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PREFACE
脑小血管病(CSVD)是脑血管病变致残致死的主要潜在因素之一,文献报道其可导致25%的卒中及45%的痴呆症状发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该病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健康和人类生命质量。19世纪上半叶,德尚布尔(Dechambre)首先报道了脑大血管远端小穿支动脉梗死所致腔隙的病理形态,其作为开拓CSVD临床和病理研究的先驱,拉开了对CSVD艰难探索的序幕。20世纪中期,查尔斯·米勒·费希尔(Charles Miller Fisher)对腔隙病理学的研究结果,开创了人类对CSVD临床研究的新纪元。到20世纪初,CSVD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影像和病理研究者的关注。由于病因学的差异及病理学的不同特征,CSVD发生的类型各不相同,其病程转归也有所区别,以至于人们对CSVD的早期临床特点认识不足。与大血管病相比,脑小血管病很难通过常规影像学方法观察到,导致CSVD在临床干预研究方面进展缓慢。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全国范围的CSVD数据库和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及随访观察调查,所以CSVD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仅来源于局部地区或研究机构的报告。
CSVD存在复杂和相互影响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致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和病理结构改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由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通常不能直接显示小血管,因此很难通过常规影像学方法直接评估小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CSVD的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主观性和异质性,因此临床诊断高度依赖于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十几年来,有关CSVD的基础研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神经影像技术、临床防治方法和康复治疗等领域迅速发展。但是对于CSVD的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的普及、应用和推广,尤其是对各种专家共识和指南的认识、接受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013年《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ogy)发表了国际神经影像学血管性改变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 STRIVE),统一了对CSVD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的认识,规范了CSVD MRI影像标志物的术语。该标准的发表为全球CSVD影像研究的规范化和临床合作奠定了基础。2017年在此杂志上又提出了皮质微梗死的MRI定义和临床意义,对CSVD磁共振标志物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界定。我国在2013、2015、2018年相继发布脑小血管病专家(诊治)共识之后,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脑血管病影像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对CSVD的概念进行了不断修正和完善,2021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再次明确了CSVD的概念。
目前国内放射学界对CSVD的磁共振神经影像标志物缺乏统一认识,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尚缺乏对CSVD进行规范化诊断的统一术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脑小血管病临床、基础及影像的认识,以推动CSVD在磁共振诊断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黎海涛、金光、赵艺蕾、冉鸿教授的牵头下,组织了国内有经验的影像诊断、神经内科、人体解剖、组织病理及基础研究等学科的专家,共同编撰了这本集影像、临床、基础及科研于一体的CSVD临床及影像诊断专业工具书,首次以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规范化为目标,以大量翔实、清晰的磁共振诊断资料为基础,以广大一线影像和临床工作者为对象,从CSVD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诊断与治疗常规、磁共振标志物诊断和鉴别诊断、科研进展和成果四个方面系统、全面、详尽地介绍了CSVD的发生发展和磁共振诊断要领。本书不仅涵盖了CSVD的发病机制、影像诊断方法、临床精准治疗、预防手段等方面的国际国内最新进展,还兼顾了传统理论的传承与新观点、新理论的结合,反映了目前CSVD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有益于读者对CSVD的全面认识和对磁共振诊断的掌握,可以说是广大影像和临床医生案头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中所有影像资料均来自于作者在工作一线的积累;编委会所有编者均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为充分阐明CSVD的影像和临床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和国内外有关CSVD的最新研究成果,贯穿专业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的主线。全书各章突出了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提高读者对CSVD的关注和认识,并能在临床影像工作中推动标准化诊断和精准化治疗的实行,更希望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对CSVD探索的进一步深入,未来我们对CSVD的预防和治疗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