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应急救援作业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模块三 创伤现场自救急救

培训目标

1.理解创伤的概念及分类、了解创伤的局部表现和现场伤者的分级;熟知创伤现场急救的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熟知现场止血的概念及意义,熟练掌握现场止血的材料、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熟练进行现场包扎止血、指压动脉止血和加压包扎止血。

3.熟知现场包扎的概念及意义,熟练掌握现场包扎的材料、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根据创伤的部位熟练进行现场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能够熟练制作大、小悬臂带。

4.熟知现场固定的概念及意义,熟练掌握现场固定的材料、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正确判断骨折并能根据骨折的部位进行现场固定。

5.熟知伤者现场搬运的概念及意义,熟练掌握伤者现场搬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根据伤者的伤情正确进行现场搬运。

知识点

一、创伤现场急救基本知识

(一)创伤的概念

创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严重创伤可引起全身反应,局部表现有伤区疼痛、肿胀、压痛等;骨折脱位时有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创伤还可能有致命的大出血、休克、窒息及意识障碍。

(二)创伤的分类

创伤可以根据致伤因素、受伤部位、伤后皮肤完整性与否、伤情轻重等进行分类。

1.按致伤因素分类

创伤按致伤因素,可分为冷武(兵)器伤、火器伤、热烧伤、冷伤、冲击伤和化学伤等。冷武(兵)器伤是相对火器伤而言的,多指不用火药发射,以其利刃或锐利尖端而致伤。火器伤为各种枪弹、弹片、弹珠等投射物所致的损伤。热烧伤为因热力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在平时,因火灾、接触炽热物体(如烙铁、开水等)也可发生热烧伤或烫伤。冷伤为因寒冷环境而造成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冲击伤为在冲击波作用下人体所产生的损伤。冲击波超压常引起鼓膜破裂、肺出血、肺水肿和其他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引起肺组织和小血管撕裂,导致空气入血,形成气栓,出现致死性后果。化学伤是因沾染或吸入危险化学品所致的创伤。如窒息性毒剂光气和双光气作用于呼吸道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2.按受伤部位分类

人体致伤部位的区分和划定,与正常的解剖部位相同。一般分为颅脑伤、颌面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部(阴臀部)伤、脊柱脊髓伤、上肢伤和下肢伤。除上述按部位进行分类外,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出现的损伤,而其中一处可危及生命者称为多发伤。

3.按伤后皮肤完整性与否分类

按伤后皮肤完整性与否,可将创伤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两类。

(1)开放性创伤。有皮肤破损的创伤称为开放性创伤,简称开放伤。常见的开放性创伤有擦伤、切伤和砍伤、撕裂伤、刺伤等。开放性创伤有穿入伤和穿透伤两种。穿入伤是指利器或投射物穿入人体表面后造成的损伤,可能仅限于皮下,也可能伤及内脏。穿透伤是指穿透体腔和伤及内脏的穿入伤。也就是说,凡穿透各种体腔(如脑膜腔、脊髓膜腔、胸膜腔等)造成内脏损伤者均称为穿透伤。

(2)闭合性创伤。皮肤完整无伤口的创伤称为闭合性创伤,简称闭合伤。常见的闭合性创伤有挫伤、挤压伤、扭伤、关节脱位、闭合性骨折、闭合性内脏伤等。

4.按伤情轻重分类

创伤按伤情轻重分为轻伤、中等伤和重伤三类。轻伤是指不影响生命,一般无须住院治疗的伤情,如局部软组织伤、一般轻微的撕裂伤和扭伤等。中等伤是指伤情虽重但尚未危及生命的伤情,如软组织损伤、上下肢开放性骨折、肢体挤压伤、创伤性截肢及一般的腹腔器官伤等。中等伤者常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能力,需手术治疗,一般无生命危险。重伤是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的伤情,如严重休克、内脏伤等。

(三)现场伤者的分级

经现场对伤者分检,可将伤者按受伤情况和治疗的优先顺序,分为轻伤、重伤、危重伤和死亡四级,分别以绿、黄、红、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置于伤者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图2-21所示。

(1)1级优先处理。又称A级优先处理,为危重伤,用红色标签标识,如窒息、大出血、严重中毒、严重挤压伤、心室颤动等。1级伤者需要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和(或)手术,治疗绝不能耽搁。可在送院前做维持生命的治疗,如插管、止血、静脉输液等。1级伤者应优先送往附近医院抢救。

图2-21 现场伤者分级

(2)2级优先处理。又称B级优先处理,为重伤,用黄色标签标识,如单纯性骨折、软组织伤、非窒息性胸外伤等。2级伤者损伤严重,但全身情况稳定,一般不危及生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有中等量出血、较大骨折或烧伤的伤者,转送前应建立静脉通道,改善机体紊乱状况。

(3)3级优先处理。又称C级优先处理,为轻伤,用绿色标签标识,如一般挫伤、擦伤等。3级伤者受伤较轻,通常是局部的,没有呼吸困难或低血容量等全身紊乱情况,可自行行走,对症处理即可。转送和治疗可以耽搁1.5~2h。

(4)4级优先处理。又称D级优先处理,为死亡,用黑色标签标识。

(四)创伤现场急救的目的、原则和要求

创伤现场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医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1.创伤现场急救的目的

(1)抢救、延长生命。创伤伤者由于重要脏器损伤(心、脑、肺、肝、脾及颈部脊髓损伤)及大出血导致休克时,可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故在呼吸、循环骤停时,现场急救要立即实施徒手心肺复苏,以维持生命,为专业医护人员或医院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2)减少出血,防止休克。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有效止血是现场急救的基本任务。严重创伤或大血管损伤时出血量大,现场急救要迅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止血。

(3)保护伤口。保护伤口能预防和减少伤口污染,减少出血,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因此,开放性损伤的伤口要妥善包扎。

(4)固定骨折。骨折固定能减少骨折端对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同时能缓解疼痛。颈椎骨折如予妥善固定,能防止搬运过程中脊髓的损伤。因此,现场急救要用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5)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现场必要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伤者发生并发症,避免伤者伤势进一步恶化,减轻伤者痛苦。

(6)快速转运。现场经必要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处理后,要用最短的时间将伤者安全地转运到就近医院。

2.创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1)先救命,后治伤。对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停止、神志不清的伤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遇到大出血又有创口者,首先立即止血再消毒创口进行包扎;遇到大出血又伴有骨折者,应先立即止血再进行骨折固定;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到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骨折固定。

(2)先重伤,后轻伤。在严重的事故灾害中,可能出现大量伤者,一般按照伤者的伤情轻重展开急救。要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的伤者。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在可能再次发生事故或引发其他事故的现场,如失火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造成建筑物坍塌随时可能再次坍塌的现场、大地震后随时可能有余震发生的现场等,应先抢后救,抢中有救,以免发生二次伤害、爆炸或有害气体中毒等,确保救护者与伤者的安全。现场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施救者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4)先抢救再转送,先分类再转送。为避免耽误抢救时机,致使不应死亡者丧失生命,现场所有的伤者需经过急救处理后,方可转送至医院。不管伤轻还是伤重,甚至对大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先进行伤情分类,把伤者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以便分别救治、转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尽快拨打120、110电话呼叫急救车,或拨打当地担负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电话。在遇到成批伤者,又有多人在现场的情况下,应分工负责,急救和呼救同时进行。

(6)就地取材。意外伤害现场一般没有现成的急救器材。为了提高急救效率,要就地取材进行急救。比如,可用领带、衣服、毛巾和布条等代替止血带和绑扎带;用木棍、树枝和杂志等来代替固定夹板;用椅子、木板和桌子等代替担架。

