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侃史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从保镖到至尊,艺祖赵匡胤的华丽转身

在一片混乱中,赵光义、赵普和一众兄弟“呼啦”甩出一件黄披风,往赵匡胤身上一披:“诺,皇袍有了,现在你赶紧顺应天意吧,谁再扯皮是小狗!”

事情发展到这里,赵匡胤也只能一脸不愿意地接受兄弟们的好意,大军山呼万岁,气势直冲天际。

……

兄弟们,你们这是在毁我节操啊!

在揭开契丹人脑子为什么又进水的谜底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公元927年,河南洛阳夹马营一位军官家中,突然间红光爆室,一阵异香弥漫开来,经久不散,邻居们拎着泔水桶匆忙赶来,大家都以为是谁家失火把胭脂铺燎了呢。直到近前,众人方才知晓,原来是这家主人喜得贵子,红光和异香正是出自那婴孩身上,众人啧啧称奇,亲切地将那婴孩唤为“香孩儿”。

那婴孩的父亲此时早已激动得热泪盈眶:“想我赵弘殷少年参军,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不过混了个下级军官,如今天降贵子,必能光宗耀祖,光大门楣!”于是为那婴孩取名——赵匡胤!

“匡”为“振兴”之意,“胤”为“延续”,足以见得这位父亲对于爱子抱有极大的期望。

讲到这里估计大家也看出来了,这显然是古代帝王的惯用套路,他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出生描绘成奇异事件,告诉别人,正因为自己生来高贵,所以注定君临天下。其实,这话反过来说,才是事实。

好了,不管是香孩儿也好,还是熊孩子也罢,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现在还只是个婴孩而已。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赵匡胤来到了21岁,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他要离家出走!他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和父母闹别扭耍性子,主要还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

这么多年过去了,赵匡胤的爸爸虽然不断调换驻地,但并没有调整军衔,他还是那个下级军官,家中又添了赵匡义、赵匡美以及一个妹妹,生活越来越拮据了。关键是,这时的赵匡胤已经成家了,他怎么还好意思窝在家里啃老呢?

那一天,赵匡胤拉着老婆的手说:“对不起,拿起剑,我就没法陪你;放下剑,我就没法赚钱养你!”说完,夫妻俩相拥而泣,场面十分感人。

“这恶心人的生活拆散了多少痴男怨女!”赵匡胤忍不住一声叹息,松开拥抱妻子的双手,紧了紧身上的包袱,摸了摸腰间的佩剑,向妻子和家人投去深情的一瞥,毅然决然地跨出家门,从此仗剑走天涯。

“老婆,等着我,我会回来的,我一定要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却一直很骨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没有背景的男人想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他的盘缠很快用完了,他的佩剑和爱马也都卖了,他开始在山间野地打地铺,靠野菜、泉水和小动物充饥。

这时,赵匡胤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即将改变历史的走向,这个人是谁?他有何等的能量?他为什么可以左右历史的发展?

这个人叫王彦超,是赵匡胤父亲的老战友,当时在湖北复州担任防御使。正所谓一分钱憋倒英雄汉,赵匡胤此时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他想到了走人际关系这条捷径,他决定出卖父亲的老脸,去王彦超手下谋个相对不错的差事干干,起码先解决了衣食住行问题。

可赵匡胤没想到,王彦超竟然如此不给面子,直接在饭桌上就把自己给婉拒了,还扔出十贯钱!

“贤侄啊,叔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实在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叔最近手头也不宽裕,这是背着你婶子偷偷攒的一点私房钱,你拿着路上用,千万别跟我客气!”

这是在羞辱人吗?这是在打发要饭花子吗?赵匡胤也是个要脸的人,他堂堂的未来君王,怎么可以在金钱面前丢面子!他默默拿起了桌子上的钱,连说感谢,红着脸走了……

历史告诉我们,在你没有实力的时候,不要太在乎面子,毕竟面子再金贵,它也不能当饭吃。

赵匡胤走出了王府,生活的艰辛让他动了打道回府的念头,重要的是,他想老婆了,可是,就这样落魄还乡,以后在人前还怎么抬得起头?要是邻居大妈没事就在爸妈面前念叨谁家孩子在外面混得多么好,自己还不羞臊死了?

