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办事本领的新思维》:简单不代表容易
记得在金庸的文章当中读过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金庸说,他经常出一些有趣的题目给自己的朋友,结果朋友们思考同一问题往往总会有不同的答案和结果。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说是有三条虫,排成一列行走。第一条虫说:“我的后面有两条虫。”第二条虫说:“我的前面有一条虫,后面有一条虫。”第三条虫却说:“我的前面没有虫,后面也没有虫。”问题是第三条虫为什么会这样说?
结果,小学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答对了,而中学生却需要用两天的时间才能够答对,换成大学生则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答对,而大学教授花的时间就更长,用了一年时间也答不对,而哲学教授、数学教授和物理学教授永远都答不对。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第三条虫子说谎了。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越是简单的问题,却越让那些知识和阅历丰富的人答不出来呢,甚至都找不到答题的思路?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想做一个简单而又单纯的人并不容易。许多问题、许多事情,原本就是很简单的,聪明的人一看就能明白,但是唯独那些小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心眼,没有那么多的私心杂念,往往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因为孩子们不但单纯,而且想问题是简单的。
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学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就变得更加全面。当然,这也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变得最后即使自己能够一眼就把事情看明白,但是却不愿更直接地说出来。因为这个时候的人们所看重的已经不再是事件本身的真相,而是人们对待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对待自己的身份、地位等的看法。记得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成人考试中,出了一道类似于一加一等于几的题目,结果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写出这道题的答案,大家最后都放弃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道题目是小学一年级学生都会答对的题目。而既然能够把这样一道题目放在成人考试卷中,那么答案肯定不会是这么简单的,肯定其中还有着某种特殊的答案。其实,他们把最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所以才会出现放弃答题,以及第一个例子中的小学生比中学生答得好,中学生又比大学生答得好的这种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简单并不容易。
当然,如果我们做人能够简单一点,就不会因为太多的欲望而寝食难安,不会为很多的想法不能够实现而痛苦不堪,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就会快乐而自在地生活。
如果我们做事情能够简单一点,那么就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眼前与当下的事情上,也就不需要把精力浪费在投机取巧上。
当我们与别人相处简单一点,就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真心对待他人,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虽然,人性无常又无奈,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弱点和缺点,即使我们对待共同目睹或经历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视角,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尽可能让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人、快乐的人、充实的人。如果做到这一点,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待别人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小狗在哪里?
很早以前有一个人养了一条小狗丢了,他开始四处寻找。这一天,他来到了山上,发现有三个小屋,分别为1号、2号、3号。每个小屋里面分别走出来一个女子,1号屋的女子说:“小狗不在此屋里。”2号屋的女子说:“小狗在1号屋内。”3号屋的女子说:“小狗不在此屋里。”这三位女子,其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谁说了真话?小狗到底在哪个屋里面?
答:1号屋的女子说的是真话,小狗在3号屋子内。假设小狗在1号屋内,那么2号屋和3号屋的女子说的都是真话,因此不在1号屋内;假设小狗在2号屋内,那么1号屋和3号屋的女子说的都是真话,因此不在2号屋内;假设小狗在3号屋内,那么只有1号屋的女子说的是真话,所以,小狗在3号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