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旧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张永福和《南洋与创立民国》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南洋与创立民国》

张永福 (1872—19591) ,祖籍潮州饶平县樟溪。其父在新加坡经营绸缎布匹成功,所以家境宽裕。张永福早年就有反清思想。1903 年,当邹容、章炳麟因为 《革命军》一书宣传革命而在上海被捕的时候,远在新加坡的张永福和另一个革命者陈楚楠 (1884—1971) ,就以新加坡华侨组织“小桃源俱乐部”的名义,致电上海租界警察局,要求按照国际惯例,不要把邹、章两人引渡给清政府,帮助两人逃过杀头之劫。随后,张永福与陈楚楠捐资创办了 《图南日报》,继续宣传反清思想。1905 年元旦,张永福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种“月份牌”,印上各种反清口号,并按照国内的“缙绅录”,把这种“月份牌”发到很多官员和士绅手里。正是这个“月份牌”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孙中山汇了 20 美元购买,并且致信张永福,两人开始有了联系。

就在 1905 年这一年,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去日本,途经新加坡,约张永福面谈。本来,孙中山因为宣传革命,被英国殖民当局禁止进入新加坡。而张永福疏通关系,把孙中山请上岸,迎到自己家里款待。从此,张永福更加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他把自己为母亲准备的晚晴园腾出来,作为孙中山来往南洋的住所,晚晴园也因而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机关驻地。现如今,晚晴园已成为新加坡的重要文化史迹。

为了支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张永福几乎散尽家产而不惜。特别是 1907 年丁未饶平黄冈起义,经费就由张永福等人提供。起义失败后,部分人员幸而逃脱,到了南洋,也主要是由张永福接济。可以说,张永福以及他影响的南洋华侨,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孙中山的名言“华侨是革命之母”,就是对张永福等人有感而发的。

张永福晚年相片与像赞(载于 《觚园诗集》卷首)

辛亥革命成功后,张永福并没有邀功请赏,而是继续从商。但他受到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的挤压,不得不回到国内。先出任中央银行汕头分行的行长,1926 年底到 1927 年 4 月期间曾任汕头市市长。张永福对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腐败极为不满,经常公开批评,说是“一蟹不如一蟹”,所以经常赋闲。1932 年,他 到南京, 才被 授 予 侨 务 委员会委员 和“(国民党) 党史编撰委员会顾问”的虚衔。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张永福和汪精卫就关系密切。张永福特别佩服汪精卫的文才。“七七事变”之后,汪精卫于 1938 年底在越南河内通电,宣布投向日本,并且成立伪政府,成为第一汉奸。而张永福在这个时候,竟然耽于个人情义,而昧于民族大义,也通电支持汪精卫,踏出了人生最错误的一步。这一年张永福其实已经 66 岁,并无意追求汪精卫许诺的什么高官,他更多的是从个人感情上倾向汪精卫。

抗战胜利后,张永福被捕。由于老友居正、张继等国民党元老的援救,加上张永福在伪政府中也仍然只是侨务委员的虚职,并无作恶,所以被判刑一年半,后来提前释放。他也无颜回新加坡,就在香港寂寞地度过余生,于 1959 年去世。2

张永福早年追随孙中山,由于孙中山来往南洋就住在他的晚晴园,所以得以与孙中山有密切的接触,也保存了很多资料,包括孙中山等人的手稿、书信,甚至账单等。张永福后来把这些资料整理,编成 《南洋与创立民国》一书,于民国二十二年 (1933) 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南洋与创立民国》由马君武题签,汪精卫题诗代序,居正、陈树人、林森、冯自由四位国民党元老作序,又有张永福自序。自序曰:

余童年读孔氏书,见其文片段不续,时以为疑。迨后乃知孔氏亡后,其门弟子各以所得于夫子之言行,追述而汇集之,不必尽达其旨,而作连篇之记载也。比壮岁,以党事事孙先生八载,晨夕亲炙,窥其宫室,神其鸿渐,心其渊博,仪其言行,仁义道德均足令人信仰,凡曾与接近者无不引以为荣。

