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会计的基本职能和对象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通过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来实现其管理的。会计的职能就是其在经济管理中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种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通过会计核算工作,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及成果。这是会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履行其他职能的基础。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反映对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主。凡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都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反映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为决策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
(2)会计反映的信息是在分类的基础上综合反映的。大量分散的经济业务通过简单记录计量并不能给信息使用者提供综合系统的信息。在分类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具有综合性的财务信息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从时间上看,会计核算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但财务会计以事后核算为主要特征,要求必须有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以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而管理会计则由单纯的事后核算发展成事前预测和决策、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相结合,但整个过程也都必须有真实的数据为基础。所以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具有真实性的特征。从内容上看,会计核算包括记账、算账、报账、预测、分析、考核。记账、算账、报账是财务会计事后核算的主要形式,而预测、分析、考核是管理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
(4)会计核算从确认、计量、记录到报告、分析逐层深化。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人员要在会计工作进行的全过程中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监督的核心就是通过干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要切实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国家政府监督相结合的会计监督制度。在单位内部要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有效加强约束和控制。
会计监督具有三个特征:
(1)会计监督具有经常性。从监督的时间上看,会计监督也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面对整个资金运动过程的大量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发生前要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对经济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在事中要对违规、违法的事件加以限制和制止。在事后,虽然经济活动已经发生,但是对不符合规定的还是要加以纠正或不予受理。可见,会计监督具有大量性和经常性的特点。
(2)会计监督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会计人员在实行监督的过程中,对违规、违纪现象应及时加以限制和制止。例如,在检查会计机构和人员组织的设置中,应确保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对取得的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负责人报告;在财产清查中,发现账实不符要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3)会计监督具有财务性监督和效益性监督的特点。财务性监督是指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对所运用的会计核算程序、所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适合性,计算所得的财务成果的准确性进行监督。效益性监督是指对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要进行财务分析,即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会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为会计监督提供经济信息,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正确、完整的经济活动数据资料,监督就没有依据。同时,会计监督又是保障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的必要手段,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只有有效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资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会计理论水平的提高,会计职能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基本的职能得到了不断充实,新的职能不断出现。目前,会计界普遍认为会计具有多种职能,除了核算和监督职能外,还具有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职能。
二、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含义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我国,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但它们的所有财产物资都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并在生产经营或收支活动中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会计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经济组织的资金运动。
(二)不同组织会计的具体对象
由于各行业、各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业务性质不同、经济活动的特点不同,因此,会计的具体对象也不完全一致。
1.生产性企业的会计对象
生产性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等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资金在这三个阶段中,不断地循环和周转。在供应阶段,企业用货币购进材料,使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在生产阶段,企业领用材料,支付工资并发生机器设备的磨损、水电消耗等费用,最终将产品生产完工形成产成品,使资金由储备资金,经过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在销售阶段,企业将产品出售取得销售收入,支付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使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同时还发生其他业务活动,如计算缴纳各种销售税金,计算利润和应交所得税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资金由货币资金再回到货币资金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资金周转。生产性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生产性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2.商品流通性企业的会计对象
商品流通性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生产性企业的资金运动一样,都有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资金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购进阶段,企业用货币购进商品,使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资金;在销售阶段,企业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又使商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资金沿着“货币——商品——货币”的路径周而复始地循环和周转,形成了商品流通性企业的资金运动。商品流通性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如图1-2所示:
图1-2 商品流通性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3.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非营利性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各项业务,同样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但其资金来源不是依靠投资人的投资,而是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一般来说,此类单位没有或只有很少一部分业务收入。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按预算向国家财政取得拨入资金,另一方面又按预算以货币资金支付各项费用,其资金运动的形式就是:资金拨入——资金付出。同营利性组织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不构成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如图1-3所示:
图1-3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