“男子汉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怎能太过儿女情长!”这样想着,赵匡胤决定——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几经辗转,赵匡胤投到了郭威帐下,成为柴荣的小弟,从而引发了“契丹人脑子又进水”事件。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时间来到了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这一天,边关告急——契丹人又在大冬天打过来了!

宰相范质大喊一声“哎呀咋办”,感觉满朝文武只有赵匡胤能解燃眉之急。于是,两个人之间出现了下面这段对话:

范质:“赵兄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们大周上上下下可都看着你呢!”

赵匡胤:“老范你别跟我扯,这仗谁打能赢啊?大周上上下下也看着你呢,你行你上吧!”

范质:“爷的嘴皮子是用来辅佐皇上的,不是用来教育你的,就问你去不去!”

赵匡胤:“去是不可能去的,这辈子也不可能去的!”

范质:“这是肉眼可见的丰功伟绩,赢了你就是当朝第一,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赵匡胤:“多大的功绩有命重要啊,不可能去。”

范质:“你信不信,再说一句不去,我让皇上赏你全家一块坟地!”

赵匡胤:“哎呀!我去!”

——明明心里想得到,嘴上却说俺不要,赵匡胤简直不要太奸狡,这一招“欲擒故纵”用得实在是高!

紧接着,赵匡胤再拿一滴血——趁火打劫!

“范哥,我兄弟这么少,你是打算让我送人头去吗?”

——这是在“趁你病,要你兵”,范质和小皇帝心里门清,然而,他们仍愿意相信赵匡胤仅仅是要一点兵。

就这样,打着为国御敌的大旗,赵匡胤将军权要到手里。

话说赵匡胤带着兄弟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一个叫陈桥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走了。干什么呢?喝酒!——我可是醉了,你们想干什么看着办吧!

结果,这酒喝完,士兵就哗变了,众人手持兵器威胁赵匡胤,表示我们一致要求由你来做皇上,带领大家伙和谐稳定奔小康,这个位置你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

赵匡胤心里非常难过,说弟兄们你们这是在毁老赵节操啊!我赵匡胤深受先皇器重,如父如兄,我怎么能做出如此丧尽天良、厚颜无耻之事呢?再说你们看看,我这连个皇袍也没有,明显不被老天认可嘛……

在一片混乱中,赵光义、赵普和一众兄弟“呼啦”甩出一件黄披风,往赵匡胤身上一披:“诺,皇袍有了,现在你赶紧顺应天意吧,谁再扯皮是小狗!”

事情发展到这里,赵匡胤也只能一脸不愿意地接受兄弟们的好意,大军山呼万岁,气势直冲天际。

也许、可能、大概,赵匡胤当皇帝的那一刻,军威气势实在太吓人了,辽国人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王霸之气,面都没敢露就退了回去。

赵匡胤返回京都,在苻太后面前号啕大哭:“嫂子啊,不是兄弟不是人,实在是弟兄们太犯浑!”哭够了,他拿出一份禅让声明:“那什么,嫂子,你快让大侄子把这个签了吧。”

群臣纷纷捂脸: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话说老赵你能不能搞点有新意的东西啊?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政变并没有什么腥风血雨,赵匡胤虽然不仗义,但心底终究还保留着一丝仁义。

有人建议把柴家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赵匡胤深情告白:“柴大哥待我不薄,夺人家产还要杀人妻小,哥们我真的做不到!”随即给柴家颁发了一部丹书铁券,并立下誓言:“只要赵氏执掌江山,柴氏子孙寻常死罪可免,即便谋反,也要让他们死得体面。”

得益于赵匡胤的精湛演技,北宋踩着后周的肩膀迅速崛起,赵匡胤也被誉为史上难得的仁义皇帝。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尸横遍野,更没有血染河山,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达到了改朝换代的效果,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当然,杠精们不会这样看,他们会觉得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震慑的结果,然而,兵权、实力这些绝对力量,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是怎样一种成功,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政治水平,能够将大事化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单从这一点上说,赵匡胤绝对强过李世民。

喝完这杯酒,哥几个就退休

赵匡胤虽然几近完美地夺取了后周江山,然而,他最近有点烦。

朝中那些后周遗老尽管迫于压力愿意尊他为帝,但实际上心里并不服气,于是逮着机会就怼他两句,赵匡胤当然很生气,可是生气又能怎么办呢?大家以前都是老同事,真把这些人全都咔嚓了又不是赵匡胤的性格。算了,不想了,打猎去吧。

来到猎场,赵匡胤让大伙都丢下随从,说是跟老哥几个重温一下当年纵马驰骋的场景,众人欣然领命,跟着老赵一路狂奔,来到密林深处,老赵倏然勒住缰绳,点了点头:“嗯,这是个动手的好地方!”