3.创伤现场急救的要求

时间就是生命!创伤现场急救的要求就是“快”,即快抢、快救、快送。

(1)快抢。快抢就是将伤者从倒塌的建筑物、交通事故的汽车底下或敌人的炮火中抢救出来,脱离受伤现场,防止再次受伤。

(2)快救。快救就是迅速抢救生命,如解除窒息、紧急止住外出血、包扎伤口、临时伤肢固定、防止开放伤的污染等。

(3)快送。快送就是迅速将伤者根据伤情送往附近医院或创伤救治中心。

二、创伤的现场止血技术

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如擦伤、撞伤、挫伤、锐器割伤等都可能导致出血。现场及时有效的止血是减缓出血、挽救生命、减少伤亡、为伤者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一)失血的表现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失血量是影响伤者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因素。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时,可以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很快恢复正常。如果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约800mL)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当失血量超过40%(约1600mL)时,可能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二)出血类型

1.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出血分为皮下出血、内出血和外出血三种。皮下出血多见于因跌伤、撞伤、挤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内出血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如肝、脾、肾等,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器官,形成脏器血肿或积血。外出血是血管受到外力作用后血管破裂,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向体表。

2.根据血管破裂的类型分

根据血管破裂的类型不同,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呈喷射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出血,危及生命。静脉出血时血液色暗,呈涌泉状,缓慢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由鲜红变为暗红,呈水珠状渗出,速度慢,量少,常能自行凝固,危险性小。

(三)止血材料

1.医用止血材料

常用的医用止血材料主要有无菌纱布、敷料、橡胶止血带、绷带、创可贴、三角巾等。

2.就地取材止血材料

就地取材止血材料有衣服、毛巾、手帕、领带、宽布条等。但要注意,电线、鞋带、皮带、绳子、铁丝等太细且没有弹性的材料不能用来止血,以免造成皮肤甚至表浅组织损伤。

(四)止血方法

现场急救止血的方法主要有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

1.包扎止血法

包扎止血法适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现场可用创可贴止血,也可将足够厚度的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cm,还可选用头巾、手帕、清洁的布料、衣物等包扎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巾、绷带、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加压包扎止血法分为直接加压法和间接加压法两种。

直接加压法是通过直接压迫出血部位而止血的。直接加压法止血的操作要点是:伤者坐位或卧位,抬高患肢(骨折除外);检查伤口无异物,用敷料覆盖伤口,覆料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cm,如果敷料已被血液浸湿,再加上一块敷料;用手加压压迫,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最后检查包扎后的血液循环情况。

若伤者伤口有异物(如扎入体内的剪刀、刀子、钢筋、竹木片、玻璃片等),采用间接加压法止血,即先保留异物并在伤口边缘固定异物,然后在伤口周围覆盖敷料,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3.指压动脉止血法

指压动脉止血法就是用手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以压闭血管,阻断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此法简单、快速,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部位的应急止血,但压迫时间不宜过长。采用此法,施救者需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人体不同部位出血的止血按压位置和按压方法如下:

(1)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与咬肌前沿交界处凹陷的面动脉可用于面部止血,如图2-22所示。面部的大出血需压住双侧才能止血。

(2)头部出血。用拇指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上方(耳屏前上方1.5cm的凹陷处)的颞浅动脉用力压住,可用于额部、头顶部止血,如图2-23所示。在颈根部同侧气管外侧,摸到跳动的血管(颈总动脉),用大拇指放在跳动处向后、向内压下,可用于头面部大出血止血,如图2-24所示。注意不要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部缺血缺氧。

(3)臂部出血,腋窝、肩部及上肢出血。在锁骨中点上方凹处向下向后摸到跳动的锁骨下的动脉,用大拇指压住,可用于腋窝、肩部及上前臂止血。指压位于上臂内侧中部的肱二头肌内侧沟处的肱动脉能止住前臂出血,如图2-25所示。

图2-22 面部压迫止血

图2-23 额部、头部压迫止血

图2-24 颈部压迫止血

图2-25 前臂压迫止血

(4)鼻子出血。指压鼻翼用于鼻子止血。按压时,头微前倾,手指压迫出血一侧鼻翼10~15min。如超过30min仍未止血,需送医院检查治疗。

(5)手部出血。一手压在腕关节内侧(通常摸脉搏处)的桡动脉,另一手压在腕关节外侧的尺动脉,可用于手掌手背止血,如图2-26所示。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压住出血手指两侧的指动脉,可用于手指止血,如图2-27所示。把出血的手指屈入掌内,形成紧握拳头式也可以止血。

图2-26 手掌手背压迫止血

图2-27 手指压迫止血

(6)腿部出血。稍屈大腿使肌肉松弛,用大拇指向后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偏内侧的下方跳动的股动脉或用手掌垂直压于其上部,可用于大腿及下肢止血,如图2-28所示。用大拇指用力压迫位于腘窝中部跳动的腘动脉,可用于小腿及以下部位止血,如图2-29所示。

图2-28 大腿压迫止血

图2-29 小腿压迫止血

(7)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位于足背皮肤横纹中点的足背动脉和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可用于足部止血,如图2-30所示。

图2-30 足部压迫止血

4.填塞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用于四肢较大较深的伤口或穿通伤,且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时。用消毒的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纱布,填塞在创口内,再用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四头带做适当包扎,如图2-31所示。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填塞物不宜全部置于伤口内,最好留一小部分在伤口外,以方便取出。

5.加垫屈肢止血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用于外伤较大的上肢或小腿出血。屈曲的肢体应无骨折、关节损伤。加垫屈肢止血法就是在肢体关节弯曲处加垫子(如一卷纱布、一卷毛巾等),如放在肘窝、腘窝处,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把肢体弯曲起来,使用环形或“8”字形包扎,如图2-32所示。使用此法时要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每隔40~50min缓慢松开3~5min。此法对伤者痛苦较大,不宜首选。

图2-31 填塞止血法

图2-32 加垫屈肢止血法

6.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其他方法不能控制的大血管损伤出血。止血带止血法能有效地控制四肢出血,但损伤较大,应用不当可致肢体坏死,故应谨慎使用。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囊止血带和布制止血带等,其操作方法各有不同。

(1)橡皮止血带止血。先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垫上l~2层纱布,左手在橡皮带一端约10cm处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靠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的中段拉紧,绕伤肢一圈后,把带塞入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紧夹止血带向下拉出一段,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外观呈A字形。

(2)气囊止血带止血。常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上肢止血时,一般压力表指示300mmHg)为止。为防止止血带松脱,上止血带后再缠绕绷带加强。

(3)布制止血带止血。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他布料折叠成三四指宽的布条,在伤肢的正确部位垫好衬垫,布条两端从上向下拉紧绕伤肢一圈,在伤肢下方交叉后提起[见图2-33(a)],在伤肢的上方打个蝴蝶结,结的下面留出二三指的空隙,取一根绞棒穿在蝴蝶下面的空隙内[见图2-33(b)],提起绞棒按顺时针方向拧紧[见图2-33(c)],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见图2-33(d)]。

图2-33 布制止血带止血

不管采用哪种止血带,用止血带止血时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上止血带时应标记时间,因为上肢耐受缺血的时间是1h,下肢耐受缺血的时间是1.5h。扎止血带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不超过1h,如必须延长,则应每隔40~50min放松3~5min,在放松止血带期间需用指压法临时止血。在松止血带时,应缓慢松开,并观察是否还有出血,切忌突然完全松开止血带。

