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社稷安危
不管是出自公德还是私心,不管怎么说能拯救更多的百姓总是好事情。
繁盛的唐朝在不是正常的君权交替过程中,总是让众多的无辜百姓遭受苦难,如果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只是朝堂官员倒霉,那么武则天从连续废掉两儿子皇位,临朝称帝的二十年时间里,为了稳固权利,罢黜武将,废除反对官员,扩大科举等措施,新旧的官员交替频繁,唐朝的在职官员俸禄就是国家赏赐的土地,官员退休返乡后也会赏赐大部分土地给与官员养老,频繁的官员和内斗,职业俸禄田地和返乡养老赡养田地,下面执行政策的官员跟不上官员变化武将凋零,官员就直接占用已经耕种良好的田地,有的地方为补偿占有田地会画一块更大山林荒地给乡民,个体的乡民面对穷山恶水地理环境根本是无力开荒耕种的;有些地方乡绅巴结官员更会直接把自己占有耕地给与官员,然后拿着官府补偿文书去圈占更大的耕地。
法度混乱无法执行时候,大部分被占耕地的乡民直接变成佃户或者奴役;一部分就变成流民、山匪、乞丐,人总要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只是采取办法不一样罢了。不过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亡,没有人愿意成为佃户或者奴役,也没人愿意冒着杀头风险成为山匪,更没有人愿意成为没有面子卑微的乞丐。总会有人反抗,这些个体的反抗者就会成为公开被残忍的杀害,起到威慑的作用。
不过相对没有战乱征伐社会,开放国家经济市场,各种手工业(纺织、陶瓷、冶金、矿业、马车、造船等制造)快速发展、生产众多商品,催生商品交易繁荣经济,同时带动着城市发展,吸收了一部分失地流民,其潜在社会威胁被表面的繁华掩盖起来。
韩非子安危的后半篇提到:要使天下的人都能在国家的法制规定内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施展才干,用来打仗就能取胜,用来治国就能平安。治理国家能使人乐于在做合法的事情中生活,爱惜生命而不去做违法的事,这样就坏人少而好人多。所以国家就能够长久存在,永久平安。
后世许多人说是“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世转向衰亡,可从各方面综合看,唐朝成立后律法一开始就存在漏洞,和门阀士族的妥协使特权阶级脱离法律制裁,律法明文即士族官员使伤害人命也是赔钱了事,宗室和外戚更是可以罔顾律法,皇帝只能通过权谋平衡朝堂权利,所以唐朝开创盛世,也每一次都会快速的由盛转衰,就是逃脱律法制约的士大夫(门阀士族、新崛起的藩镇节度使)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可以没有顾忌,毫无底线剥削底层百姓。
正如社会的律法不能约束行事国家公权人的行为,没有管制人性的欲望和贪婪就会驱使他们利用手上的权利抢夺他人的利益,就很少出现廉洁公正的官员。同样没有道德约束的百姓,就会很少出现尊老爱幼,人伦之乐景象,弱肉强食的丛林本性成为生存法则。
君主能够保证律法公正的执行,人人遵守,违反就会遭到惩治,才能社会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才会学习礼仪,遵守道德。君主以无厌的贪欲向已被搜刮干净的民众索求,百姓不能温饱,无饱腹之食,无遮体衣物,那么民众就会回答说:“我一无所有了”;一无所有,民众就会轻视法令。法令是用来维系国家的,而民众轻视它,那么君主的法令威望就不能建立,法令不能让民众敬畏,国家危亡!
经过四年的屯田建设,李隆基总结一些经验:一是,屯营三名管事:屯长,武备参事,屯营账房。在屯田田亩按照丁口户籍划分好了之后,丁户首先选择,官阶越高越往排,保证运营管事担任屯长之人,在划分开始就基本做到合理公平分配。
二是,屯长由屯营举荐三个以上,里长(乡镇)选择任命,。乡镇不定时巡查,县每年考核:首先是人丁户籍增加减少;农田水利建设;屯营启蒙教育孩子人数,上中下田地各十亩平均的亩产量;新的农田的开辟;屯营卫生环境;道路修建;屯营的手工业以及屯营丁户的牲畜养殖情况。
三是,屯营账房经过县里统一明算账目考核后,随机抽取前往屯营,期满直接领取明算科参试资格文书。屯营的教书先生也是读书人筛选,凡去屯营教书秀才三年的,学子考核一半能达到童生的,各县府衙直接领取参加乡试资格文书。
四是,武备参事由折冲府任命,负责屯营的营丁和教训武训课。屯营学校每月有5天的武训课程。武备参事负责屯营丁每年农闲时的军事训练和屯营安全,每个屯营有常备16-25岁营丁50-100人,屯营最多户籍不能超过800户,最少300户,常备营丁每年参加一次县里演武大会。
五是,预防屯营出现家族势力过大,采取了丁口年满20岁,一定要自立立户,屯营人多地少,田地不能达到业力相配,。首先迁出是家里兄弟多的人丁,前往新的屯营。
六是,农商会首先传授农田种植,牧业养殖,合理施肥,预防病虫害,提高产量技艺,培育各种农田种子;兜售储备各种物资(就是常用日杂百货各种农具,帮忙采购一些红白喜事物品);收购屯营农牧产品;以及组织生产屯营各种手工品,并负责收购,各自自愿买卖行为,乡民可以自行在集市兜售。
七是,农商会在屯营管理起到一个很大作用,屯长、武备参事,屯营账房的收入和农商会,农商会在屯营兜售物品收购的场地,收购农发产品的费用,发展农户分工协作手工品等等都需组织管理安全保障,农商会都会支付一定比例租金或者服务费用,屯营人口各方面发展越好,获得服务费越多,市场经济行为。
八是,屯营屯长,武备参事,屯营账房每年巡检打分,三年一换,不管屯长干的好坏,不能连任,也不能三代血缘至亲连任。有了对比,屯营就知道下一次要推荐什么样的人,
乡村治理以引导为主,不能让屯长有律法的权限,比如说是奖罚殴打的权利,国家有律法,屯营有乡约,屯营邻里间矛盾一般是屯长、武备参事和账房负责调解,记录在案;不服可向乡里,县衙投诉状。
屯营绝不出现赌博,妓管,如果有屯长和武备参事杖百,家产充公,家人全部流放边关。这是红线,乡村治理不禁止这两样,永远是徒劳无功,无法有效治理的。
屯营出现以及家族仗势欺人,恶霸地痞,欺男霸女,偷摸狗盗行为,武备参事营丁抓捕,移交县衙处罚,这部分人大部分用于开荒,开矿,武备参事不允许是本屯营人员,任期三年,表现良好,折冲府是要提拔重用的。李隆基给武备参事穿了一身防护服,凡辱骂,殴打,残害武举参事人员,一人行事全家一起受罚,一家行事营丁一起受罚,众人行事全营受罚!
