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统记忆方法vs科学记忆方法
为什么会把这一节放到前边给大家来讲呢?
我们先听一个俄国的寓言故事。有一次,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他们都给自己上了套,拼命地拉呀拉呀,大车却一动也不动。车子虽说不算重,可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儿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
每个人对一件事情都有着不同的认知,我们想要学习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把认知瓶中的水先倒掉,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另一个领域进行学习,也始终吸收得不好。这岂不是既没学好又浪费时间,赔了老婆又折兵吗?所以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一起来解决把“车”拉动之前的问题,就是让你同我达成一个共识——“这是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普通人也一样能学得会”。
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闺蜜向她的朋友介绍我,说我是“世界记忆大师”。对方轻蔑地笑了:“呵,记忆大师,我小时候也学过,不就是编故事吗?那故事又长又多,一点都不好用,还不如死记硬背呢!”这位朋友是985大学的硕士,无疑是一个会学习的人,为什么他会觉得死背比用方法好呢?你说编故事是不是记忆法的一种呢?我只能说是也不是。其实方法是有差别的。就像打乒乓球,都是发球和打,有些人就是不得法,而有些人却能练成世界高手。再打个比方,普通学校和世界名校基础课用的教材都是一样,但如果让你可以随便选择去哪所大学听课,我相信99.9%的人都会选择去名校吧?为什么呢?方法大体都是一样的,可藏于高手们细节中的延展才是真正的决胜核心,也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吧。
传统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回忆一下咱们小时候,我们是怎么背书的?每天早上起来,晨读的时候大声地读出来,书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背下来了。
又或者有些朋友要说了,我不背书的,我理解了就能背出来了。真的是这样吗?你回忆一下,我们靠理解来背的内容是不是很容易不知道原文到底是什么呢?人在每一个阶段可能对同一事物的理解都不同,所以单靠理解来背书很容易就遗忘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单靠理解就能记下来内容这种方法好像也不太可取。
那么本书里讲的记忆方法到底是什么呢?知道我是世界记忆大师之后,大家总喜欢问我两个问题:“你是不是天生就记忆力这么好?”“你们是不是都能过目不忘?”
如果有哪些记忆大师宣传自己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那我觉得他多半可能是个骗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采访过很多世界级的高手,无论国内或者是国外的选手,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水平,做好了记忆的计划,记多少然后进行复习再去记忆。世界脑力锦标赛的评分标准是异常严苛的,例如随机数字这个项目,一行40个数字,写错1个数字就要扣掉一半分,写错2个数字就得0分。所以即使你在5分钟记了800个数字,可每一行都写错了2个,最后的得分就是0分。又例如第一节的抽象图形顺序记忆,也许你说,就填12345,我瞎蒙总有概率蒙对的吧,那么你极有可能会被倒扣分。大众以为记忆术最重要的是快速记住内容,其实更重要的是准确。
世界脑力锦标赛共有10个项目,从数字、图形、文字、扑克牌、虚拟历史等维度来进行考核,而世界记忆大师就一定要符合4项标准(2015年标准):1小时正确记忆10000以上的随机数字、1小时正确记忆10副打乱顺序的扑克牌,2分钟内记住一副打乱顺序的扑克牌,10个项目总和3000分以上。你看,除了一个追求速度的项目以外,另外两个都是1小时的马拉松记忆项目。这两个项目的规则都是在1小时内尽可能多地记住内容,然后在2小时内进行答卷。也就是说3个小时,你的脑子里只有卷子上记的数字或者扑克内容。通过这两个项目,我相信大家就应该明白,记忆法所追求的并不是短时记忆,而是持久地记住内容,形成长期记忆。
所以科学的记忆方法是符合3个特征的,一记得准,二记得久,三记得快。跟你统一了这些共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一起把“车”拉动,开始咱们的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