众人惊恐:“赵……皇上,你想干吗?”

赵匡胤:“我没想干吗啊。”

众人诧异:“那你说这是个动手的好地方?”

赵匡胤:“我就想啊,你们是不是挺不服我的?要是不服,今天天气不错,地方我也选好了,你们就跟这弄死我,然后你们再选个皇上,大家觉得怎么样?”

众人:“皇上您别开玩笑了,我们哪有不服啊,我们心服口服无比佩服!”(你小子可别虚头巴脑了,谁不知道你特别能打啊!)

赵匡胤:“那既然这样,以后别在我面前装了,知道不?兄弟我也是要面子的!”

众人:“必定、一定以及肯定!”

于是君臣几个非常愉快地一起玩耍,带着猎物融洽无间地一起打马回家。

然而没过多久,赵匡胤又心烦了,这次情况还比较严重,导致他食不知味,连续失眠。

宰相赵普大殿之上望着老赵失去光泽的脸、深深塌陷的双眼,忍不住在心里琢磨:“皇上这是怎么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他憔悴成这个样子?”

正百思不得其解之际,赵匡胤突然说了一句:“赵爱卿,下班你先别走,中午陪朕喝两杯。”

酒桌上,赵匡胤长吁短叹:“普啊,朕最近老是失眠心悸,盗汗如雨。”

赵普:“皇上,您这是需要补补身体了吧!”

赵匡胤狠狠地白了赵普一眼:“朕的意思是,最近有些事搞得我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赵普:“皇上,老臣当年偶得一民间偏方,贴肚脐,治痔疮,效果特别棒!”

赵匡胤:“赵普,你去,把朕那把精致可爱的小斧子拿来!”

话锋一转,赵匡胤很认真地说道:“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从朱温称帝到我大宋立国,皇帝跟割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一茬,死神的镰刀就从来没有停止挥舞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赵普一听,心下了然,原来皇上这些天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是担心黄袍加身的类似事件再度重演啊。想到这里,赵普捋了捋胡须,分析道:“皇上,依微臣看,唐末以来城头频换大王旗,主要是因为军人权势太大,大到了可以以臣欺君的程度,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

赵匡胤脸色微微不好,赵普连忙又说:“陛下您不一样,您是盛德之下众望所归,被弟兄们绑架入京,郑王(柴宗训)见您雄姿英发、雄才伟略、雄远气度,雄厚天资、德才兼备、德高望重、德厚流光、德艺双馨,自感弗如、自惭形秽、自愧不已……”

赵匡胤手起斧落,猛一砸地:“别拍了!说正事!”

赵普正经了一下神色,继续说道:“这个办法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逐步削减军队领导的权势,限制他们的军需,将精兵统统皇有化,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赵匡胤狡黠一笑:“赵普,你这个主意非常不错,你真坏!”

赵普:“皇上,不瞒你说,我感觉自己好像变身成了一种羊。”

这天,赵匡胤把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哥们叫到一起,说大家好久没聚了,今天聚聚,就是简单聚聚,不谈公事。

众人欢聚一堂,赵匡胤长吁短叹:“亲们,朕最近老是失眠心悸,盗汗如雨。”

石守信:“皇上,您这是需要补补身体了吧!”

赵匡胤狠狠地白了石守信一眼:“朕的意思是,最近有些事搞得我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王审琦:“皇上,老臣当年偶得一民间偏方,贴肚脐,治痔疮,效果特别棒!”

赵匡胤:“呵呵,那什么,喝酒,老王你赶紧干了,干啥呢?养鱼啊!”

酒过七八巡,众将微醺,赵匡胤开始回忆往事:“话说当年,老赵我硬是被你们这帮混蛋逼着抢班夺权……”

石守信:“这话是真的,确实是兄弟们逼的。”

高怀德:“讲真,大哥你当时老为难了,我看着都心疼!”

此话说完,赵匡胤话锋一转,寒气上脸:“那如果有一天,你们的小弟也逼你们造反呢?”

