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与宜居城市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城市是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产生与变迁和政治有着内在的联系,不管是古希腊的“城邦政治”,还是中国古代以政治等级为基础的城市建设,城市一直是政治权力的核心,政治文明的形成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得到解放,但随之而来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社会隔膜等城市问题也越发突出。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四大理念“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1996年在联合国人居大会上正式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宜居城市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以民主政治为根本要求的政治行为,有鲜明的政治指向,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政治立场。

本书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政治文明与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方法设计。从政治文明发展、宜居城市建设相关理论出发,探讨政治文明和宜居城市建设的关系。结合已有政治文明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构建融合政治文明建设的综合性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第二部分,主要是实证研究,对河南省宜居城市建设总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主客观数据计算,得到河南省城市宜居度综合指数,并对其分布特征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从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生活便宜、城市认可六个维度对河南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分析。从不同侧面剖析河南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效与不足,找到提升城市宜居度的有效途径。第四部分,主要是宜居城市建设指引与政策导向,以政治文明、民众需求、社会治理等理念引导宜居城市建设,并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治理方式等维度进行提升宜居城市建设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本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第一,探讨了政治文明和宜居城市建设的关系。宜居城市建设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在政治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完善,而涉及两者关系的探讨鲜有提及。第二,构建了更加综合、全面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首次将政治文明纳入评价体系。以往的宜居城市评价常常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人居环境质量为主要评价标准,未从政治文明角度进行宜居城市建设探讨。事实证明,政治文明是影响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宜居城市评价过程中,必须将政治文明因素考虑其中,并在政治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宜居城市建设。第三,多学科交叉融合,采用第一手调研数据,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分析。本书融合了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宜居城市建设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本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连续多年对河南省宜居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使用大量第一手调研数据,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力图在学术上有所探讨的同时能为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依据。

梁思源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