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次接触《孙子兵法》缘自杨天林老师的引导。他是国内讲解《孙子兵法》的专家之一,在与他的交流中我初步接触到孙子的一些思想,感到这种兵家思想与我研究的华为管理方法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不过,在当时想来,兵家只为战争,相当于企业的一个营销职能而已,适用于在市场中的厮杀,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兵法概括华为的整体管理体系。
后来,在向企业界介绍华为管理方法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需要用一种管理之“道”才能系统地捋顺华为的各种管理。对华为管理之“道”有很多种表述,有的从思想意识层面,有的从战略主导层面,有的从组织运作层面……凡此种种都是从一个侧面去观察,并不具备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重读几遍《孙子兵法》后,我逐渐领略到这种古典国学才是一种真正的“道”,也改变了我对《孙子兵法》的看法——它不是单纯的营销学,而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学思维,例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区区几个字包含了战与不战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战场上的厮杀,为战争做的准备也很重要,这与华为研发与营销的辩证关系相似。尽管华为的营销能力很强,有狼性精神,但客户最终买单还是因为产品好,所以华为在研发的投入上也是世界领先的。又比如“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一句,让我想起在华为参与变革工作期间如何艰难地推行预销售、框架+订单等商业模式,改变用户和销售员的习惯将华为作为乙方的被动心态转变为实现对等的、双赢的合作模式,实现从“攻城”“伐兵”到“伐交”“伐谋”的华丽转身。再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句,实际上就是华为业务的真实写照:华为注重战略谋划和计划制订,在这方面做足功夫,宁可让别人的子弹先飞一会儿,也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一来,实战的结果就是华为总是能后发制人。总之,《孙子兵法》可以概括华为很多方面的管理思想,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营销管理等,这种站在各门类之上往下审视的方法就可以称为“道”了。
更重要的是,用这种兵家思想来解释华为的管理模式更能表现出它的与众不同,这不仅仅是因为任正非的经营思想和哲学观念有很多军事观点和方法,更主要的是华为客观上也很另类,它不是那种挣眼前的钱的企业,不是动不动就分散资源打游击的企业,它总是能捕捉到未来的蓝海区,总能让员工那么拼搏而有激情,既善于大踏步地前进,又能堵住各方面漏洞。因此,我给出的结论就是华为没有像一般企业那样在经营上追求“最优”,而是一种“极优”:可能不是最优选择,却是极端情况下的最优选。相应地,我也认为当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方法并不都能算得上是“兵法”,我想从兵家思想结合华为的管理实践,筛选出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供企业经营者和管理爱好者参考。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也促动本书写作,这源于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孙子兵法》作为兵家圣典无可争辩,但今人对其解读似乎还沿着孙武两千多年前的逻辑,即兵法十三篇的顺序。实际上现代战争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古代,例如在军队组织管理这样的问题上,之前的军队规模与今日大不可比。企业也是一样,组织问题十分突出,只按照《孙子兵法》原有的逻辑似乎涵盖不住所有管理的全部内容,因此本书尝试脱离《孙子兵法》的框架,立足华为管理的本身,从军事管理的视角阐释两者的相关性。当前,很多国学专家在努力弘扬传统文化瑰宝,我希望用当代的实践提供一些验证,说明中国兵家思想其实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领导人的思维、方法和意志息息相关。华为成功的根本在于任正非这位70多岁的领导人坚持不懈的战斗意志。“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任正非的这句话怎能不让人看到一位坚毅刚强的斗士?愿华为的战斗精神能鼓舞更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