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国探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福禄寿三星遍人间

福禄寿三星在民间可谓无人不知,亦可谓无处不在。不论画幅里,花瓶中,屏风上,客厅间,屋角头,都常见这三位尊神的形象。他们代表幸福、官禄与长寿,三者一向都是人们追求的对象,而这三位却是三者的化身,那就无怪他们如此受人欢迎了。

如今谁都知道,福、禄、寿在天为三星,在神为三神,在人间化为三个人像;也有把蝙蝠作为福的化身,梅花鹿作为禄的代表,寿星则手持寿桃。不过这都是后来才兴起的。若在先秦时代,福禄寿三者却还没有划分那么清楚。例如《尚书·洪范》便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把长寿、富庶、安宁、好德和善终都列入“福”字之内。现在有些人家在门口贴上“五福临门”字样,追溯起来,就是这五种,包括许多好的内容。

古代福和禄也没有分得很清楚。《说文》是汉代的字典,此书说:“禄,福也。”另一本词典《尔雅》也是这样说。清人郝懿行解释道:“福禄二字,若散文则禄即是福……若对文则禄、福义别……‘爵命为福,赏赐为禄’。禄福声近,其字亦通。”以后,禄又指俸禄,或指禄位,包括做官的薪俸收入以及赏赐,也包括官位。王充《论衡》又说:“人有命有禄,命者,富贵贫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这是占卜先生讲“禄命”的来由。

寿星

虽说福、禄、寿是三星,但认真来说,只是道士或术士们所谓的“星官”之意。至于天上的星宿,是否真有这三颗星呢?

一、寿星真是天上的星

我们先来谈寿星吧。

中国古代祭日、祭月,也祭星辰。远古的且不说,就从秦始皇时代说起吧。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就很注重祭祀星辰。《史记·封禅书》写道:

雍(雍州)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之属,百有余庙……于杜、亳有三社主之祠(《汉书·郊祀志》作“五杜主”)、寿星祠。

参是参宿,辰是心宿,荧惑是火星,太白即金星,岁星即木星,填星即土星,辰星亦即水星(与上述的“辰”不同),除了这些著名恒星和五大行星立庙之外,另在杜、亳二地再建寿星祠,这是寿星入祀的开始。

寿星是神、是人还是一颗星呢?且看古人的解释:

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史记·索隐》)

角、亢在辰为寿星,三月之时,万物始生建,于春气布养,各尽其性,不罹灾夭,故寿。(《史记·正义》)

虽然都解释寿星,但细看就不同。一个说,寿星是南极老人星;一个说,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宿在辰的方位就叫寿星。不过二者又各有根据。主张南极老人星的是根据《月令》,主张角、亢二宿的是根据《尔雅》。可知自古就有两说。

懂点天文学的读者都知道,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次序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是苍龙之形。其中角宿二星是龙角,亢宿四星便是龙头。这是中国古代所谓“四象”中的青龙之象。西洋天文学却把角、亢二宿划入室女座中,其中角宿一是一等亮星,很著名。每年阳历五月初下午六时便在东方低空出现,七时以后便看得很清楚了。此后每晚都提早一点时间上升,整个夏秋之间,都在南方天空出现,直至“大火西流”—即心宿二向西斜下为止。

南极老人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西洋天文学家把它划入船底座,它是一等以上的亮星,但因它位置在南纬五十度以南,在中国黄河以北是很难看到它的。即使是在长江流域,它也只是在春天三月间下午七时左右在南方地平线上出现,逐渐东升,然后向西慢慢隐没在地平以下。若在珠江流域的两广地面,它却容易看到。越到南方,它升得越高。若是在南沙群岛,它就升到半天之上,显得十分辉煌灿烂了。

二、康熙皇帝为何到南京

清代康熙皇帝是个很爱研究天文的人。他有一回御驾到了南京,为了看清楚这颗南极老人星,特意把两位西洋天主教徒找来,问他们老人星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据黄伯禄编的《正教奉褒》记载:

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二十五日,圣驾幸江宁,进通济门,毕嘉、洪若迎至上方桥遇驾……二十七日早,上差御前一等侍卫赵,赍捧黄袱,内包白金到堂,先叩拜天主,次传毕嘉、洪若出厅,随宣上谕……卓午,毕嘉、洪若赴行宫谢恩……回堂未几,赵侍卫又奉旨来堂,问“南极老人星,江宁可能见否,出广东地平几度,江宁几度”等语,毕嘉、洪若一一讲述。赵侍卫即飞马覆旨。毕嘉、洪若因匆遽回答,恐难详悉,至晚戌初时(下午七时至八时间)细观天象,详验老人星出入地平度数,缮具黄册。二十八日早,趋诣行宫,进呈御览。

毕嘉和洪若是到中国来的天主教徒,通晓天文。康熙皇帝因为在北京看不到老人星,到南京时,特谕他们二人查报,以便观看。此举当时认为是盛事,所以宣扬天主教的《正教奉褒》特别详细记载。由此可见,南极老人星才是名正言顺的老人星,它的地位不是角、亢二宿能够代替的。

