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手术是目前根治或减少肿瘤负荷的最直接方法,然而围手术期由于麻醉、手术及心理创伤等因素,极易造成患者失去原本的阴平阳秘状态。中医治疗与手术的配合可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提高患者术前体力状态,从而确保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总的来说,通过改善患者术前或术后体能状态来减小手术对患者体能的影响。
中医治疗在围手术期配合现代手术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诊断初期:恶性肿瘤患者一经确诊后一般都会出现怀疑、否认、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可通过各种“心理-神经-免疫-内分泌-细胞因子网络”机制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从而直接关系到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学认为情志内伤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常见病因之一。因而患者此时大多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治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肝脏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代谢及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气滞、瘀血、痰浊自消,从而起到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除了中药治疗之外,中医还可通过五色疗法、耳穴疗法等调畅患者情志,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增强患者对恶性肿瘤治疗的信心,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高保障,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术前:中药的运用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为目的,为手术的成功进行提供保障。如许多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此时进行手术往往会导致患者术后恢复不良,甚至诱发或加重原发肿瘤、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引起患者的心理问题等严重后果,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时间。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下,以“扶正”为原则,运用四君子汤、八珍汤、保元汤、生脉饮等随症加减,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体力评分,增强应激能力,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等操作的耐受性。
术后: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过程破坏了人体的整体平衡,因此术后患者往往出现恢复慢、并发症多等情况,如低热、多汗、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脘腹胀满、大便不通等,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后续治疗的实施。因此,术后机体的康复时间、康复程度成为能否及时进行后续治疗的关键。术后患者在西医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尽早采用中医辨证干预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恢复脏腑功能、促进手术创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疗效。癌毒之邪易损阴液,手术创伤耗气伤血,术后发热耗散阴津,以致术后出现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等气阴两虚症状,此时可运用益气补血、养阴生津的中药改善重要脏器的血供,改善微循环,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术后机体尽快康复。术后早期由于手术本身对脏器的刺激、麻醉,术后近期不能摄食等原因使得肠壁内源性运动活性的神经性抑制,胃肠道推进性蠕动消失,导致气机郁滞,脏腑传导不利,升降失司,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不通、恶心泛呕、不思饮食等症状,在此期间使用理气通腑、行气导滞之中药治疗,使得脾运得健、气机调畅、升降有序,则胃肠功能快速康复,诸症缓解。手术恢复后长期服用中药,除改善体质外,还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确保患者顺利接受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