(2)上止血带的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中上段。

(3)缚扎止血带松紧度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且会增加出血量;过紧易造成肢体肿胀和坏死。

(4)止血带只是一种应急的措施,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上了止血带应尽快到医院急诊科处理。

(5)铁丝、绳索、鞋带、电线等无弹性且很细的物品不能用作止血带。

三、创伤的现场包扎技术

(一)现场包扎目的

现场包扎是开放性创伤处理中较简单但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正确的创面包扎可以达到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减轻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二)现场包扎材料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创可贴、绷带、三角巾、胶带、尼龙网套、简易材料。创可贴、绷带、三角巾前面已做介绍。胶带用于固定绷带、敷料等,具有多种宽度,呈卷状。尼龙网套可用于头部及肢体包扎,具有良好的弹性,使用方便。简易材料包括现场能够找到的毛巾、头巾、衣物、窗帘、领带等,可用于应急包扎材料。

(三)现场包扎动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现场包扎动作要点

现场包扎的动作要点是“快、准、轻、牢”。“快”就是包扎动作要迅速敏捷。“准”就是包扎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轻”就是包扎动作要轻柔,不要碰触伤口,以免增加伤者的疼痛和出血。“牢”就是包扎要牢靠,过松易造成敷料脱落,过紧会妨碍血液流通和压迫神经。

2.现场包扎注意事项

(1)包扎时尽可能戴上医用手套。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前,应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2)包扎前脱去或剪开伤者衣服,以便暴露伤口,检查伤情。

(3)包扎前在伤口加盖敷料,封闭伤口,防止污染。除热烧伤、化学烧伤外,一般伤口不要用水冲洗。

(4)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进行包扎,也不要将伤口异物拔出。

(5)不要在伤口上涂抹任何消毒剂或药物。

(6)不管用哪种包扎方法,包扎时松紧要适度。若手、足的甲床发紫,绷带缠绕肢体远心端皮肤发紫,有麻木感或感觉消失,严重者手指、足趾不能活动时,说明绷带包扎过紧,应立即松开绷带,重新缠绕。无手指、足趾末端损伤者,包扎时要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四)现场包扎方法

1.尼龙网套、创可贴包扎

(1)尼龙网套包扎。先用敷料覆盖伤口并固定,再将尼龙网套套在敷料上。尼龙网套在现场急救时可有效帮助止血、保护伤口。

(2)创可贴包扎。创可贴具有止血、消炎、止疼、保护伤口等作用,使用方便,效果佳,可根据伤口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创可贴。

2.绷带包扎

绷带包扎法有环形包扎法、回返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和螺旋反折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环形包扎法是绷带包扎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肢体粗细均匀处伤口的包扎或一般小伤口清洁后的包扎。操作方法:用左手将绷带固定在敷料上,右手持绷带卷环绕肢体进行包扎,如图2-34(a)所示。将绷带打开,一端稍做斜状环绕第一圈,将第一圈斜出一角压入环形圈内,环绕第二圈并压住斜角;加压绕肢体环形缠绕4~5圈,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如图2-34(b)所示。最后用胶布将绷带粘贴固定,如图2-34(c)所示;或将绷带尾端从中央纵向剪成两个布条,两布条先打一结,再缠绕肢体一圈,打结固定。

图2-34 环形包扎法

(2)回返包扎法。回返包扎法用于头部、肢体末端或断肢残端部位的包扎。头部回返包扎的具体操作方法:首先环形固定两圈,固定时前方齐眉,后方达枕骨下方,如图2-35(a)所示;然后左手持绷带一端于头后中部,右手持绷带卷从头后方向前绕到前额,固定前额处绷带向后返折,如图2-35(b)所示;反复呈放射性返折,每圈覆盖上一圈1/3~1/2,直至将敷料完全覆盖,如图2-35(c)所示;最后环形缠绕两圈,将返折绷带固定,如图2-35(d)所示。

图2-35 回返式包扎法

(3)“8”字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手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伤口包扎。图2-36(a)为脚踝“8”字形包扎,图2-36(b)为手腕“8”字形包扎。“8”字形包扎时最好选用弹力绷带。“8”字形包扎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先环形缠绕两圈(包扎手脚时从腕部开始),然后经手(或脚)和腕“8”字形缠绕(包扎关节时绕关节上下“8”字形缠绕),最后绷带尾端在腕部固定。

图2-36 “8”字形包扎法

(4)螺旋包扎法。螺旋包扎法适用于肢体粗细基本相同和躯干部位的包扎,如图2-37所示。操作方法:先环形缠绕两圈并进行固定,从第三圈开始,环绕时压住前一圈的1/2或1/3,完全覆盖伤口及敷料后,用胶布将绷带尾粘贴固定或打结。

(5)螺旋反折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部位的包扎,如小腿、前臂等,如图2-38所示。操作方法:用环形包扎法固定伤肢始端后做螺旋包扎;螺旋至肢体较粗或较细的部位时,每绕一圈在同一部位把绷带反折一次,盖住前一圈的1/2或1/3,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的正中处,右手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由远而近缠绕,直至完全覆盖伤口及敷料,再打结固定。注意反折处不要在伤口上。

图2-37 螺旋包扎法

图2-38 螺旋反折包扎法

3.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包扎法操作简便,材料简单,适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包扎。

(1)头部包扎。三角巾头部包扎采用头顶帽式包扎法。操作方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叠成约两横指宽,边缘置于伤者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头后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齐眉打结;将顶角拉紧,折叠后掖入头后部交叉处。

(2)肩部包扎。肩部包扎分单肩包扎和双肩包扎。

①单肩包扎。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成夹角约为90°的燕尾形,大片在后压住小片,放于肩上;燕尾夹角对准伤侧颈部,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并打结;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至对侧腋前或腋后线处打结。

②双肩包扎。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成夹角约为100°的燕尾形,披在双肩上,燕尾夹角对准颈后正中部;燕尾角过肩,由前向后包肩于腋前或腋后,与燕尾底边打结。

(3)胸(背)部包扎。背部包扎方法与胸部相同,只是把燕尾巾调到背部即可。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成夹角约为100°的燕尾形,置于胸前,夹角对准胸骨上凹处;两燕尾角过肩于背后,将燕尾顶角系带围胸与底边在背后打结;将一燕尾角系带拉紧绕横带后上提,再与另一燕尾角打结。

(4)腹部包扎。腹部包扎分腹部正面包扎和侧腹部包扎。

①腹部正面包扎。操作方法:三角巾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两底角围绕到腰部后面打结;顶角系带由两腿间拉向后面与两底角连接处打结固定。

②侧腹部包扎。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成夹角约为60°的燕尾形,燕尾朝下,大片置于侧腹部,压住后面小片,其余操作方法与单侧臀部包扎相同。

(5)单侧臀部包扎。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成夹角约为60°的燕尾形,燕尾朝下,对准外侧裤线;伤侧臀部的后大片压住前面的小片;顶角与底边中央分别过腹腰部到对侧打结;两底角包绕伤侧大腿根部打结。

(6)手(足)包扎。手和足的包扎操作方法相同,现以手部包扎为例进行说明:将三角巾展开,手指尖指向三角巾的顶角,手掌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如图2-39(a)所示;指缝间插入敷料,将三角巾顶角折回,盖于手背,再沿手两侧折回,如图2-39(b)所示;三角巾两底角分别围绕到手背交叉,再在腕部围绕一圈后在手背打结,如图2-39(c)所示。

图2-39 手部包扎

(7)膝部(肘部)带式包扎。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将中段斜放于伤部,两端向后缠绕,返回时分别压于中段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8)眼部包扎。眼部包扎分单眼包扎和双眼包扎。