众将瞬间感到一股杀气在蔓延,马上跪成一片,大家都泪水涟涟:“皇上,我们都是粗人,压根没想到这个事儿啊,皇上您快给我们指一条明路吧!”

赵匡胤脸色一缓,很是委婉:“如果哥几个自己想退居二线,老赵我绝不强人所难,哥几个回去以后,我保证大家有房有妾还有田,家里银子花不完,快快活活颐养天年。”

赵匡胤话音一落,有几个玻璃心的当场就号啕大哭:“皇上你有话一口气说完啊!我们还以为今天就要寿终正寝了呢!”

大家见惯了当皇帝的卸磨杀驴,卸完磨把驴供起来的还是头一回见,心里都有一种“赚到了”的美好体验。

于是第二天上早班,大宋的武将们“哗啦”一下病倒一片。

石守信:“皇上,我有病!我得了一种一上班就头疼的病!”

王审琦:“皇上,看样子就知道,我也病得不轻!”

高怀德:“皇上,我药不能停!”

张令铎:“皇上,你能不能让高怀德把药分给我一点……”

……

赵匡胤故作惋惜,一脸不愿意地批准了大家的辞职申请。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史上难得一见的精彩表演。

过了一段时期,又有一些节度使来京朝见,赵匡胤在御花园举行盛宴,他定睛一看:嘿,这不王彦超吗?!瞬间来了“逗你玩”的心情。

赵匡胤和下属们简单寒暄了一番,便笑着问王彦超:“王爱卿啊,朕当年饥寒落魄,下了好大决心才厚着脸皮去投奔你,你为啥用那么点钱就把我给打发了?朕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啊!”

王彦超当时就跪了:“陛下,庙小装不下大菩萨,浅水如何养神龙?我那一亩三分地,自然供养不了九五之尊,这是上天的安排,不是我王彦超这种凡夫俗子能决定的啊!”

赵匡胤本来也没想真和王彦超计较,呵呵一笑,此事翻篇,大家干酒。王彦超偷偷抹了一把冷汗:幸亏我活到这个年龄有了该有的机智。

觥筹交错,酒至半酣,赵匡胤对着众人又笑了:“诸位爱卿啊,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事务那么繁忙,你们年龄这么大,还要你们做这种苦差事,朕实在有点于心不忍啊!”

王彦超端杯的手微微一抖,迅速稳定心神,马上接口道:“陛下,我这岁数一大就特别爱忘事,留在这个位子上真心不合适,希望陛下恩准我辞职。”

赵匡胤故作为难:“哎呀,朕的江山还得靠你帮衬着呢,你怎么忍心丢下朕一个人受此大累?不过既然你去意已决,朕也不好强人所难,准了!你放心,朕保证你有一个幸福晚年。”

也有人不知趣,唠唠叨叨地把自己的经历夸说了一番,说自己立过多少多少功劳,听得赵匡胤直皱眉头,说:“你们这是给后周立的功吧,跟我大宋有什么关系呢?”

这话信息量就大了,自然没有人依旧不知死活。

这是赵匡胤第二次杯酒释兵权,第一次他解除了身边潜在的造反威胁,从此大宋的主战兵团都被皇帝抓在手里;第二次解除了藩镇自立的危险,这时他的军事力量足以威慑那些战将,这些人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屈服,况且赵匡胤并没有亏待他们,算不得狡兔死走狗烹。

解除了身边的潜在危险,赵匡胤忐忑依然,又琢磨出许多新规矩来保障安全。

比如,将调兵权、管兵权、统兵权三权分立。三衙管兵,枢密院调兵,皇帝统兵。三衙、枢密院两位大佬互相监管,皇帝只手遮天。

那么,将军干什么呢?士兵们也是无比蒙圈——谁是我们的将军?

在宋朝,讲究的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赵匡胤让学霸去军队当老大,让武将去努力学文化。脑补一下,画面是不是很奇葩?

如果需要和人打架,赵匡胤才将部队交给武将统辖,一干完架,还没暖热的兵符立马就要还给学霸老大。武将在宋朝的存在感,简直催人泪下。

按照赵匡胤的设计,若无战争,军队的将领基本就是光杆司令。若某一天,大宋突然出现战况,将领才被空降到某一支队伍前:诺,这支队伍暂时归你管了。

而迎接这位将领的,恐怕只能是一些缺乏信任、保持距离的情感反应。一场战争结束,当他好不容易和队伍擦出一点情感火花,刚和下属热络起来,兵符就交回去了,下次打仗,他又被空降到了另一支队伍。

就这样,将领和军队被彻底分割,所有的军政大权其实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军人想要造反,极难!

