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构与空间
线条质感对人们的影响可归结为它所暗示的运动节奏对人们心理的作用,不同的运动节奏引发与此节律相似的心理活动。这便是所谓形式与心理的同构。
线结构的作用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控制线条运动的方向,而方向是运动性质的两个基本要素(速度与方向)之一,因此可以说线条结构直接影响到运动本身;(2)条把空间(二维空间)分割成各种形状的块面,每一块面都能表现一定的情调(由于形状所产生的张力的作用)(3),无数被分割空间的组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3)被分割的单个空间(单元空间)由于形状可能引起张力的不平衡,会具有运动的趋势(图11a),但众多单元空间的并置,一般说来,运动趋势会互相抵消(图11b),然而由于线条运动的暗示、引带,书法作品中的空间却会与线条一同流动起来(图11c)——形式的所有细节便这样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获得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图11 单元空间的并置与运动趋势
从这些情况来看,仅仅注意到线结构的静态特征是远远不够的。书法作品中线结构的表现力如此紧密地同运动联系在一起,以致任何程度对运动的忽视,都会严重妨碍对作品的感受。
人们常常用建筑来比拟书法。当我们强调线结构的组合性质时,很容易把注意力引向书法的静态特征,但是任何书法作品,包括某些十分平静、匀整的楷书、篆书作品,也都是在书写的运动中构筑而成的,它无论如何会留下运动的痕迹。在传世墨迹中,我们找不到一件完全泯灭运动痕迹的作品。刻本当然另当别论,揭示线条运动的许多细节是刻本无法保存的,因此如果不用想象去弥补的话,许多刻本线条毫无运动感。有人从这种拓本出发,竭力追求“静穆”的意境,结果线条完全失去运动感,作品从头到尾质感毫无变化,像是用刻制的字模打印出来的一样。运动感的丧失,使结构的表现力受到严重损害。
要从线结构中感受到前面所叙述的一切,应该在赏鉴和书写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些方面的感受能力。许多学习过一段时期书法的人,也未必能较好地感受线条的运动和空间的节奏,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从未被引向这些方面。
从单元空间及其组合这一层次来看字的结构与章法,是与把字的欣赏作为基点的赏鉴很不相同的一种感觉方式。
我们已经谈过,“字”作为形式语言的基础单位是很不方便的,它所包含的形式元素(线的质感、空间分割)难以自由离合,对新的内心生活反应迟钝,它改变缓慢,很容易成为一种模式,从而失去同各种生存体验的联系。但是,从学习书法的过程来看,笔法、结体、章法都以“字”为中心而展开。笔法反映在点画上,而点画总是在对“字”的临习中被认识;结体即“字”的结构;章法为“字”的分布、排列:人们总是通过“字”来感受、把握书法艺术。久而久之,技巧、构成、精神内涵都凝固在“字”上,使它成为一个难以分拆的实体,成为书法作品中相当稳定的构成单元。这种情况影响到创作和赏鉴,便形成一种模式化的倾向,使创作类似于复制和抄录,使赏鉴只注意字结构与典范结构接近的程度,使与他人风格极为相似的作品也能被视为佳作,等等。
把对作品的赏鉴建立在对单元空间(被分割的最小空间)的感受上,当然同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有所不同,但这毕竟是稍经训练即可做到的。一旦做到这一点,我们所面对的作品并不曾改变,但它的构成基础却变成灵便敏感的单元空间和线条运动。这样,作品的判断标准、重新组合的可能性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使我们获得重新选择的机会,而不必完全依赖既定的审美标准。
构成基础的这种改变,实际上使书法形式的构成在抽象化的进程中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这是一个客观上已经存在的层次(我们并未对作品做任何改动),只不过由于汉字的固有性质(作为交流工具)所限,我们从不曾进入这一层次而已。对书法艺术表现力的反思,使我们“发现”了这一层次。这是对我们自身习惯观念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