①单眼包扎。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眼部;从伤侧耳上绕至枕部,在耳下反折,如图2-40(a)所示;经过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打结固定,如图2-40(b)所示。

②双眼包扎。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中央置于后颈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叉抱紧两眼,如图2-41(a)所示;呈“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叉后打结固定,如图2-41(b)所示。

图2-40 单眼包扎

图2-41 双眼包扎

(9)悬臂带。

①大悬臂带。用于前臂、肘关节的损伤,如图2-42(a)所示。操作方法:三角巾顶角对着伤肢肘关节,一底角置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伤臂屈肘(功能位)放于三角巾中部;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至伤侧肩部;两底角在颈侧方打结,顶角向肘前反折,用别针固定;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②小悬臂带。用于锁骨、肱骨骨折及上臂、肩关节损伤,如图2-42(b)所示。操作方法: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带;中央放在前臂的下1/3处,一底角放于健侧肩上,另一底角放于伤侧肩上并绕颈与健侧底角在颈侧方打结;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图2-42 悬臂带

四、骨折的现场固定技术

骨折现场固定是创伤现场急救的一项基本任务。正确良好的固定能迅速减轻伤者疼痛,减少出血,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和内脏等重要组织,也是伤者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进一步治疗。

(一)骨折现场固定的目的

(1)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患者疼痛。

(2)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对周围组织、血管、神经进一步造成损伤。

(3)减少出血和肿胀。

(4)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

(5)便于搬运、转送。

(二)骨折现场固定的材料

骨折固定的材料有颈托(见图2-43)、脊柱板和头部固定器(见图2-44)、夹板(见图2-45)、绷带等。不同的骨折部位,使用不同的固定材料。如颈椎骨折用颈托固定、脊柱骨折用脊柱板固定、四肢骨折用夹板固定等。现场可就地取材制作固定材料,如用报纸、毛巾、衣物等卷成卷,从颈后向前围于颈部,制成颈套;用杂志、硬纸板、木板、床板、树枝等做成临时夹板。

图2-43 颈托

图2-44 脊柱板和头部固定器

图2-45 夹板

(三)骨折现场固定的一般要求

(1)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2)开放性骨折先要处理伤口、止血、包扎后,再固定。

(3)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固定。闭合性骨折者,急救时不必脱去伤肢的衣裤和鞋袜,以免过多地搬动伤肢,增加痛苦。若伤肢肿胀严重,可用剪刀将伤肢衣袖或裤脚剪开,以减轻压迫。

(4)发现骨折,先用手握住折骨两端,轻巧地顺着骨头牵拉,避免断端互相交叉,然后上夹板。骨折有明显畸形,并有穿破软组织或损伤附近重要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可适当牵引伤肢,使之变直后再行固定。骨断端暴露在外时,不要拉动,不要将其送回伤口内,不要涂抹药物。

(5)夹板的长短、宽窄应根据骨折部位的需要来决定。夹板的长度要超过骨折处上下相邻的两个关节。木棍、竹枝、枪杆等代用品在使用时要包上棉花、布块等,以免夹伤皮肤。

(6)四肢骨折时,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绷带不要系在骨折处。

(7)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之间要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

(8)固定时要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固定后要检查末梢循环,若出现苍白、发凉、青紫、麻木等现象,说明固定太紧,应重新固定。

(四)各类骨折的现场固定

1.锁骨骨折的现场固定

锁骨骨折常见于车祸或摔伤。锁骨骨折主要表现为锁骨变形、疼痛、肿胀,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伤者本能地将头偏向伤侧肩膀。锁骨骨折时应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的刺激,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现场固定方法:伤者坐位,双肩向后中线靠拢,安放锁骨带固定。如果现场没有锁骨带,可用三角巾屈肘位悬吊上肢即可,如无三角巾可用围巾代替,或用自己衣襟反折固定。

2.上肢骨折的现场固定

上肢骨折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常发生于重物撞击、挤压、打击和扑倒。

上肢或前臂骨折均可用木夹板固定,固定前有创口者须预先妥善包扎。夹板长度要超越断骨的两端关节,垫衬垫后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夹板与伤肢,并用三角巾或布带悬吊。

(1)肱骨骨干骨折。肱骨骨干骨折主要表现为上臂肿胀、瘀血、疼痛,活动时出现畸形,上肢活动受限制。现场固定方法:

①夹板固定。上臂放衬垫,然后放后侧夹板、前侧夹板,放内、外侧夹板,最后用四条绷带或2~3条三角巾固定。由于桡神经紧贴肱骨干,固定时骨折部位要加厚垫保护以防止桡神经损伤。同时肘部要弯曲,悬吊上肢。现场没有夹板时,可用木板代替。

②纸板固定。现场如果没有木板或夹板,可用纸板、杂志、书本等代替。将纸板或杂志的上边剪成弧形,将弧形的边放于肩部包住上臂。用纸板固定,可起到暂时固定作用,固定后同样屈肘位悬吊前臂。

③躯干固定。现场无夹板或其他可利用物时,则用三角巾折叠成宽带或用宽带通过上臂骨折上、下端,绕过胸廓在对侧打结固定,同样屈肘位悬吊前臂。

(2)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后局部肿胀、畸形、肘关节半屈位。肱骨髁上骨折位置低,接近肘关节,局部有肱动脉、尺神经以及正中神经,容易损伤。现场固定方法:肱骨髁上骨折现场不宜用夹板固定,直接用三角巾或围巾等固定于躯干。

(3)前臂骨折。前臂骨折分桡骨骨折、尺骨骨折和桡尺骨双骨折。活动时有假关节运动,显现畸形。现场固定方法:用小夹板或用上下两块木板固定,肘部弯曲90°悬吊在胸前。现场也可用书本垫在前臂下方直接吊起前臂。

3.下肢骨折的现场固定

下肢骨折常见于车祸、高空坠落及重物砸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

(1)股骨干骨折。股骨干粗大,只有巨大暴力如车祸等才能导致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后大腿肿胀、疼痛、变形或缩短。现场固定方法:

①木板固定。在受伤处和膝关节、踝关节骨突出部位放上棉垫保护,空隙的部位用柔软物品填充;如果有条件,可用一块长木板从伤侧腋窝下到脚后跟,一块短木板从大腿根内侧到脚后跟,同时将另一条腿与伤肢并拢;用宽带固定(现场可用三角巾、腰带、布带等制作),先固定骨折断面的上下两端,再从上往下固定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如图2-46所示。

图2-46 股骨干骨折木板固定

②宽带固定。轻轻抬起伤肢与健肢并拢,如图2-47(a)所示;放好宽带,双下肢间加厚垫,如图2-47(b)所示;自上而下打结固定,如图2-47(c)所示;双踝关节“8”字形固定,如图2-47(d)所示。

图2-47 股骨干骨折宽带固定

(2)小腿骨折。小腿骨折处肿胀、变形、疼痛,骨折端刺破皮肤,出血。其现场固定方法是用夹板固定。固定时,先在骨折部位加厚垫保护,再用5块小夹板,分别放在小腿的前外侧、前内侧、内侧、外侧、后侧(如果只有两块木板,则分别放在伤腿的内侧和外侧,如只有一块木板,就放在伤腿外侧或两腿之间);放好夹板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分别固定骨折上下端、膝上部、膝下部及踝部。如果现场没有夹板,可将两条腿固定在一起。方法同股骨干骨折固定。