然而,三权分立对于巩固皇权固然有利,弊端却也很明显。在赵匡胤重文抑武的政治思路下,宋朝的战斗力就好比钢铁侠。你以为很猛吗?不!这家伙要不是有钱!有钱!有钱!不知道早让人干死多少回了。

不过,战五渣并不可怕,因为总有人比你还要战五渣。

荆南、湖南,快到朕的图上来

赵匡胤大刀阔斧地整治完自家军人,就想让自家军人去大刀阔斧砍别人了,那么问题来了——先拿谁祭首刀?

要知道,五代那些小国虽然个个体质娇柔,但想要轻易推倒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大家都在乱世里混了这么久,能够割据一方,裂土称王,谁还没有一套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呢?

赵匡胤最想试刀的当然是北汉,可是北汉现在着实动不了,毕竟人家有他辽叔做靠山,真打起来,以自家目前的实力来说,极有可能会翻车。

南面那些小国就更没法打了,你说你们大小也算一方枭雄,怎么就不能有点骨气呢?非得向我赵匡胤称臣进贡,这要是无缘无故打你们,天下人还不得说我赵匡胤不仗义?赵匡胤最怕别人说他不仗义了,一提“仗义”二字,他就忍不住想起柴荣。

这段时间,赵匡胤每天都愁眉不展郁郁寡欢——朕就不明白了,现在是乱世啊!大家都这样和谐相处干吗?为什么就没有人出来搞点事情呢!

正当赵匡胤愁得头发一薅一大把的时候,有个爱搞事情的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叫张文表,是湖南军阀大佬周行逢的拜把兄弟,就和赵匡胤那个“义社十兄弟”是一样的关系。事实证明,赵匡胤的担心是完全合理的,在五代十国,这种曾指天发誓愿为兄弟两肋插刀的磕头弟兄,在权欲面前往往最容易成为插兄弟两刀的那个人。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周行逢撒手人寰,死前拉着10岁幼子周保全的手说:“如果张文表作乱,就让杨师璠平叛,如果杨师璠搞不定,再去找赵匡胤。记住,不到万不得已……”话没说完,他就去了。

周行逢果然料事如神,他死之后,张文表和当年的赵匡胤如出一辙,觉得人家孤儿寡母好欺负,就兴兵作乱。

有了父亲的死前叮嘱,周保全反应迅速,他一面给手下将士们临阵打气,一面派杨师璠出兵讨伐张文表,但病急乱投医的他同时也犯下了一个无法挽救的大错误——火速派人向赵匡胤求援。

赵匡胤接到湖南方面的求救信,乐坏了,这真是刚想挖墙脚就有人送锄头啊,然而,作为一个野心家,赵匡胤想要的可不止湖南一省之地,荆南(今湖北一带)那个地方他也是越看越喜欢!

但是,别人一求就答应,是不是显得太好说话了?赵匡胤觉得,这个架子必须端一端,兵法上不是讲了吗,要欲擒故纵!所以尽管湖南方面一再求救,老赵就是按兵不动,直到次年正月,他才让慕容延钊和李处耘领兵出征,并面授机宜,说你们到了荆南就这样这样……

两位将军齐齐点头,都觉得皇上简直——蔫坏蔫坏的。

慕容延钊和李处耘到达襄阳以后,马上联络荆南军头高继冲,对他说:“荆南王啊,你肯定也知道吧,湖南那边现在内乱闹得很厉害,周保全那娃娃向我皇求救了,我皇仁义,不忍心看他们孤儿寡母受欺负,就派我们过来帮一帮忙。我们寻思去湖南从你这里走肯定最近啊,这么地,我们借你道出个兵,顺便你再派点弟兄给我们撑撑场子,睦邻友好嘛,你也不能坐视不管是不是?”

荆南君臣估计当时心里都得骂娘了——你们这群混蛋拿谁当二百五呢?合着我们荆南人民都不看书?都不知道假途灭虢是不是?

然而,心里骂归骂,脸上还得笑哈哈:“二位将军说得是,皇上英明!就按咱家皇上的英明决策办,就这么办!”——这就集体归顺了,没办法,不归顺肯定要被团灭啊!

