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流行语作为一种时代现象和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与文化景观,折射出人们在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变化。纵向观之,可见历史的发展脉络;横向审视,足见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民众的心理特征及当前的社会文化。近年来,流行语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各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流行语的调查和研究也日益增多,流行语已成为当下民众生存状态和社会现实的记录,分析流行语的产生、发展、意义对于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2003年学界发起“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评选活动”开始,我国各种流行语评选机制日趋成熟,具有了科学性和权威性,每年都有机构如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联合发布年度流行语排行榜。近年比较突出的评选有国家语言文字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评选和《咬文嚼字》杂志的“十大流行语”评选。《咬文嚼字》发布的2012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枪”、“高富帅”、“中国式”、“亚历山大”、“最美”、“赞”、“接地气”。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反映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和深刻的观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就说,一些看似平常的词,都暗含精准的政治态度,语言的历史就是人类史和社会史。
在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位居榜首。“正能量”的意思是积极的、正向的能量,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为一切给予人向上的信念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力图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是国人喜爱的词汇之一,使用者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2012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
流行语反映着世态民情和时代的特征。每个时代都会在社会变化中打下它的基本烙印,而流行语本身就是这一世态民情的真切反映。它是时代特征的反映,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一张现实社会的晴雨表,体现了社会、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趋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鸟巢”、“水立方”、“低碳”、“科技改变生活”等词汇不断见诸各类报刊媒介,一度成为当年流行语。2011年流行语“十二五开局”,描述了社会经济呈现出的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赴台个人游”,表明两岸民众直接往来有了新渠道,为两岸的深入交流开启了新篇章。透过流行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百姓的心理渴求和民族文化的心理态势。
流行语展示着大众文化和经济的思潮。流行文化是指特定时期内,以一定周期和一定形式广泛传播于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具有大众性、周期性和日常生活性。罗兰·巴特说:“没有话语,就没有完整的流行,没有根本意义的流行。”[1]严格地说,所有的流行文化都是由相应的流行语系统来建立和展示的,流行语作为表述手段,反映着某一特定阶段某种流行文化的特征。同时,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大众流行文化与传媒和资本同谋,演变为利润惊人的经济策源地。因此,不论是从民俗学、心理学还是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流行语的价值都不可低估。
流行语表达着历史和政治的态度。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早在1976年就完成了被誉为“词语的政治学”的著作《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以梳理词义演变的方式证明一些重要的社会、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语言内部”[2]的;公众利用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并通过这种方式记录、展现、参与到社会变革的热潮中去。2011年流行语“三公经费”,显示了在政务公开的要求下,政府透明度水平的不断提升;“走转改”活动深入基层和群众,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好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给人民群众带来新福音,更是中国发展的新契机。
流行语体现着艺术和美学的意义。生活就是美,美存在于生活中,美来自生活本身,没有生活就没有美。同样地,人的生活也需要美。人依靠对于美的不断追求,使生活得以不断更新和充满生命力。流行文化在其创作中,通过不断向传统道德、传统艺术和传统价值观挑战,实际上实现了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双向美学理论革命。而语言艺术是人的自然本性的一种表演活动,同时又是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以至于可以说,最纯朴和最自然的原始人类生活本来就带有艺术性,而语言艺术活动从一开始也是与生活实际活动相互渗透的。
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独特的故事和一个深刻的观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就说,一些看似平常的词,都暗含精准的政治态度,语言的历史就是人类史和社会史。词语是感知社会生活变化最为敏锐、最为独特的一个切入点,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模式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研究价值,能够体现语言系统自身的结构规律,映射现代汉语的某些特点和汉语体系自身的发展趋势。流行语的应用范围之所以广泛,一方面在于流行语的本质属性是流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它是众多的汉语词汇当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词或语句。由此,流行语这一新兴词汇类别日益成为当今社会语言生活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