(3)膝盖骨折。膝盖骨折常见于重力摔倒、膝盖触地。现场处理时应先在膝盖下方加软垫支撑,使膝盖微微弯曲,处于舒适体位,然后用毛巾等较柔软的物品包裹整个膝盖,用绷带进行“8”字形法固定,以减轻肿胀。

4.脊柱骨折的现场固定

脊柱骨折常见于高处坠落跌伤,交通意外撞伤,地震、坍塌的砸伤。脊柱的骨折可发生在颈椎和胸腰椎,骨折部位移位可压迫脊髓造成瘫痪。

(1)颈椎骨折。颈椎骨折时,脊柱疼痛,头晕,无力。严重者出现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甚至窒息死亡。颈椎骨折的现场固定,首先用颈托进行固定:分开颈托的两片,把前后两部分固定于颈部,如图2-48所示。伤者位于平卧位时,施救者双膝跪在伤者的头顶上方,双手牵引其头部处于中轴位后,再上颈托;伤者处于前倾坐位时,一名施救者位于伤者侧面,双前臂夹紧伤者的前胸后背,固定其颈部,另一名施救者位于伤者背后,用双手牵引伤者头部,确保恢复颈椎中轴位后,再上颈托。

图2-48 颈托固定

若现场没有颈托,可取长宽与伤者身高、肩宽相仿的木板,将伤者轻轻平移、平卧在木板上,颈后枕部垫以软垫,头的两旁放置软垫并将头部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在木板上,双手用绷带(或布带)固定放于胸前,双肩、骨盆、双下肢及足部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在木板上。

(2)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时,腰背疼痛,伴有双下肢感觉麻痹,运动障碍。胸腰椎骨折与颈椎骨折木板固定的方法相同,但不用颈托。注意伤者要平卧在木板上,禁止伤者站立或坐位,不宜用高枕,要在腰部垫以软垫,使伤者感到舒适,没有压迫感,平整地搬运。

五、创伤的现场搬运技术

规范、正确的搬运技术是保证伤者在现场经过初步的紧急处理后安全转运送院的关键。

(一)搬运护送的目的

(1)使伤者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

(2)尽快使伤者获得专业医疗。

(3)防止损伤加重。

(4)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二)搬运体位

1.仰卧位

对所有重伤者,均可以采用这种体位。它可以避免颈部及脊椎的过度弯曲,从而防止椎体错位的发生;对腹壁缺损的开放伤的伤者,当伤者喊叫屏气时,肠管会脱出,让伤者采取仰卧屈曲下肢体位,可防止腹腔脏器脱出。

2.侧卧位

在排除颈部损伤后,对有意识障碍的伤者,可采用侧卧位,以防止伤者在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伤者侧卧时,可在其颈部垫一枕头。

3.半卧位

对于仅有胸部损伤的伤者,常因疼痛、血气胸而致严重呼吸困难,宜采用半卧位,以利于伤者呼吸。但胸椎、腰椎损伤及休克时,不可以采用这种体位。

4.俯卧位

对胸壁广泛损伤、出现反常呼吸而严重缺氧的伤者,可以采用俯卧位,以压迫、限制反常呼吸。

5.坐位

坐位适用于胸腔积液、心衰、呼吸困难伤者。

(三)搬运方法

1.徒手搬运

徒手搬运是指在搬运伤者过程中凭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种搬运方法。该方法常适用于狭窄的阁楼和通道等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地方。此法虽实用,但对搬运者来说比较劳累,而且有时容易给伤者带来不利影响。徒手搬运的方法有扶行法、背驮法、抱持法、双人搭椅法和双人拉车法。

(1)扶行法。由一位或两位搬运者托住伤者的腋下,也可由伤者一手搭在搬运者的肩上,搬运者用一手拉住,另一手扶伤者的腰部,然后和伤者一起缓慢移步,如图2-49所示。

扶行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站立行走的伤者。

(2)背驮法。搬运者先蹲下,然后将伤者上肢拉到自己胸前,使伤者前胸紧贴自己后背,再用双手托住伤者的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弯曲,搬运者站立后上身略向前倾斜行走,如图2-50所示。

背驮法适用于一般伤者的搬运。呼吸困难的伤者(如患有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和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

(3)抱持法。搬运者一手抱住伤者的后背上部,另一手从伤者膝盖下将伤者抱起,伤者双手或单手搭在搬运者肩上,如图2-51所示。

图2-49 扶行法

图2-50 背驮法

图2-51 抱持法

抱持法适用于不能行走且体重较轻的伤者。

(4)双人搭椅法。两个搬运者站立于伤者的两侧,然后两人弯腰,搬运者右手紧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紧握另一搬运者的右手手腕,形成口字形,如图2-52(a)、(b)所示;或者搬运者各用一手伸入伤者大腿下方相互交叉紧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伤者背部。这两种不同的握手方法,都因类似于椅状而得名。此法要点是两人的手必须握紧,移动脚步必须协调一致,且伤者的双臂必须搭在两个搬运者的肩上。

图2-52 双人搭椅法

(5)双人拉车法。一个搬运者站在伤者的头侧,两手从伤者腋下抬起,将其头部抱在自己胸前,另一搬运者面向前蹲在伤者两腿中间,同时抬起伤者的两腿,如图2-53所示。两人步调一致慢慢将伤者抬离。

图2-53 双人拉车法

2.器械搬运

器械搬运是指用担架(包括软担架、移动床、轮式担架等)或者因陋就简利用床单、被褥、竹木椅等作为搬运器械(工具)的一种搬运方法。

(1)担架搬运。担架是一种最基本的伤者搬运工具,能将伤者快速转运到救治场所。担架种类繁多、名称各异,按其结构、功能、材料特征可分为简易担架、通用担架、特种用途担架、智能担架等。本书只介绍简易担架和通用担架。

①简易担架。简易担架是在缺少担架或担架不足的情况下,就地取材临时制作的担架,一般采用两根结实的长杆配合毛毯、衣物等结实的织物制成临时担架,用以应付紧急情况下的伤者转运,图2-54(a)为用椅子做成的坐式担架;图2-54(b)为木板做成的担架;图2-54(c)为床单做成的担架;图2-54(d)为上衣做成的担架;图2-54(e)为床单做成的肩抬担架。

图2-54 各种简易担架示意图

②通用担架。通用担架采用统一制式规格,由担架杆、担架面、担架支脚、横支撑以及有关附件组成,能够在不同伤者间互换使用。担架杆采用铝合金材料,担架面采用聚乙烯涂层,重量较轻,容易洗涤,外形包括直杆式、两折式和四折式。直杆式担架适用于大型救护所及医院;两折式担架适用于阵地抢救;四折担架适用于特种部队。通用担架与不同运输工具结合,作为伤者运送载体,能适应不同伤者搬运或长途运输后送需求。图2-55为铲式担架。

图2-55 铲式担架

担架搬运时要注意对不同伤情的伤者采取不同的体位搬运并扣好担架的安全带,以防伤者翻落(或跌落)。上下楼梯时应尽量保持水平状态,必须倾斜时应保持头高位。担架上车后应当固定,伤者应保持头朝前脚向后的体位。

(2)床单、被褥搬运。床单、被褥搬运是遇有狭窄楼梯道路、担架或其他搬运工具难以搬运、徒手搬运会因天气寒冷使伤者受凉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搬运方法,其方法为:取一条牢固的被单(被褥、毛毯也可以),把一半平铺在床上,将伤者轻轻地搬到被单上,然后把另一半盖在伤者身上,露出头部(俗称半垫半盖),搬运者面对面抓紧被单两角,保持伤者脚前头后(上楼时相反)的体位缓慢移动。这种搬运方式会使伤者肢体弯曲,故胸部创伤、四肢骨折、脊柱损伤以及呼吸困难等伤者不能用。