宋军兵不血刃拿下荆南,大军继续向湖南进发,誓要挽救湖南人民于危难之中。

然而,由于赵匡胤之前端架子端太久,装过头了,导致杨师璠先他一步擒杀了张文表,湖南内乱基本平定。

但是赵匡胤觉得,作为一个仗义的人,必须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于是大军继续向湖南挺进。

湖南君臣慌了,赵匡胤这心,路人皆知啊,不行,千万不能让他们过来,于是赶紧派人到边境犒劳宋军,一边猛夸宋军仗义勇猛,一边小心翼翼地表示:“得天朝大军仗义出手,张文表那逆贼已经身首异处了,剩点顽固余孽我们自己就能搞定,怎敢继续劳烦王师?要不……王师就先回去吧?这有点银子,给兄弟们买酒喝,来,拿着,拿着……”

宋军瞬间愤怒了!我们千里迢迢就为了讨点酒喝?你们招之则来,挥之则去,把我们当什么了?不行,出来混一定要讲信用,说帮人帮到底,就一定要帮到底!

周保全这孩子你别看他小,但他豪气冲云霄,紧急召开一个内部会以后,当即做出决定:不能怂,跟他们干!

于是“好心好意”要帮人的宋军和“不知好歹”拒绝帮助的湖南军展开了一场血战。李处耘对于周保全等人拒绝接受帮助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慨,决定向他们展现一下大宋军队的风采,便在一场激战过后,从俘虏中挑选出几十个胖小伙,把他们分而食之……食之……

湖南军民眼见宋军食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产生了极大不适,浑身发软,无力再战,只能弃城而逃,周保全没逃多远便被宋军捉住,湖南正式纳入了宋朝版图。

宋朝拿下荆南、湖南,也就占据了长江中游,顺流而下可击南唐李氏,逆流而上可攻后蜀孟氏,向南可直扑南汉刘氏。由此,赵匡胤开始了他终结五代、一统十国的征程。

朕灭后蜀,真不是为了花蕊夫人

赵匡胤以迅雷之势拿下“两南”,给周边国家造成了极大恐慌,大家都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准备抱起团来和宋朝大干一场。然而,宋朝在折腾一番以后,就按兵不动了。

正当大家狐疑不解,完全搞不清赵匡胤是什么状况时,宋朝宣传部门开足马力为自己制造国际舆论:

前段时间,我方的正义行动给诸位造成了一定困扰,在此,向诸位深表歉意。

我方认为,必须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众,以消诸位疑虑。

事实上,在荆南、湖南的问题上,并非我方故意制造争端,发动战争,实乃两国内乱严重,致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皇本着济世救人的大慈悲,不忍见苍生受难,故而派遣部队接管两地,还两地人民平安生活。

再次声明,我方将全力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诸位只要不主动向我大宋挑起争端,我大宋保证秋毫无犯。

——然后南唐、后蜀、南汉等国听着听着,就信了……他们把跳到嗓子眼的心又慢慢放回到肚子里,然后开始大力折腾自己的国家。

后蜀此时的领导人叫孟昶,是一位中年文艺大叔,孟大叔年轻时也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开疆辟土,使后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他重视教育,与民休息,仁慈治国,将后蜀建设成了五代十国中唯一人民安居乐业的乐土。

如果孟大叔能始终如一地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他在中国历代帝王谱中一定能获得个不错的排名,可惜孟大叔在爱民的同时,思想堕落了。

历史上,皇帝的特权之一就是看上了谁家姑娘,都可以无条件地娶回家,孟大叔在这方面就毫无底线,他恨不得全四川的美女都属于自己,完全不考虑广大剩男兄弟的痛苦感受。谈情说爱之余,孟大叔就喜欢带着他最钟爱的花蕊夫人去郊外飞鹰走马、鞠球射猎,生活越来越恣意,越来越奢侈淫逸,乃至后来,孟大叔连上厕所都要使用私人订制的七宝小夜壶,要是不看着那七颗闪闪发光的小宝石,他大概就厕不出来。

有一说一,孟大叔虽然荒淫得很可以,但他的确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国家在他的领导下富得流油,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国内几乎没有动乱,凭借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天险,孟大叔心底并不惧怕赵匡胤。当然,他也没有多少野心,原打算就这样偏安一隅,和他的女人们、百姓们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然而,赵匡胤以无耻手段迅速拿下“两南”之后,孟大叔有点虚了,他觉得与其等着赵匡胤玩死自己,不如先发制人,于是他决定,向赵匡胤的死对头北汉寻求合作,把敌人的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然后一起出兵打垮赵匡胤。

