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蓼少年
雏鹰
这个事吧,得从公元1043年说起。
那是个羊年,农历叫癸未年,由于彼时的中国一分为三,故而以各国年号纪年来算,当是辽的重熙十二年,西夏的天授礼法延祚六年,以及北宋的庆历三年。
在这一年的十月,北宋的京师汴梁,发生了一件大事。
因为党项人在西北崛起,宋军三次讨伐,皆以惨败收场。宋仁宗怕了,赶忙召集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进行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那一年,朝野上下,人人畅言变法。有位叫石介的名士,写就了一篇《庆历圣德诗》,歌颂当时朝堂上人才济济,开千古未逢之盛治。
有个四川书生抄写了这篇诗,从京师汴梁带回到了老家眉山县。
当时,眉山县有个乡塾,先生叫张易简,是名道士。
张道士虽已出家,却并未出世,对古今成败、社稷兴衰十分关注,听闻有人从京师回来,自然得邀请一番,一起探讨国家当前的大事。
张易简与书生在私塾内的客房聊得兴起,书生拿出手抄的《庆历圣德诗》,张易简见了激动不已,连声称赞范仲淹、欧阳修等人。
这时,一个小孩走进客房,是张易简的学生。
两个大人正说到兴头上,见他进来,也不在意,仍继续他们滔滔不绝的讨论。
小孩托起下巴,听他们说起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都是既没听说过,也没在书本上见过的名字,怎么就能让先生如此振奋?
念及此,他张口问道:“先生,您说的这都是些什么人?”
张易简和书生聊得正起劲儿,突然被学生打断话题,有些气恼,心想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就很不耐烦地说:“你一个小孩子,不需要懂得这些。”
不承想,这孩子睁大了眼睛说:“如果他们都是天上的神仙,我自然是不敢懂的,可既然他们也是人世间的凡人,那又有什么不能问的呢?”
这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把张易简说得一怔。他起初只当他这爱徒就是诗书背得好,没想到竟还能如此语出惊人,连忙收起了刚刚的轻慢之心。
那书生也是饶有兴致地看了这孩子一眼,只见他眼睛忽闪忽闪的,不染一丝尘埃,这是何等干净的心才会拥有的眉眼,真不承想,远在这巴蜀边陲之地,还有如此夺了天地造化的聪慧孩童。
二人不再将小孩晾在一边,而是和他说起这些年来的朝野大事。
原来,坐拥中原繁华之地的大宋,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强盛无匹。在外有契丹人、党项人连年内犯,宋人要向这些外敌输送“岁币”,方能换取一时平安;在内则有“三冗两积”,国家财政的大笔开支都用来养兵养官,国库常年入不敷出,以至于朝廷积贫积弱,竟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自从党项人李元昊建国西夏,宋军就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败,西北边疆一片糜烂,原本已经签订了和平条约的契丹人也陈兵边境,意图威慑中原。
在这种糟糕局面下,范仲淹、韩琦等有识之士,率先站出来推行新政,试图让大宋走上一条革新自强之路。
张易简讲得慷慨激昂,对小孩郑重地说道:“韩琦、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啊!”
小孩听得热血沸腾,重重地点了点头。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年纪小小的孩童,在这一天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他想效仿这些人杰,做一只可以冲破一切世俗桎梏的雄鹰,肆意翱翔在苍穹之上。
这只尚未起飞的雏鹰,他姓苏,名和仲。
好像不太认识?
好吧,我想,大家可能还是习惯他的另一个名字。
苏轼,字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