死胡同里。我们国家县里的普通中学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可能会有很多这样的校长。老师没有自觉性,备课上课都在学校,回家据说都不备课的。没有健康的文化氛围,没有催人向上的文化气息,县中越来越糟糕,很可悲。
在学校声誉每况愈下和高考成绩一蹶不振的情况下,尽管学校一味采用不可持续的经济手段刺激教师投入,但是教师收入依旧与学历不高、工作清闲却享受农村教师专项补贴的乡村教师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师激励和管理方面,学校缺乏软性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制度,教学行为沦为“看钱说话”的市场交易,导致教师失去职业荣誉感。
在外部经济环境和生源竞争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当优质学生“出逃”,中考前50名和前100名中分别只剩下15名和38名留在县城本地读书,教育问题演化为民生问题时,教师并不被当作参与问题解决的一方主体,而是被当作问题本身。
县中的衰落是他们在无可奈何下接受的“命运”,还是他们自己亲手制造的“悲剧”,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