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媒体用字用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海外华语研究现状

东南亚华语及华语文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主要集中在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和海外华语研究中心(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暨南大学共建,2005 年成立) ,海外主要以华语桥为基地,聚集了一批华语及华语文教育研究的学者。

目前,东南亚华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华语的界定、性质研究(张从兴,2003; 郭熙,2004、2006; 陆俭明,2005) ,华语语言特点研究(陆俭明,1996; 周清海,2000; 徐杰,2004) ,华语区域词语、特色词语及变异研究(周清海,2002; 曾晓舸,2004; 汤志祥,2005; 刘文辉,2006) ,华语和现代汉语对比研究(周烈婷,1999; 邢福义,2005; 贾益民,2005) ,华语规划与华语规范研究(谢世涯,2000; 林万菁,2001; 郭熙,2002、2006) ,华语推广与华语文教学研究(郭熙,2007) 。其中华语研究的地域来源主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字词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字词表更是语言教学的根基。东南亚华语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社区词”、“词源与词语对比”和 “字词使用规范”三大块,如港澳社区词研究、新加坡社区词研究、词语探源、华语与汉语的词语对比、华语的规范与协调等等。其中,由李宇明主编,众多海内外华语研究学者联合编撰的《全球华语词典》是其中的代表作。

针对海外华语同现代汉语标准语的分歧和差异问题,目前已有一些研究,例如陈松岑(1996) 、李如龙(1996) 、邹嘉彦(1996) 、陆俭明(1996) 、郭熙(2000) 、汪惠迪(1999) 等学者的研究。但总体来说,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缺乏系统性。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关于海外华语分布和特点的第一手详细调查资料,对于现状的描写多偏重理论分析,所用语料大多来自作者自身的体验和总结,多从经验出发,比较单薄。由于缺乏大规模语料的支撑,对于海外华语的描述和研究还远不够充分与科学。

总的来说,东南亚华语词语的研究集中于对个别字词的探源,或是对某个海外社区的字词描写,或是华语独有词语的研究,尚未见到概括整个东南亚华语字词的研究。另外,在方法上大多是卡片式、个案式的专家经验式研究,尚未进行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库的计量研究。

面对这种研究窘境,建设一个大规模的语料库以满足研究需求就显得迫在眉睫。由于口语语料的收集和转写较困难,基于目前的研究条件和手段,书面语料是一种较合适的研究对象。而最能鲜活、动态地反映语言面貌的莫过于媒体语料。同时,媒体语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书面语和口语两种语体的面貌。因此,研究海外华语可以从研究海外华语媒体语料入手。在新媒体日益兴起的今天,网络成为我们最容易接触到、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媒体。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信息量更大,语料更易获取,同时网络媒体的互动性确保了使用者语言面貌的真实性。因此,我们选择海外华语网络媒体(含报纸网络版) 语料作为本书的研究对象。

1 ①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 .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5(上编)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6.

2 ①郭熙 . 华文教学概论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3 ②郭熙 . 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 [J] . 语言文字应用,20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