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三个诸葛亮,败给臭皮匠——美国“天团”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溃败事件
1947年,二战刚刚结束,大洋彼岸的美国迎来了“战后婴儿潮”。这年,在芝加哥南部罗斯摩尔地区的一个天主教家庭,诞生了一个名叫约翰·麦利威瑟的男婴,父母非常高兴。
由于人口众多,又恰逢战后经济腾飞,“婴儿潮一代”在美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末,“婴儿潮一代”掌握了全美13万亿美元投资性资产、50%的可支配收入,财富总额约40万亿美元,占美国家庭总财富的70%左右。“婴儿潮一代”很会赚钱且热衷于消费,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发展。受到“婴儿潮一代”的影响,美国的个人储蓄率最低曾下降到每年不到1%的水平。强大的消费力、过低的储蓄率和以投资为主的理财观,成为“婴儿潮一代”的标志,也造就了美国股市和地产业长达十几年的辉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麦利威瑟逐渐成长为一名华尔街精英。多年后,他将领导一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华尔街数学天才组成的“天团”,堪称无懈可击,他承诺建立一个可以为投资人带来丰厚回报的基金公司。然而这一切,却都如黄粱一梦了无痕。
麦利威瑟从小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那里的氛围呆板,老师经常体罚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循规蹈矩,要么离经叛道。而麦利威瑟则发展出“外顺内逆”的性格,颇有东方“外圆内方”的风骨。他之所以会这样,或许是因为他骨子里叛逆,但是却热爱一门非常孤独的学科:数学——这让他鲜少与人发生争端。
据麦利威瑟的同学回忆,青年时的他情商就极高,很擅长用表面的淡定来掩饰内心的波涛汹涌。这一性格,体现在麦利威瑟对赌博的喜好上。他经常下注参与棒球队的赌局,而在下注前,他一定会认真研究天气预报,把比赛当天的气温、风向等等都调查得一清二楚。假如形势对自己不利,他就不会下注。如此一来,麦利威瑟几乎在所有赌局中无往而不利。简而言之,麦利威瑟是个“胆大心细”的天生投资者。
1974年,麦利威瑟从芝加哥大学获得MBA学位。次年,他进入所罗门兄弟债券公司担任交易员。当时的所罗门,只是华尔街一家普通的债券公司,麦利威瑟更是名不见经传。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79年6月。
1979年6月,另一家债券公司埃克斯坦主动登门造访所罗门。埃克斯坦表明来意,原来是希望所罗门出资收购自己的公司。为了增加吸引力,埃克斯坦事无巨细地向所罗门介绍了自己的生财之道,即:国库券期票套利。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主导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基于固定的利率,债券无利可图。1973年,完成历史使命的布雷顿森立体系瓦解,资本市场一夜之间被激活。埃克斯坦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个背景下,国家发行的国库券可以做到无风险套利。具体来说,埃克斯坦发现国库券发行的期票价格总是低于现票价格,所以只要大量买入期票,卖出现票,就能套利。他们甚至还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做多期票,做空现票。然而,1979年出现了“黑天鹅”事件,国库券期票价格低于现票,导致埃克斯坦出现现金流紧张,这才无奈找到所罗门,想要寻求收购。
当时所罗门的债券套利部门刚成立不久,埃克斯坦把运作原理说完,听得所罗门的工作人员一头雾水,而众人中,只有麦利威瑟一人聚精会神,完全听懂了。他认为,只要操作得当,这是笔绝对不亏的买卖。埃克斯坦公司只是因为现金流的压力,所以才把这么好的生意卖给所罗门,于是他极力争取。当时所罗门也只有2亿美元资产,一旦投资失败,很可能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麦利威瑟用自己的全部信用和身家性命作为担保,说服所罗门接过埃克斯坦的盘。几周后,这笔投资果然很成功,麦利威瑟也因此被破格提升为了所罗门的合伙人,独揽债券套利部门大权。这年,他才32岁。
成为领导的麦利威瑟,需要搭建自己的班子。他再度陷入思考,因为他想要寻找一群特别的人,可以在华尔街开辟一条新路,实现“弯道超车”。很快,麦利威瑟发现华尔街有一个群体被“浪费”了。他们是毕业于各大名校的数学家,在华尔街做着后台的研究工作。实际情况是,华尔街那些前线的交易员,很多都没上过大学,他们赚取着丰厚的报酬;而名校毕业的研究员,却领着微薄的薪水。同样名校毕业的麦利威瑟,立刻和华尔街的数学家们惺惺相惜。他认为,数学家们利用高度量化的手段,一定可以为投资带来巨大回报。于是,他出重金挖来了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博士埃里克·罗森菲尔德(Eric Rosenfeld)、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维克托·哈贾尼(Victor Haghani)和麻省理工学院双学位博士拉里·希里布兰德(Larry Hilibrand)等人,组成了无往不利的投资“天团”。
