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古诗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想当“农民”的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一作宜丰人。陶渊明的曾祖父或为东晋鼎鼎大名的将军陶侃,家里也是富可敌国的豪门大户。可惜,陶侃的后代子孙并没有将这份家业好好地传承下来。

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无名之辈。陶渊明又生逢乱世,那时不仅水灾、旱灾等天灾不断,政坛上也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晚年的他还经历了从东晋到南朝宋易代的政变,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天无宁日”。

好在陶渊明最终归隐田园,所以他的诗大多描绘田园风光。《归园田居》组诗,就是陶渊明隐居在庐山的时候写的。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指庐山。

兴:起身,起床。

荒秽:指田中杂草。

带:一作“戴”,披。

荷(hè):扛着。

足:值得。

但:只。

《归园田居》组诗写于东晋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之后,在这一年,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也最后一次辞官,从此之后,他开始了隐居的生活。

关于陶渊明的辞官,还有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义熙元年十一月,督邮要来视察彭泽县,“县长秘书”好心提醒“陶县长”:“督邮大人是郡太守派来的上级长官,您要穿好官服、束上带子,备好礼品才能去拜见啊。”

陶渊明看着“秘书”战战兢兢的样子,不由得长叹一口气,心想,这位督邮大人早已臭名远扬,谁都知道他仗着自己是奉太守之命巡视各地,每到一处都耀武扬威、搜刮民财。可是,彭泽县并不富裕,自己更是一贫如洗,拿什么侍奉这位贪得无厌的督邮大人呢?难道当一方父母官,就要一天到晚给领导赔笑脸吗?!

陶渊明一边想,一边又是一声长叹:“算了,看来我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我怎么可能为了区区五斗米的‘工资’,就向那种小人打躬作揖呢!不干了,回家种地去!”说完,他把身上的官印取下来交给“秘书”,收拾行李就回老家了。

就这样,陶渊明八月被任命为彭泽县令,十一月主动挂冠,辞去了上任八十多天的官职,也结束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仕,回到老家,当了一名“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其三》,作于春季或者春夏之交,描述了陶渊明一天的劳动情形。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在南山新开垦的荒地里种下豆子,高兴地看着豆种发芽、成长。但因为土地荒芜太久,野草丛生,豆苗稀稀疏疏地长在草丛里,看上去野草比豆苗还要茂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每天一大早就下地除那些野草,一直干到明月东升,才扛着锄头,哼着轻快的歌回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田间的小路很窄,草木长势很好,傍晚的露水沾湿了衣裳,让他感觉到阵阵清凉。衣衫虽被沾湿,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愉悦的心情。只要能过符合本心的简单生活,不需要低眉顺眼看别人的脸色,他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陶渊明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农民,他更是一个独具审美眼光的诗人,因此他能够从艰苦的农业劳动中跳脱出来,欣赏田园里清新自然的春天,也能抒发独特的人生感悟。

延伸阅读

陶渊明很会酿酒,因此,还有一个著名的“葛巾漉酒”的故事。

有一次,当地郡守来请陶渊明,正好碰上他自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摘下头上戴的葛巾滤酒,滤完后又将头巾戴上,丝毫不在意在一旁等候许久的郡守。

郡守可是一郡的最高长官,想想看,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作为一介平民,当“市长”专程登门,有谁能像陶渊明这样洒脱率性呢?!

虽然在那个时代,陶渊明是个独一无二的另类,但他却拥有无数的隔代知音。他有两个超级“真爱粉”,其中一个是唐代的李白:“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李白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在陶渊明家,和他一起把酒言欢、痛饮狂歌。

陶渊明的另外一个“超级粉丝”,是宋代的苏轼。苏轼公然宣称对别的诗人都没有特别的偏好,“独好渊明之诗”,甚至和了109首陶诗,把陶渊明当成他这辈子要努力赶超的典范。

李白、苏轼之所以愿意对陶渊明献上自己的“膝盖”,正是因为他笔下的诗句、他的风骨气节,无一不呈现出真率、自然、有尊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