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了?
最新的研究表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拉开了序幕。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但地球的历史太长了,借鉴起来非常困难。
就拿物种变迁史来说,据考古学家估计,自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一共有大约40亿种不同的物种在地球上生活过,但其中超过99%的物种都先后灭绝了。当然这两个数字非常不精确,因为早期物种的真实情况谁也没见过,只能依靠化石证据来推测,而化石证据存在诸多天生缺陷,比如数据不够连贯、盲点太多、年代测定精度不够等,这些缺陷都为化石证据的可靠性打上了问号。
化石证据最大的缺陷是涵盖范围太窄。目前能够找到的大部分化石都是生物体坚硬的部分留下的,所以海洋贝壳类动物和带有骨骼的脊椎动物数据最多,其他生物,比如昆虫、软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藻类等则非常匮乏,因此考古学家关于物种大灭绝(Mass Extinction)事件的研究最早只能推到5亿年前,再往前推就很困难了。
地球上的物种总数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每年都会有不少物种消失,也会有新的物种诞生。但考古学家发现,有个别时期大量物种突然从化石记录中消失了,说明那个时期地球上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为了方便研究,考古学家为物种大灭绝下了一个人为的定义,即在很短的地质年代里有超过75%的物种灭绝。“很短的地质年代”通常是指200万年,但有时也会根据情况做出一定的增减。
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地球在过去的5.4亿年时间里一共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发生在距今约4.43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86%的物种灭绝)、距今约3.59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约75%的物种灭绝)、距今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约96%的物种灭绝)、距今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约80%的物种灭绝)和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约76%的物种灭绝)。恐龙就是最后一次物种大灭绝的牺牲品之一。研究表明,最后这次大灭绝的原因很可能是一颗体积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气候急剧变化。除此之外,另外四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都是气候变化,或者地质变化所造成的栖息地面积大幅下降,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和天外来客有关。
众所周知,自从人类出现并主宰了生物圈之后,已有大批物种灭绝。问题在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灭绝到底有多严重?和历史上那五次物种大灭绝有可比性吗?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安东尼·巴诺斯基(Anthony Barnosky)博士召集一群考古学家开了个会,决定着手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学者们意识到,这样的比较实在是太困难了。“这就好比拿苹果和橘子做比较。”巴诺斯基后来对记者说。
要想做出准确的对比,需要双方的数据都充足可靠。考古数据存在的不足前文已经说过了,现代物种的数据其实也严重不足。目前已经知道的190万个物种当中只有不到2.7%的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研究过,也就是说,人类对地球上生活的97.3%的现存物种缺乏基本的知识。
为了简化问题,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到哺乳动物身上,因为人类关于哺乳动物的研究最充分、数据最可靠,哺乳动物的化石证据也是最全的。研究显示,在过去的500年里,地球上生存的5570种哺乳动物当中至少有80种已经灭绝了。这个速度到底有多快呢?研究小组通过对目前收集到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说,在过去的6500万年里,平均每100万年只有不到两种哺乳动物灭绝,其速率远比最近这500年要低得多。
造成哺乳动物大灭绝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类:人类与动物竞争自然资源、动物的栖息地被分割、外来物种入侵、人类的直接杀戮、人类引入的疾病,以及全球气候变化。
那么,目前这个灭绝速度是否算得上是物种大灭绝呢?巴诺斯基博士认为,如果IUCN濒危物种名录上收录的所有被列入“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濒危”(Endangered)和“易危”(Vulnerable)这三档的物种在今后的千年时间里全部灭绝的话,地球肯定就将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这篇论文发表在2011年3月3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后续研究表明,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糕。如今大部分科学家都相信,地球实际上已经揭开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