(3)椅子搬运。楼梯比较窄和陡直时,可以用坚固的竹木椅子搬运。搬运时,伤者取坐位,并用宽带将其固定在椅背上,两位施救者一人抓住椅背,另一人抓握椅脚,搬运时向椅背方向倾斜45°,缓慢地移动脚步。一般来说,失去知觉的患者不宜用此法。

(四)搬运注意事项

1.搬运的一般注意事项

(1)搬运伤者之前先要检查伤者的生命体征和受伤部位,重点检查伤者的头部、脊柱、胸部有无外伤,特别是颈椎是否受到损伤。

(2)在人员、担架等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搬运体重过大和神志不清的伤者时,要考虑全面。防止搬运途中发生坠落、摔伤等意外。

(3)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4)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重点观察呼吸、神志等。注意伤者保暖,但不要将伤者头面部包盖太严,以免影响呼吸。一旦在途中发生紧急情况,如面色苍白、呼吸停止、血压脉搏减弱、抽搐时,应暂停搬运,立即就地进行急救处理。

(5)在特殊的现场,应按特殊的方法进行搬运。火灾现场,在浓烟中搬运伤者,应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有毒气泄漏的现场,搬运者应先用湿毛巾掩住口鼻或使用防毒面具,以免被毒气熏倒。

2.危重伤者搬运的注意事项

(1)脊柱、脊髓损伤者的搬运。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脊柱、脊髓损伤的伤者,在确定性诊断治疗前,均按脊柱损伤原则处理。脊柱、脊髓损伤的搬运采用四人搬运法。其方法是:一人在伤者的头部,双手掌抱于头部两侧纵向牵引颈部,有条件时戴上颈托;另外三人在伤者的同一侧(一般为右侧),分别在伤者的肩背部、腰臀部、膝踝部,双手平伸到伤者的对侧,如图2-56(a)所示;四人单膝跪地,同时用力,保持脊柱为中立位,平稳地将伤者抬起,放在脊柱板或木板上,如图2-56(b)所示。

(2)骨盆骨折者的搬运。骨盆骨折者的搬运采用三人搬运法,其方法是:先固定伤者的骨盆;三名施救者位于伤者的同一侧,一人位于伤者的胸部,一人位于腿部,一人在中间专门保护骨盆,如图2-57(a)所示;双手平伸,单膝跪地,三人同时用力,抬起伤者放于硬板担架或木板上,如图2-57(b)所示。

(3)颅脑损伤者的搬运。颅脑损伤者搬运时应使伤者采取半仰卧位或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组织暴露者,应保护好其脑组织,并用衣物、枕头等物将伤者头部垫好,以减轻震动。同时要注意,颅脑损伤者常合并颈椎损伤。

(4)胸部伤者的搬运。胸部受伤者常伴有开放性血气胸,需先进行包扎。搬运已封闭的气胸伤者时,以座椅式搬运为宜,伤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有条件时最好使用坐式担架、折叠椅或能调整至靠背状的担架。

图2-56 四人搬运法

图2-57 三人搬运法

(5)腹部伤者的搬运。腹部伤者取仰卧位,用担架或木板搬运。搬运时下肢屈曲,以防止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脱出的腹腔脏器要包扎好,但不要回纳。

(6)休克伤者的搬运。休克伤者取平卧位,不用枕头,或取脚高头低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即可。

(7)呼吸困难伤者的搬运。呼吸困难伤者搬运取坐位,不能背驮,使呼吸更通畅。用软担架(床单、被褥)搬运时注意不能使伤者躯干屈曲。如有条件,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子)搬运。

(8)昏迷伤者的搬运。昏迷伤者搬运采用平卧位并使头转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以便呕吐物或痰液污物顺着流出来,不致吸入。搬运时用普通担架或活动床。

六、特殊创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腹部创伤内脏脱出时的现场急救处理

腹部创伤在平时以交通事故及工矿机械意外损伤所致的腹部闭合伤为主。单纯腹壁损伤常有局部疼痛和皮下淤血;腹腔内实质脏器破裂主要为内出血、休克和疼痛。腹部创伤的现场急救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

(1)当发现腹部有伤口时,应立即给予包扎。

(2)对有内脏脱出者不可随意回纳入腹腔,以免污染腹腔。对脱出的内脏,先用急救包或大块敷料遮盖,然后用消毒碗盖住脱出的内脏并包扎。脱出的内脏如有破裂,可在破口处用钳子夹住,将钳子一并包扎在敷料内。

(3)转送时体位应是平卧,膝与髋关节处于半屈曲状,以减少腹肌紧张所致的痛苦;转运途中应给予输液、吸氧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4)注意不要除去有黏性的异物,不要拔出刺入腹腔的尖锐异物;不能给予口服药、止痛药、兴奋药;不能进食、喝水,以防有胃肠穿孔者加重污染。

(二)关节脱位的现场急救处理

关节脱位时,构成关节的上下两个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关节发生移位,并造成关节辅助结构的损伤破坏而致功能失常。外伤性脱位多见于肩、髋、肘、下颌关节。不同关节脱位的现场急救方法和要求略有不同。

1.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患者感觉肩关节疼痛剧烈,不能自如活动,头部倾斜;或检查时发现患者肩部肿胀,肱骨头从喙突下脱出,肩部失去原来的圆浑轮廓,而出现方肩畸形,患者如用另一只手去触摸,会发现肩髃处有明显的空虚感。此外,患者患肢的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不能搭到对侧肩部,或手掌搭到对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部。其现场急救处理方法是使脱出的关节复位并进行固定。如单纯肩关节脱位,只要将患肢呈90°,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一般3周即可痊愈。如果患者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周肌肉被撕裂,则应将患肢手掌搭在对侧肩部,肘部贴近胸壁,用绷带固定在胸壁上。

2.肘关节脱位

在各类关节脱位中,肘关节脱位最为多见。伤者表现为肘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明显,前臂缩短,肘关节周径增粗,肘前方可摸到肱骨远端,肘后可触到尺骨鹰嘴,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半伸位;肘部变粗,上肢变短,鹰嘴后突显著;肘后三角失去正常的关系;后脱位时,可合并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其现场急救处理方法是:肘关节脱位时,如果无救助者,伤者本人根据肘关节的伤情判断是否关节脱位,不要强行将处于半伸位的伤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损伤。可用健侧手臂解开衣扣,将衣襟从下向上兜住伤肢前臂,系在领口上,使伤肢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固定在前胸部,再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如果有人救助,若施救者对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断关节脱位是否合并骨折时,不要轻易实施肘关节脱位法来复位,以防损伤血管和神经,可用三角巾将伤者的伤肢呈半屈曲位悬吊固定在前胸部,送往医院即可。

3.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髋臼深而大,能容纳股骨头大半部分,周围有坚强的韧带及肌肉保护,结构稳固。髋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常见为后脱位。髋关节脱位表现为髋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明显,肿胀不明显;患侧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和缩短畸形;臀部可触及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部分伤者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一般不宜在现场复位,应尽快转运至医院治疗。

(三)肢体离断伤的现场处理

1.肢体离断的种类

(1)切割性离断。切割性离断是由锐器造成的,如切纸机、铣床、剪刀车、铡刀、利刃、玻璃和某些冲床等,创面较整齐。对于多刃性损伤,如飞轮、电锯、风扇、钢索、收割机等所造成的严重切割伤,截断面附近组织损伤较严重。

