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骆飞

智慧点亮人生,同样,智慧也点亮艺术。

摄影家杨绍明用心、用情,努力将政治的、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学习与理解融会贯通,化为摄影艺术创造的动力和智慧,定格时代,定格春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摄影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之一。

日本新闻界朋友称他为“中国最著名的时政摄影家”。

的确,杨绍明的摄影艺术常常是与政治风云、时事要闻紧密相系的。了解他的人都发现,在他的身上,似乎比别人更多一些历史的和政治的基因。

杨绍明1942年出生于陕北延安。他生于战争岁月,长于中国革命摇篮,长期受家庭影响的人生之旅,决定了他对于政治风云的特殊敏感,对于政坛人物、重大事件的极大热情,而这一切无疑奠定了时政摄影的坚实根基。还有一个条件,他比别人似乎更容易切入重大活动,接近重要人物。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自己的选择。早在学生时代,他就爱上了摄影,并且梦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他选择的是,用人类的第三只眼睛——相机,来评古论今,谈天说地,舒卷风云。历经风雨,千磨万击,他终于练出了不凡的身手。

一名时政摄影家,既要具备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又要有全面把握时事政局的宏观考虑;既要有关于社会、时政、历史等方面广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又要对社会的因素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在谈到这一点时,杨绍明说:“我真应该感谢我的父母,在迷上摄影并一心想当新闻记者的时候,是他们告诫我,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是当不好记者的。要有相当的文化水平才行。”此后,杨绍明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进行系统的学习深造。他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透彻地了解历史,才能更清楚地懂得今天,才会对当今和未来的时政有犀利的辨析。这正是他的代表作既有强烈的时代性,又具有深厚的历史感的原因。杨绍明是善于拍摄重要新闻人物和处理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行家。他的新闻摄影,大气磅礴而又细致入微,人物形态分明,静中有动,内心世界隐约可见,在鲜活的现场感中,体现出丰富的历史感。

杨绍明作为一名时政摄影家,很大程度上又是同领袖人物联系在一起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拍摄过毛泽东出访苏联、在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等珍贵照片。之后,还拍过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活动。伴随着改革开放崭新历史时期的到来,杨绍明很自然地成为关注和表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热心记者。拍摄邓小平,杨绍明不是唯一的一名摄影家,但就跨度而言,就深度而言,就表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生动性而言,杨绍明是名列前茅者。从1962年至1992年,杨绍明为邓小平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其中,既有表现邓小平伟大胸襟、豪迈气概和高风亮节的作品,又有反映邓小平平易近人、朴实无华、可亲可敬的作品,更有展示邓小平尽享天伦、充满人情味的作品。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具丰厚美学意义,又有极强文献价值的伟人系列,不仅从不同侧面完整而又准确地刻画了一代伟人邓小平集伟大与平凡于一身、形神兼备、血肉丰满的形象,而且为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真实、形象、感人的见证。从中国经历了十年“文革”陷入困境,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际,到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从设计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到退下来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杨绍明既然选择了研究邓小平的职业,就毫不迟疑地将镜头对准邓小平,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出类拔萃。

杨绍明拍摄邓小平,不同于外国的摄影师。他十分崇拜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将卡蒂埃-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巧妙地应用于时政摄影,常常在重要的时间、重要的地点、重要的事件中,抓住重要的“情节”,表达特殊的发现和选择,阐述重要的问题和理解。他还善于驾驭摄影语言的独特性,寓无形之理于有形之象,将艺术的感觉与哲学的思考在画面中整合起来,从而产生表面的冲击力和内在的张力。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沿海开放城市,杨绍明以敏锐的目光和清醒的意识,抓住这个非同寻常的行程带来的时机,拍摄了邓小平视察时同各界群众水乳交融、信心百倍的生动镜头,这组意味深长的照片刚刚在国内重要报刊发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南国春来早”的气息,而且充分体会到社会主义中国又一个崭新的春天的到来。

杨绍明拍摄邓小平,也不同于国内许多新闻机构的摄影记者。他善于把邓小平当作一位爱国爱民、造福后代的情感丰富的长者来观察、来理解、来表现,突破了领袖人物正襟危坐、高不可攀的传统模式,除去了领袖人物头上的光环,置伟人于群众之中、生活之中、妻子儿女之中,在生活的实处把伟人与普通人统一起来,把形与神统一起来。1980年的一幅《乡情》,捕捉到邓小平“人民公仆”的真实形象,传递了伟人质朴无华的情感。他的这种“还神为人”的愿望实现了。1988年,杨绍明的系列照片《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在荷兰第3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奖,实现了中国摄影师在“荷赛”的“零的突破”。这组照片赢得了世界同行的普遍认同。这也是杨绍明时政摄影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杨绍明无疑是表现领袖人物有突破、有建树的代表人物之一。

杨绍明认为,摄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当今的崭新科技又为摄影的发展提供了最大可能,只有更好地掌握技艺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不仅在光线造型、瞬间捕捉等方面功力独具、胜人一筹,而且常常能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化被动为主动,变不能为有所作为。他曾在光线极微弱的情况下,手持相机胸有成竹地拍下不可多得的精彩瞬间;他也曾在飞速奔驰的火车上探出身子拍下无法停车拍摄的重要场景;他曾在灯光交错、令人眼花缭乱的新闻现场快速扫描,抓到“独家新闻”;他也曾在众人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娴熟的技艺技巧不仅为杨绍明时政摄影最终目的的实现提供有效保证,而且使得他的追求显现出耐人寻味的个性色彩。

杨绍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摄影家,正如作家柯灵对他评价的那样:摄影家穿越浩瀚无际的时空,用超人的敏锐、准确、识力与果断,寻求选择创造对象,在最重要的场合,最关键的时刻,用最恰当的角度,按下快门,在闪电式的奇袭中,使瞬间化为永恒。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会给人以审美愉悦,而且还会给人以感染力和启迪,甚至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杨绍明用一幅幅作品记录历史、记录时代,不仅彰显了摄影的重要价值和无穷魅力,而且为中国摄影史留下了点亮征程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