屯长没有赏罚权利,没有制定赋税标准和多少权利。有例:如何划分屯营的田地,规划屯营建设,屯丁庭院位置,协调水利浇地,出具屯营证明,组织协调乡民协作分工,打扫屯营卫生,选择开荒地块,兴修水利和道路等等。有人说屯长没有赏罚权,乡民可以不听,那就是没有乡村生活经验,古代,乡民外出,要持有屯营出具凭据,看病,住宿,进城,求学,做小生意都不行,可以说寸步难行。所以说不给屯长赏罚权,因为律法其实已经给屯长很大权利了。所以说屯长三年不能连任,也不能是三代内血缘连任,就是预防基层权利腐败,形成是恶霸势力。
屯营每年粮税收取粮食,有三成是屯营自留,由武备参事营丁负责日常看管,账房先生管理账目,也就是屯长要修建水利和道路就必须和武备参事,账房商量,量力而为,如有亏空,屯长自行负担。武备参事负责屯营安全和偷盗抓捕,不参与审讯判案,账房管理核对账目物品,也不管理物品,也不归屯长任命,三方制约,又相对独立。
通过屯营的乡村治理,李隆基明白了“无为而治”非无所作为,汉朝前期的汉初主要大臣萧何、曹参、陈平等“好黄老之学”,施“无为之政”,“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掌握政治要领即可,因势义导不要作过多的干涉。还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贵清静而民自定”当时恢复了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是治民而无为,只要乡民不违反法律,就不作太多是禁锢。乡民在平常生活中,就会自发相互帮助,也会为了更好生活自发组织生产,并自行修建水利和道路,只要加以引导就好。
汉朝的文景之治后期出现了“七国之乱”,说明文景两帝只做好了无为,而没有做好而治。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德要求是希望人人遵守道德修身明理做君子,律法是惩罚罪恶预防犯罪手段,是保障社会安定的底线,两者并不冲突。
而现实倡导百姓遵守道德的人往往违反律法,却把罪责归咎为律法严苛,社稷安危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在屯营管理中,李隆基没有采用儒家倡导思想核心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教条主义和其衍生的条条框框的道德束缚,这会使人民的思维走向了极度保守和守旧。人会形成单线思维,要么尊贵守旧,严守儒家礼法,要么愤世嫉俗、傲岸不群;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一往无前。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
屯营乡村治理采用的制约机制,屯长有管理组织权利却没有赏罚权利,武备参事有监察权利却没有审判权利,屯营账房有税收核算权利却没有制定税收权利,这就是采用分权有集权,屯营乡村赏罚权,审判权,制定税赋标准归县衙所有。县衙粮税上中下田地各十亩平均的亩产量的二成是粮税,由屯长和账房签字确认,屯营不再负担别的税赋和徭役。
人们常常说权利需要监督,其实权利首先是制约力,没有制约力的监督,其实就如同没有监督。拥有制约力的监督,权利滥用前就被制约起来,
人性欲望和贪婪只靠人类自我道德修为约束,可以说是空谈。是人就一定会有欲望,有了权利就一定会被裹挟在权利之内,屯长失去赏罚权利,管理组织屯营必须有在屯营中有一定威望,要有威望就要处事公平,为屯营做些事事,也不在乎屯长在管理事务时使用一些小手段,例如:婚丧嫁娶,头疼脑热看病,孩子上学,屯丁入伍,钱柜借款屯营担保,邻里之间矛盾调解等等。屯长没有赏罚职权就不能对屯营乡民形成太大威胁,任期只有三年,每年还有考核。
屯营乡民不服从可以去里长或者府衙通政司反应,二次调解首先走访村民,调查事实,查看屯长调解结果是否合理,一些特殊事情可以上报县衙通政司,这是要记录留取档案的。
农商会的市场调节和屯营三管事利益挂钩,权利义务责任利益绑定一起,屯营经济没有发展就没有他们个人利益,强买强卖更不可能,小农市场经济,供需又不是只有一家,通政司民调和县衙考核就是约束,律法是底线。
屯营乡村是稳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社稷安危。李隆基把写好的屯营疏放在旁边,墨迹还未干透,需要再次商讨实践,实践是检验策略最好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