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以玉成:早期玉器与用玉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丛书序言

赵辉

和历史学、哲学、文学等学科相比,考古学在人文学科中是个年轻的学科。在西方,考古学自诞生以来到今天仅一百五六十年。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中国学术界对传统上古史体系深深的怀疑,从而提出重建上古史的任务。于是,考古学这门产生于西方的学问始为中国学术界接受,并被视为摆脱重建历史时缺少材料的窘境的主要办法,被寄予厚望。从那个时候始算,中国考古学发展至今刚刚接近百年。

当人们还在四处寻觅重建历史的办法时,常领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在1922年就在国学门下成立了考古学研究室。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研究机构。自此,北大考古学人在动荡时局中,尽其所能地开展考古活动,择其要者,如1927年与斯文赫定博士共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新疆开展了深入的考古历史考察。又如1944年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四单位共组西北科学考察团,于甘肃各地开展史前和诸历史时期的田野考古,收获甚丰。如此等等。1946年起,北大史学系由裴文中先生首开考古学课程,招收研究生,建立博物馆,志在建设一个完备的考古学大学教育研究机构。

然而,真正系统的学科建设则是晚至1952年才开始的。是年,北大历史系成立了考古专业,著名考古学者苏秉琦先生出任专业第一任主任,宿白先生担任副主任,延揽群贤,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前途虽然远非平坦,但几代学人风雨同舟,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终于将考古专业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专业领域覆盖完整的考古文博学院。一时之间,北大考古学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术拔群,为全国高校之牛耳,中国考古之重镇,在国际上也有极大的影响力。

北大考古学的历史和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一样长,中国考古学的每次重大进展,都有北大考古人的贡献,北大考古学的发展可谓是中国考古学术发展的代表和缩影。1954年起,北大考古人陆续编写出各时段的中国考古学教材,广为传播,被国内其他高校采用或摹写,教材架构的中国历史的考古体系,也深植学界之中,成为共识。邹衡先生构建的三代考古学文化的基本体系,以及严文明先生有关新石器的分期和区系体系等,皆为该时段历史文化的基本框架,沿用至今,并由苏秉琦先生集大成为中国考古学区系类型学说。根据这个学说,考古学首次总括提出上古中国文化发展为多元或多元一体式格局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传统认识。1973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北大继社科院考古所之后建立起全国高校中第一座第四纪地质与考古年代学实验室,立即在考古资料的年代学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以实验室为依托,开展了多项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的尝试,为日后自然科学技术大量引入考古学研究做了前瞻性积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北大考古学人即敏锐洞察到学科即将发生的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向全面复原古代社会研究的深刻转型,持续开展聚落考古。到今天,北大考古学人通过聚落形态研究古代社会,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绩。其在长期聚落考古实践中摸索形成的田野考古技术方法和理念,业已转化为国家文物局指导新时期全国考古工作的规范标准。

根植于深厚的学术传统,当前的北大考古学研究欣欣向荣,在传统领域不断深耕细作,在前沿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在现代人及其文化的产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早期的精确年代测定、植物考古和农业起源及其发展、聚落演变和早期文明、新石器和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上的文化交流、冶金技术的起源和中国冶金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周原聚落与西周国家形态、基于材料分析的古代手工业体系分布和产品流通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社会、考古所见汉唐制度、古代瓷业及产品的海外贸易等一系列前沿课题上取得和正在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凭借这些厚重的学术成果,北大考古学继续扮演着学术引领者的角色。

2016年,北京大学人文学部筹划了“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建设计划,“北大考古学研究丛书”是这个文库的一个组成部分。丛书为刊布北大考古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尤其得到当前活跃在学术一线的北大考古学人的重视,以把自己最得意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这个平台上为荣。所以,“北大考古学研究丛书”势将成为一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为关注、高质量的学术园地。对此,我满怀信心!

2017年6月25日于桂林榕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