然后,他就极可悲地被自己的信使给出卖了……

赵匡胤拿到孟昶意图联结北汉的密信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孟昶啊孟昶,你对我真是太够意思了!我正愁找不到理由攻伐蜀地呢,你就给我送了这么大一个礼!”当即下令,集结军队,杀向四川。

孟大叔得知宋军杀来的消息以后,不惧反笑:“哈哈哈哈……赵匡胤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川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子弟十万兵,你宋军来得了,不一定回得去!”当即下令,集结部队,准备反攻。

谁也不知道,孟大叔到底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强大的自信。大概,是因为王昭远吧。

王昭远是孟大叔年轻时的亲密伙伴,因为懂得投皇帝之所好,逐渐被委以军国重任,蜀国军政大事,全凭王大人做主。结果,后蜀近30年的国泰民安,导致这哥们出现了一种幻觉,觉得这一切都是他王大人的功劳,因此常自比蜀汉丞相诸葛孔明,整天琢磨效仿孔明北伐中原。

因此,当王昭远听闻宋军大举来犯,他大乐——这不是正愁没有招,天上掉下个黏豆包吗?我王孔明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在他的鼓吹和极力怂恿之下,孟大叔也是自信心爆表——赵匡胤,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过来!

誓师大会上,王孔明手持铁如意,调兵遣将,颇有诸葛风度,他的发言也颇为慷慨激昂:“同志们,我主仁慈,绝非软弱,赵贼狂妄,欺人太甚,川蜀男儿,自古血性,犯我蜀者,虽远必诛!今天,我王某得皇上信任,挂帅三军,为报我主隆恩,必同大家一起反杀宋军!来,举起你们的右手,我们一起立下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宋贼终不还!”

孟昶:“干死他们!”

而宋朝这边更是斗志昂扬,将士们一听要打后蜀个个如狼似虎——话说四川可是个好地方啊!粮多钱多美女多,老大吃肉我们喝汤也行啊!赵匡胤为了激励士气,还特意官宣:“这次打后蜀,地盘归朕,其他东西你们随便分!”此言一出,宋军战意瞬间飙升10010个百分点。

这种情况下,蜀宋两军相遇了,一方30年来未起干戈,武艺已消磨,一方不时刀头舔血,状如疯魔,结果,什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都成了摆设。王全斌、刘光义率两路大军势如劈竹,长驱直入,狼狈奔逃的王诸葛忙向孟昶紧急求援——大哥,快救我啊,兄弟这回踢铁板上了!

孟昶此时同样状如疯魔——你不是必能反杀宋军吗?你不是不破宋贼终不还吗?我现在也不让你反杀了,你凭借有利地形给我守一阵子,让我联系一下北汉行不行啊!但是,那是不可能的!宋军一路平推,后蜀危在旦夕。

千钧一发之际,孟昶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太子孟玄喆,单看这名字,就有一股霸道之气油然升起对不对?然而,我们都想多了。这家伙比王昭远还不靠谱,他带了几十名姬妾随军同行,这是去打仗吗?打情骂俏还差不多。结果刚刚攀山玩水走到一半,一个炸雷把他劈得外焦里嫩——王诸葛大人又一次被宋军碾压了!这次连蜀国最后一道屏障剑门关都给丢了!

孟玄喆动若脱兔,以比来时快几倍的速度飞奔回了国都,刚刚为儿子倒过壮军酒的孟昶顿感不妙,慌忙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爸爸,王昭远那老匹夫把剑门关丢了!”

孟昶双眼一黑,险些晕倒:“天亡我大蜀啊!”

“爸爸,你先别急着晕,我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孟昶诧异了:“都到这个地步了,还能有好消息?”

“是的爸爸,幸亏你儿子我够机智,我把从剑门关到国都这一路上的粮草物资都给烧了,宋军见抢不到东西,也许自己就退了!”

孟昶两米长的大刀拔了出来,又收了回去,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实在不忍下手,可是,一口老血仍然差点喷出——你把军需物资全给烧了,让你老子我拿什么去抗击宋军?!生此脑瘫,天亡我蜀!天亡我蜀啊!