(2)碾轧性离断。碾轧性离断是由车轮或机器齿轮等钝器碾压所致。碾轧后仍有一圈辗伤的皮肤连接被轧断的肢体,表面看来似乎仍相连,实际上皮肤已被严重挤压,而且被压得很薄,失去活力,应视为完全性肢体离断。

(3)挤压性离断。挤压性离断是由笨重的机器、石块、铁板或由搅拌机及重物挤压所致。离断平面不规则,组织损伤严重,常有大量异物挤入断面与组织间隙中,不易去净。

(4)撕裂性离断。撕裂性离断是肢体被连续急速转动的机器皮带、滚筒(如车床、脱粒机等)或电机转轴卷断而引起的。

(5)爆炸性高温离断。爆炸性高温离断是由于肢体被炸成若干碎块,肢体残缺不齐,或因高热而使蛋白质凝固。

2.肢体离断的程度

(1)完全性离断。离断肢体的远侧部分完全离体,无任何组织相连。

(2)大部离断。肢体局部组织绝大部分已离断,并有骨折或脱位残留有活力的相连软组织少于该断面软组织总量的1/4,主要血管断裂或栓塞,肢体的远侧无血液循环或严重缺血。

3.断肢保存的意义

断肢正确保存的最大意义是为断肢再植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肢体意外离断损伤,早期处理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处理不当,可导致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疤痕形成、关节僵硬、血运不良等,并且增加了后期治疗的困难,最后导致肢体功能的部分或大部分丧失。

4.断肢的现场处理

(1)处理断肢。若离体断肢仍在机器中,应立即停止机器转动,设法折开机器或将机器倒转,取出离体断肢。如有大的骨块脱出,应同时包好,与伤者一同送医院,不能丢弃。伤者断肢残端用清洁敷料加压包扎,以防大出血。断肢残端如有活动性出血,应首先止血。一般说完全离断的血管回缩后可自行闭塞,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固定就能止血。对搏动性活跃出血用止血钳止血时,不可钳夹组织过多,以免造成止血困难。对于不能控制大出血而必须用止血带者,可考虑用止血带止血,但要标明上止血带时间,并每隔40~50min放松1次,放松时应用手指压住近侧的动脉主干,以减少出血。

(2)保存离体断肢。离体的断肢在常温下可存活6h左右,在低温下则可保存更长时间。所以一旦发生肢体离断损伤,应迅速将离体断肢用无菌或清洁的敷料包扎好,放入塑料袋内。冬天可直接转送医院,夏天可将塑料袋放入加盖的容器内,外围加冰块保存;若有条件,采用干燥低温保存。保存时要注意:防止任何液体渗入离断肢体的创面;不可高温保存离断的肢体;不要让断肢与冰块直接接触,以防冻伤;不要用任何液体浸泡断肢,更不允许放入酒精和消毒液中,否则组织细胞将发生严重破坏,失去再植条件。

(3)迅速安全地转运。伤者在转送途中,骨折断端的尖角,因重力的牵拉、运输工具的震动、肢体的扭转,均有可能加重损伤重要的血管或神经。因此,在转运前,应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木板、竹条等,将伤肢作适当固定,以防在转运中发生新的损伤,也可减轻伤者的痛苦。在伤者发生严重休克时,应首先及时处理休克,以防止转运途中发生生命危险。

(4)防止伤口的污染。应用清洁的(最好是消毒过的)纱布或干净的布类,将伤口尽早包扎起来,以达到伤口隔离、减少污染的目的。但不要将伤口置于不清洁的水(包括河沟水)中去洗刷,以免污染伤口和增加伤者痛苦。除非断肢污染严重,一般不需冲洗,以防加重感染。

(四)皮肤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1.切割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遇到锐器切割伤时,先用清洁布或手帕等压迫伤口止血,压迫片刻后若出血停止,应使伤口合拢恢复原样,估计伤口的深度以及有无内脏损伤。若出血不止,伤口裂开并能见深部组织就必须到医院治疗。

手指是最常见的切割伤部位,如伤口有油污等,可先用清洁的水或肥皂洗净,然后用过氧化氢等消毒剂仔细清洗和消毒,盖上消毒的敷料纱布再用绷带包扎止血。手包扎时应将手指尖外露,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运,皮肤色泽。

2.刺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刺伤一般污染轻,如果未伤及重要血管与内脏,一般治愈较快。但刺伤内脏可引起体腔内大量出血、穿孔,刺入心脏可立即致死。

刺伤的特点是伤口小而深,可直达深部体腔而只有很小的皮肤损伤。常见刺伤的现场处理方法如下:

(1)锐器刺入体内。利器、金属片、钢筋等刺入体内,绝对不可盲目拔出。盲目拔出可致一部分刺入物断在体内或增加出血或使内脏伤加重,应使伤者静卧,用卷起的毛巾在伤口周围垫好并固定,马上送医院。

(2)脚踏朝天钉。脚踏朝天钉扎伤在工地和田间劳动中时有发生。铁钉扎伤虽然伤口很小,但可能很深,加之铁钉很脏,细菌可能被带入组织内。由于伤口小,部位深,引流不畅,很容易发生感染。如果是化脓性细菌感染,就会引起蜂窝组织炎或者深部脓肿;如果是破伤风杆菌感染,严重时有生命危险。所以铁钉扎伤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是:马上拔出铁钉,并用两只手用力挤压伤口处,把污血尽可能挤干净,让细菌随着污血排出;用碘酒、酒精彻底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如果伤口比较大,伤口内可用过氧化氢或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包扎伤口后,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免疫血清。

3.挫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当钝器作用于体表的面积较大但其力的强度又不足以造成皮肤的破裂,而又能使其下的皮下组织、肌肉和小血管甚至内脏损伤时造成挫伤,其表现为伤部肿胀、疼痛和皮下淤血,严重者可发生肌纤维撕裂、深部血肿和内脏器官破裂。

挫伤后,如果皮肤完整,无破损,可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冷毛巾做冷敷,有条件也可将冰块敲碎,装在一个布套中,做局部冷敷。冷敷的目的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组织肿胀及皮下瘀血,有止血作用;可抑制组织细胞的活动,提高局部组织的接触痛阈,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有止痛作用;还可降低细菌和组织的活动能力,具有消炎、制止炎症扩散的作用。但在冷敷时要注意经常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变色、感觉麻木、发紫等,如果有这些现象,则应立即取走冰袋,以防冻伤。

挫伤急性期(一般在24~48h)过后,可改用热水袋热敷。热水袋的温度一般是60~70℃,小儿和老年人温度要低些,一般以48~50℃为宜。装水入袋至1/3~1/2处,驱尽袋内空气,拧紧塞子,装入套中。热敷的目的是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减轻深部组织充血,起到止痛作用,可增强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还可使肌肉及肌肉腱松弛,从而协助关节活动。热敷时,也须注意观察皮肤的情况,以防烫伤。经过以上方法处理,再配合涂抹一些红花油、酒精等活血化瘀药物,一般2~3天后,挫伤的疼痛、肿胀会减轻或消失。

4.扭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扭伤是外力作用于关节处使其发生过度扭转而引起的关节囊、韧带、肌腱损伤,严重者甚至断裂,出现皮肤青紫、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伤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冷敷,可减轻内出血和组织肿胀,减轻疼痛。如表面有伤口,消毒后,用无菌敷料盖上伤口,敷料上放一层塑料薄膜,再冷敷。扭伤后尽量将受伤的肢体抬至高于心脏,这样有利于消肿;如果是下肢受伤,2~3天内少下地行走;如果是上肢关节损伤,要用悬臂吊带悬吊2~3天。扭伤24h后可进行热敷。必须注意:扭伤后不要用手揉搓;24h内不要用热敷。