那时候电脑是非常奢侈的高科技仪器,即便能买到,也殊少有人懂得使用。麦利威瑟的“天团”,四处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电脑进行分析,得出更加优化的投资策略。在模拟价位和现实不符时,会出现“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会调节回合理价位。只要抓住这个时间差,便能实现低风险乃至无风险套利。“天团”成立不久,便一举成为所罗门公司最赚钱的部门。其实,他们用的技术和今天的量化分析别无二致。在投资中,通常只要快人半步,就能占尽先机。帮公司赚大钱,交易员自然赚得盆满钵满。以希里布兰德为例,1989年的时候他的年薪就高达2300万美元。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991年,麦利威瑟手下的一名交易员在交易过程中提交了虚假信息,从而获得了未受批准的政府债券拍卖权。事情败露后,因为违反了规定,后果非常严重。麦利威瑟因为包庇下属,被公司毫不留情地辞退了。
44岁的麦利威瑟正当壮年,当然很不甘心。既然所罗门容不下他,那他干脆就自立门户。麦利威瑟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成立一支对冲基金(Hedge Fund)。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无须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第二,无须公布证券投资组合。所以,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样,对冲基金非但不是“避险基金”,甚至还可能存在巨大风险。
1993年,麦利威瑟开始筹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他的召唤下,以前所罗门公司的旧部多数归队。麦利威瑟深知,自己在所罗门有“前科”,想要获得市场的支持,仅凭原班人马是不够的。所以,他找到了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C.默顿和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邀请他们加盟。当时,两人已经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后来更是在1997年获奖。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麦利威瑟在募款时,曾经邀请过巴菲特投资,但是巴菲特奉行保守主义,对技巧花哨的投机始终有所怀疑,便拒绝了麦利威瑟的邀请。不过,这没难住麦利威瑟,他还是以高达30%的预期收益率,吸引了大量款项。1994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正式成立时,已经掌握了高达12.5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来自不少政府的资本。
任何人的成功,都有时代的因素。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成立才两个月,美联储便宣布5年来的首次加息,债券市场恐慌,资金纷纷撤离。就连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也有上亿美元的亏损。然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却逆流而上。因为公司刚成立,手上恰有大量资本,于是出手大量买进贬值的债券。那么,他们怎么实现高回报呢?他们把手上持有的债券抵押给银行,套出现金,将这笔现金用作投资人的回报。所以,第一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所谓“高收益”其实只是一个建立在“杠杆效应”(Leverage effect)上的假象。
不过,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营利能力确实也是惊人的。如前文所述,在公司成立的前5年里,“天团”几乎每年都能为投资人赚取高额的回报,这也是他们的杠杆能够行之有效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碰上俄罗斯这只“黑天鹅”,或许游戏还能继续玩下去。
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溃败后,麦利威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代华尔街“量化分析教父”,就这样黯然谢幕。麦利威瑟的故事告诉后人,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的智商或决心能够战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