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欲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致中国读者

在我从中国回到美国将近7年后,本书的第一个故事开始了。

当年我在纽约大学学习商业,并选修了普通话的语言课程。在毕业的一年半之内,我觉得,作为一名初级投资银行分析师,我将很有可能在北京和山西的商务宴会上畅饮白酒。

我是如何与中国结缘的?又为何选择离开?这些与这本书的主题密切相关。

2004年9月,作为一名金融分析师,我坐在自己位于纽约市的公寓里,对当下的生活感到不满。“也许换个环境就可以解决我的问题。”我这样想着。

那时我听说,中国的经济正呈爆炸式增长,也阅读了几本关于移居亚洲并因此人生圆满的美国书籍。因此,就像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描述的那样,主人公读到了骑士阿马迪斯·德·高拉的冒险故事,并决定效仿他,我的内心也燃起了前往中国的渴望。

我联系了几位正在亚洲工作的校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约11月底,在我的生日到来之前,我收到了一份工作邀请,并登上了飞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飞机,开始了我的旅程。那年我23岁。

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名美国飞行员(他刚在国泰航空公司找了份新工作),他问我要去做什么。当我告诉他,我要去亚洲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工作时,他严肃地看着我说:“你有种!”(这是一个有点粗俗的美国俚语,意思是我很爷们。)

他的反应让我感到紧张,也许我还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当时我也没想到,用不了一年,我的中国之旅就会戛然而止,我会回到美国。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里的生活,这是我生命中最富足的一段时期。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欲望猛然转变方向,我只能尽快跟上。

我以为自己是个会独立思考且意志坚强的人,能够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实现它。结果发现,我完全不理解欲望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我会想要某些东西,而不是其他的一些东西。

多年以后,我会了解一种在人类事务中普遍存在的力量,迄今为止,这种力量还未被人们广泛认识和理解。但它在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甚至在地缘政治层面,驱动了很多的人类行为。这本书就和这种神秘的力量有关。

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一把钥匙,一把能够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世界,也更能理解我们自己的钥匙。我希望勒内·基拉尔教授这位启发本书主旨的思想家,最终能够被人们理解并重新解读,也希望他的远见能被应用于理解中国的现象上,这是我无法做到的。

你们会发现,本书中的绝大多数例子都来自美国文化,这也是我的局限。但是我乐于见到更多的人来阅读这本书,接触这些重要的观点,他们能做的要比我多得多。

至于你,我尊敬的读者,可能我对你一无所知,但我们的欲望将会在你翻动书页时短暂地交汇,它不会一直留在那儿,正如你将要看到的那样,欲望总是在变化着。

柏柳康

注:特别感谢美国史密斯学院的中文和比较文学教授桑稟华(Sabina Knight)女士,她为我取了“柏柳康”这个适合的中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