(五)伤口异物的现场急救处理

1.伤口表浅异物

伤口表浅异物可以去除,然后按脚踏朝天钉扎伤的现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2.伤口深部异物

如异物为尖刀、钢筋、木棍、尖石块等,并且扎入伤口深部,不要将刺入体内的异物轻易拔出,防止异物损伤到周围的大血管、神经及重要组织器官。不拔出异物还能起到暂时堵塞止血作用,一旦拔出,可能会导致大出血而死亡。这时应维持异物原位不动,待转入医院后处理。但入院前应按下述方法进行包扎:敷料上剪洞,套过异物,置于伤口上,然后用敷料卷圈放在异物两侧,将异物固定后,再用绷带或者三角巾包扎。

(六)压埋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在工作面挖掘过程中,常常因发生塌方而造成压埋伤。压埋伤伤势一般较重,头颅、胸腹、脊椎、四肢均可伤及,可造成颅内、内脏破裂大出血或四肢骨折乃至脊椎骨折后瘫痪,甚至发生窒息急性死亡。有许多人表面并未见伤损或出血,但很快昏迷或死亡。其原因多为内脏破裂所致内出血或头部压震后颅内出血。也有因伤后肌肉释放出一些有毒化学物质,当压力松开后,这些物质迅速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严重休克而死。所以,凡被压埋患者,一旦被救出后,虽看似“轻”伤,也要当重伤救治,万万不可麻痹大意。发生压埋意外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1)当伤者完全被矸石掩压,施救者应先确定伤者的被埋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以免耽误时间。挖找时忌用铁器等硬物猛挖、锤击,只能将土、石轻轻扒开。

(2)挖找时应尽快使伤者的头部显露。伤者露出头部后,应迅速将其口、鼻处泥尘除净,以保证其呼吸通畅。

(3)当伤者部分身体露出后,切不可生拉硬拽,而应将伤者周围的矸石或重物清除,使伤者彻底外露,再逐步将其移出,否则被压埋者易致骨折或造成下身截瘫,或造成新的撕裂伤。

(4)伤者救出后,为防止伤者发生并发症,应尽快清洗伤者的眼、鼻、口、耳及身上的灰尘、污物。如伤者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直至伤者恢复呼吸与心跳或医生确认死亡为止。

(5)伤者被扒出后要迅速检查伤者有无脊椎骨折(是否下身瘫痪)、能否说话、有无伤口、是否流血等。如有脊椎骨折,应立即放平其身体,切勿急骤搬动,并设法用布类、衣物等将夹板、木棍、枪支或卷席包裹后,置于伤者身体两侧,稍加固定后,迅速送医院救治。如发现伤者的伤口大量流血,应将伤口止血、包扎固定好后,再送医院救治。

(6)如果四肢受压,肢体有肿胀时,切忌用热敷,可采用冷毛巾、冰块外包手巾放在肿胀处,有止痛、消肿、止血的作用。同时,不论上、下肢都要将伤肢置于高的位置。

(七)悬吊创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悬吊创伤即悬吊综合征,又称悬挂创伤,是人体悬吊在垂直位置,不能动弹,安全带使腿部肌肉受到制约,血液循环受限,不能有效回流至心脏,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因缺氧而造成的损伤。悬吊创伤比其他任何外伤都危险。

发生垂直悬吊时,即使未受其他伤,悬吊者一般在5~20min内就可感觉眩晕,在5~30min内就可能失去意识,因此发生悬吊时,必须尽快营救,才能把悬吊创伤的危险性降到最小。

如果悬吊者在10min内脱困,困于腿部的血液可能已经出现问题,如果放任其快速回流至脑部,有可能造成伤者死亡,这就是“返流综合征”。为防止发生“返流综合征”,悬吊者被解救后,从蹲下姿势到坐下姿势,再到平躺姿势,整个过程要保持在30~40min。禁止任何人将伤者放置在手推车或病床上;搬运时伤者应保持坐姿。

能力项

项目一 指压动脉止血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多处外伤出血者,两人相互配合,互为操作对象(或以创伤急救模拟人为操作对象)所进行的指压动脉止血作业。

伤者面部、头顶部、头面部、上肢、前臂手掌手背、手指、下肢、小腿、足部等多处出血,先检查伤口,迅速、准确地查找出血位置后,准确查找压迫点并用指压动脉法进行止血。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指压动脉止血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3所示。

表2-3 指压动脉止血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项目二 小腿出血加压包扎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小腿出血伴有伤口异物者,两人相互配合,互为操作对象(或以创伤急救模拟人为操作对象)所进行的加压包扎作业。

在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出血位置并确认伤口有异物后,先保留并固定异物,再用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进行加压包扎。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小腿出血加压包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4所示。

表2-4 小腿出血加压包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项目三 肘窝加垫屈肢止血包扎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肘窝外伤出血较多者,两人相互配合,互为操作对象(或以创伤急救模拟人为操作对象)所进行的加垫屈肢止血包扎作业。

在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出血位置并确认伤口无异物后,在肘窝处加垫子,然后用绷带环形包扎法进行包扎。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肘窝加垫屈肢止血包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5所示。

表2-5 肘窝加垫屈肢止血包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项目四 上前臂简易止血带止血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上前臂大出血者,两人相互配合,互为操作对象,利用三角巾和小木棍制作简易止血带进行止血作业。

在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出血位置并确认伤口无异物后,先用三角巾制作一条布制止血带,在上止血带部位垫好衬垫,然后进行止血带止血。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上前臂简易止血带止血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6所示。

表2-6 上前臂简易止血带止血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项目五 头部伤口三角巾帽式包扎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头顶部创伤者,两人相互配合,互为操作对象所进行的头部伤口三角巾帽式包扎作业。

在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受伤位置并确认伤口无异物后,用三角巾进行帽式包扎。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头顶部伤口三角巾帽式包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7所示。

表2-7 头顶部伤口三角巾帽式包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项目六 前臂骨折固定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前臂骨折伤者,两人相互配合,互为操作对象所进行的前臂骨折固定作业。

在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骨折位置为前臂后,先用夹板进行骨折固定,再制作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前臂骨折固定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8所示。

表2-8 前臂骨折固定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项目七 小腿骨折固定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小腿骨折伤者,两人相互配合,互为操作对象所进行的小腿骨折夹板固定作业。

在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骨折位置为小腿后,用夹板进行骨折固定(其中,足根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小腿骨折固定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9所示。

表2-9 小腿骨折固定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项目八 颈椎骨折木板固定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颈椎骨折伤者,两人相互配合,互为操作对象(或以创伤急救模拟人为操作对象)所进行的颈椎骨折木板固定作业。

在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骨折位置为颈椎后,在现场没有颈托的情况下,就地取材,用木板进行颈椎骨折固定。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颈椎骨折木板固定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10所示。

表2-10 颈椎骨折木板固定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项目九 脊柱损伤者固定搬运

1.作业描述

本项目规定的作业任务是针对脊柱损伤者,五人相互配合,以模拟人为操作对象所进行的脊柱损伤者固定搬运作业。

在对伤者进行全面检查,确认伤者为脊柱损伤并怀疑颈椎损伤后,对伤者先用颈托固定,再用四人搬运法(搬运时,四人搬运,一人指挥)搬运至担架,担架固定后再用担架搬运。

2.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脊柱损伤者固定搬运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如表2-11所示。

表2-11 脊柱损伤者固定搬运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