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研究歷史人物及其作品,不能不瞭解他的生卒年代,只有掌握其生卒年,才能知世論人。有一件事,對我頗有感觸。我讀到文學家錢鍾書《宋詩選注》時,見其秦觀小傳中説:“晁補之和同時的徐積、郭祥正也許是歐陽修、蘇軾以後僅有的向李白學習的北宋詩人。”(第76頁)這一句話犯了時代先後混淆的錯誤。徐積(1028—1103)比蘇軾(1037—1101)大九歲、郭祥正(1035—1113)比蘇軾大二歲,怎麽能説他們是“蘇軾以後”的人呢?類似的情況,别的專家也時有發生,對這類現象,我們不應苛求,因爲人人都要在主攻方向以外,騰出許多時間去考證,確實比較困難,如果有專門的工具書,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能避免出現上述問題。
目前可供查檢宋人生卒年的最主要的工具書,就數昌彼得、王德毅編的《宋人傳紀資料索引》了(1)。這部書本來不是專用於查閲生卒年的,而是爲研究宋代人物提供資料用的。它收的人數達二萬餘,幾乎囊括了所有重要的人物,而且每人多作一小傳,並儘量列出其生卒年。粗略統計,其中有生卒年(或只含生卒年中一項者)者約占五分之一,即四五千人。也正因爲它本非專查生卒年的書,不可能下工夫去作考證,只把一查即得的生卒年寫入。這樣,有些可以考出的,書中未考,有的已標明生卒年者,年份尚有問題。爲此,我在翻書之時,多加留意,漸漸地積累了許多資料。至2000年,已達700來條,2004年,曾選了部分考證成果,以《百名宋代詩人生卒年考》爲題在《學術論叢》(2期)上發表,事後主編告訴我説:社會反響良好。於是,下決心做下去,現在已增至1700餘人,我想,將它公諸於世,對歷史人物的研究多少會起點有益的作用。
《宋人傳紀資料索引》所列人物的生卒年,都是有墓誌或官方記載的,容易查到,而我這本書所考大多是缺乏墓誌等材料或墓誌和官方記載有失誤的,故雖人數不足二千,卻費去了十多年時間。這裏有必要談一下,我在考證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