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第一课从家庭开始
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认为,为政者如果自我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管理者能以身作则,凡事就好办了,这个道理是古今中外都共通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历史上很多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其成长的重要性。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家庭教育之道,先在善良其家。”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童年不幸,一生也别想幸福。相反,若童年是快乐的,那么,即使以后人生是不幸的,至少这段幸福的时光,会为以后的生活准备活力和生命力。”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强调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要“让孩子赢在起点”。“人就像陶瓷,是放在模子里烧出来的,而放在什么样的模子里就会烧出来什么样的瓷器。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他长大了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幼儿是成人之母’。”
案例:
每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教养的体现
要想知道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看他平时做事的细节便一目了然。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家庭聚会,到了吃饭的点,大家坐在桌子前面,朋友把菜一盘盘端上来,有一个小孩子,旁若无人地直接拿起筷子,自己夹菜自己吃。
这时候朋友端上了一盘烤鸡腿,他就大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吃鸡腿!”他妈妈也不顾其他人都还在等着主人入座,就站起来帮孩子夹了个鸡腿,一边解释着说:“小孩子就是这样,你们见笑了!”
朋友听到便打着圆场说:“没事,孩子在长身体呢,多吃点儿。”
孩子边吃边跟他妈妈说要看电视,他妈妈就给他夹了一碗菜让他去看电视,妈妈也不管不顾,接着跟大家吃饭聊天。
吃完饭大家走到客厅才发现,她的孩子把茶几弄得乱七八糟,沾满菜汤,孩子的妈妈一边笑呵呵地拿着抹布过去擦桌子,一边说着:“孩子还小,不懂事,我擦一下就好了。”
整个过程下来,孩子的妈妈不停地为孩子搞服务,打圆场,而她也丝毫没有觉得不妥,总觉得孩子还小。可是,孩子再小,总要长大的。那顿饭,朋友的这位亲戚还是很尽兴的,对旁人异样的眼光也毫无察觉。没有人会告诉她:你家孩子真没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这样的孩子。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家长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教养的体现。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在别人家里,之所以不懂礼貌,也不讲卫生和秩序,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教育好。
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6岁前是孩子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里的“三岁”“七岁”都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时机,给孩子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父母应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的,而且婴幼儿时期的学习是不区分好坏的,父母的任何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因此,父母必须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引导和发展孩子,使其具有向善的品德、积极的情绪情感和亲社会行为。
良好的家庭关系要以规则来维护。“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如果从小不给孩子定下最起码的规矩和规范,而是放任孩子的任何言行,孩子就会养成任性、专横、自私的性格,长大了也经不起批评、失败和挫折。简言之,溺爱与放纵反而会害了孩子。
孩子自幼生活的家庭环境是教育孩子的最好场所,父母必须要有意识地将教育因素渗透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具备良好的素养,从而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人生第一课,从家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