自然,寿星到底是天上哪一颗星,老百姓多数是不大理会的,他们感兴趣的倒是寿星这老头儿。《西游记》有一篇韵文描写了他的样子,可说是民间对寿星的理想形象:

霄汉中间现老人,手捧灵芝飞蔼绣。葫芦藏蓄万年丹,宝箓名书纪千寿……曾赴蟠桃醉几遭,醒时明月还依旧。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

这个被崇拜为神仙的寿星,长脑袋,短身躯,白胡子,手持龙头拐杖,或捧仙桃,身边常有蝙蝠或鹿围绕—构成福、禄、寿一套吉祥之物,是很讨人喜欢的。假如到西洋去找个类似的老头儿,那么,圣诞老人也许可以同他媲美。

元明之际,有一本杂剧叫《南极登仙》的,写唐代名医孙思邈一生济世,最后得南极仙翁引导他成仙的事。那南极老人自称“生于太极之先,长于鸿蒙之始,居学府瑶池之内,处蓬莱阆苑之中,掌领三界延龄之籍,主管十方升度之仙”。又是个管理寿命,办理升仙事务的官儿了。

三、福神到底是什么人

如今再说福神。

民间说的福神有好几位。

《封神榜》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封的第一位正神,乃是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柏鉴。据说他是轩辕皇帝的大帅,死于征伐蚩尤之役,因他“捐躯报国,忠荩可嘉”,封为清福神,这是一位。也有人认为土地神是福德正神,他原来叫社神,来源甚早,不知何时,民间却赐以这个名称。这是又一位。民间也有将天官写为福神的,所谓“天官赐福”,旧时在人家大厅上手可以看到这种牌位。据《三教搜神大全》,三元大帝中的上元帝,又称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帝君。广州有座很著名的三元宫,至今香火不绝,其中第一正神便是上元天官。因他能赐福人间,难怪虔诚礼拜的人竟是如此之多了。

福星

道家又有洞天福地之说,《琅嬛记》云:

张华游于洞宫,别是天地,宫室嵯峨,每室各有奇书。华问地名,对曰:琅嬛福地也。

有福地自然也有福神,不过此书却没有说清楚他是何等样人,实在可惜。

此外还有一位福神,却是颇有来历的。

《三教搜神大全》有这样一段记载:

福神者,本道州刺史杨公讳成。昔汉武帝爱道州矮民,以为宫奴玩戏,其道州民生男,选拣侏儒好者,每岁不下贡数百人,使公孙父母与子生别。省刺史杨公守郡,以表奏闻天子云:臣按《五典》,本土只有矮民,无矮奴也。武帝感悟,省之,自后更不复取。其郡人立祠绘像供养,以为本州福神也。后天下士庶黎民,皆绘像敬之,以为福禄神也。

原来这个福神(后来还加上是禄神)是姓杨名成的人,曾做过道州刺史的,据说还是汉武帝时代的人哩。

但我们若仔细一查,便会发现这个神话的破绽。

历史上有个阳城,是中唐时代的人,曾做过道州(即今湖南南部的道县)的刺史。《新唐书·阳城传》说:

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州人感之,以“阳”名子。

白居易有《道州民》诗,也是写阳城这件事的,写得比《新唐书》还生动。诗云: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原来《三教搜神大全》的“杨成”,其实是阳城;也不是汉武帝时人,而是中唐时代人。这个错误真不算小。也可见装神弄鬼之徒,是并没有多少学问的。不过,把阳城加封为福神,倒还算是合理的,因为他确会使道州老百姓受福。

如今知道福神是阳城的人,恐怕极少了。倒是应该表彰一下的。

虽然民间有“一路福星”之说,不过是一种祝愿之词。事实上,中西天文学都没有记载这样的一颗星。这是它和寿星最大不同的一点。

四、禄神不那么行时了

再说禄神,他也是民间的一种理想人物。历代的钦定神祠,没有见过供奉这样的一位神灵。不过民间认为,既然有寿星,也有福神,那么禄神也应该有的,于是就塑造一位身穿绿袍,满面喜气,而又有神鹿追随着的人物。

禄,如前所述,除了“禄,福也”之外,又是俸禄的意思。只有当官的收入才叫俸禄,所以“官禄”二字是不可分的。从前老百姓“望子成龙”,多数希望儿子读书中举,出任大官,他们礼拜禄神,自有原因。不过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勃兴,工商经营的收入,常远过于官禄的收入,于是禄神也就不那么行时了。这也是时代不同,连神明也有三衰六旺的。

禄星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看到至今还没有停止的大大小小局部战争,笔者忽然对福禄寿产生了全新的看法。

我觉得,时至今日,没有战争便是人类最大的福。

人人能够吃饱,便是最大的禄。

而医学、药学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有长足进展,比之寿星临凡有更大的价值。

不知读者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