先生逝世不越年,万行同伦,万车同轨,记其事者,曰传曰史,至可繁富。第察其实际,则对先生之庸言细行,间未详及。余不敏,时欲有以补其阙,辄以不学而中止。兹南洋诸同志,日以南洋华侨对中国革命过去情况为询,且以余于民国前主持党事有年,苟无记实之书,未免有堙没同志功绩之怼。午夜扪心,自觉愧恧。近适羁迹京中,获读展堂兄所述 《南洋与中国革命》一篇 (见 《新亚细亚》1931 年第 1 卷第 5期及第 6 期) ,对当时之事,记载綦详,不揣冒昧,再为拾遗补阙,叙述琐屑,多至五万余言付梓。事既错综,文多断续,语病尤多,皆不自恤,盖求合孔氏门人追述先师言行之意而已,后来者当有为余指正者也。书成谨序。

光复后二十一年张永福作于首都华侨招待所,时年六十一岁。

张永福写作此书的目的,首先是要记述南洋华侨对于民国革命的功绩,以免湮灭。当时,国民党元老胡汉民 (字展堂,1879—1936) 写了一篇 《南洋与中国革命》,记述了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的经过,但记述多有舛误,而这些事大多与张永福本人有关,张永福知之甚详。不仅如此,胡汉民对南洋华侨的贡献重视不足,张永福大为不满,所以决定写此一书,以补充和纠正胡汉民文章的不足和错误。

张永福在书中以影印的形式,公布了很多史料,《孙中山全集》第一卷3中,共收有孙中山致张永福、陈楚楠等人的信件 24 篇,都是根据 《南洋与创立民国》辑录的。

张永福写此书更主要的目的,是要将孙中山在晚晴园的“庸言细行” (日常的言行) 公之于众,以补充“正史”之不足。张永福将孙中山比作孔子,而自己作为学生,编撰这样一部书,是要比拟 《论语》“盖求合孔氏门人追述先师言行之意而已”。这一部分,张永福名之为“孙先生起居注”。所谓“起居注”,原是指古代皇帝日常生活的记录。

此部分记录的是日常生活的小细节,读起来特别有趣。比如,孙中山喜欢吃水果,特别是香蕉和菠萝。 《南洋与创立民国》影印有一封孙中山给张永福的信,就提到张永福送给孙中山一大筐的菠萝。孙中山特别不喜欢榴莲的味道,一闻到就几乎要呕吐。可是,当时跟孙中山在一起的陈粹芬 (人称“四姑”) ,却非常喜欢榴莲,经常一次买上四五个,吃不完就堆在家里,孙中山经常让人拿到远远的地方扔掉。4

书中说孙中山爱好整洁,大热天也是西装革履,睡觉前则要洗个澡,洗澡时间甚长。但孙中山并不认为西方和日本才是最讲究卫生的民族,而是认为我国的水上民族——疍家族才是最讲求洁净的,认为疍家族“自衣服以至寝处,无不惟净惟洁,一尘不染,是其素性,为外国人所不能及”。5

《南洋与创立民国》对一些人物的记述也很有意思。书中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由变法派转为保皇党,逢人便说光绪帝仁圣,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后来有人发现,康有为与人交谈时,只要一擦眼睛,就会马上落泪,原来他是用了一种“如意油”揉入眼睛来催泪。这种“如意油”,我想大概就是现在的万金油一样的东西吧。当时有一对联“胸中若无真情泪,袖里应藏如意油”,就是讽刺康有为及保皇党的虚伪。

1① 张永福的卒年,过去多说是 1957 年。刘常平通过采访张永福的女儿和比照张永福的墓碑照片,确认张永福逝世日期为 1959 年 4 月 5 日 (农历二月廿八) ,见刘常平、李可:《风雨晚晴园---不应忘却的辛亥革命勋臣张永福》,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年。

2 ① 张永福传记参阅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八卷 《张永福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第 5086 ~ 5089 页; 刘常平、李可:《风雨晚晴园---不应忘却的辛亥革命勋臣张永福》,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年。

3 ① 孙中山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 ,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

4 ①张永福:《孙先生起居注》,载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上海:中华书局,1933 年,第 98 ~99 页。

5 ②张永福:《孙先生起居注》,载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上海:中华书局,1933 年,第 96 ~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