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蜀广政二十八年,正月初七,蜀国降表送入宋军主将王全斌中军大帐,王全斌从出征到平蜀,不过用了66天而已,全天下最富饶的地盘就此划入赵匡胤名下。

天,异常地阴郁,冷风阵阵,这年3月,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在赵匡胤的要求下,离开了昔日风花雪月的成都,老百姓夹道相送,追随孟昶的船舸一路哭送300里,将满腔悲戚与不舍,泣作江水一去不返的蜀王滩。

后人有诗云:全家万里去朝天,白马千官更执鞭。痛哭国人怀旧德,蜀王滩下送归船。

孟昶身着素服,立于船头,远望故民,老泪纵横。执掌这片河山近30年,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自己的东大门。只是自此一去,有生之年不知能否再归故土。

孟昶内心惶惶,对自己的未来不敢抱有奢望,虽然赵匡胤信誓旦旦,许诺与孟氏一族共享荣华,可帝王之语,又岂可轻信?大约40年前,前蜀后主王衍也曾得到李存勖的许诺,结果还不是被一纸皇命灭了门。

孟昶失魂落魄来到开封,出乎意料,竟然受封秦国公,这个待遇还不错,他本想与刘禅一样得过且过,乐不思蜀,奈何他没有刘禅那样的好福气。

赵匡胤早就听说孟昶宠妃花蕊夫人天香国色,艳名远播,才艺双绝,那还等什么,赶快召见啊,省得美人说我老赵不懂如何待客。

素衣花蕊,款款而来,赵匡胤看得眼珠子差点飞了出来,尝闻花蕊善诗,便请她献诗一首,花蕊轻启朱唇,如怨如诉: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哪得知?

四十万人齐解甲,

并无一人是男儿。

武夫老赵哪见过这种才气与风情,当下便将花蕊留在宫中,与其促膝长谈。7日后,孟昶不知何故突然寿终正寝,赵匡胤不忍孟昶遗孀无人照顾,善心大发,将花蕊正式纳入后宫。

有人说,自从赵匡胤与花蕊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坠入温柔乡中,懈怠朝政。为了让老赵越发昏庸,孟昶注定要丢掉性命,这是赵光义的决定。听说开封府里那位程德玄,对药理甚是精通。

有人说,赵光义射杀花蕊,根本不是为了让哥哥以社稷为重,而是花蕊在立储问题上,与赵光义起了纷争。

孟昶死了,花蕊也死了,有关于此的是是非非,永远成了不解之谜,赵匡胤的心情想必也是非常沉重,做皇帝这件事,比他想象中难太多了!

我们四川人,绝不是好欺负的!

平定蜀国,赵匡胤一如既往地塑造人设:释放俘虏,开仓济民,给蜀中百姓减免租税,下调盐价,修葺蜀地帝王、名士的祠庙、坟墓。他的善后工作做得面面俱到,加之平蜀迅速,破坏较小,民心很快安定下来,川民们开始觉得,这个皇帝似乎也不错。

可惜,这种好感没维持多久,进驻蜀地的宋军就把川蜀民众的反抗热情点燃了。问题首先出在王全斌身上。

王全斌平蜀一战,名扬四海,但他并不高兴,相反,他此时顾虑重重。

他想起了白起、韩信、邓艾、钟会等老前辈,他觉得自己的呼吸越来越沉重,他现在正考虑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

他又想起了汉丞相萧何——要避祸,就贪墨。

王全斌有些犹豫不决,毕竟这一“贪”,政治前途也就跟着毁了,然而,当他看到皇上派来的心腹监军王仁赡时,他终于不再犹豫了——还有什么比命更重要?就这么干了!

从这天起,王全斌拉上王仁赡日夜笙歌,任凭手下夺财劫色,一概不问。反正皇上说了,他只要地盘,其他东西大家平分……

此时,赵匡胤坐在殿中,想起自己说过的话,心里就不踏实——王全斌、刘光义应该不会乱来吧?应该不会吧,这二位平时看着挺靠谱的,况且王仁赡、曹彬还在呢!

曹彬气炸了!王全斌的手下越来越无法无天,日夜滋事,奸淫掳掠,这样下去,蜀中百姓必反!可是,最有资格阻止王全斌的刘光义却坐在一旁吃瓜看热闹。

曹彬忍了又忍,实在无法再忍,跑进王全斌帅府,请其班师。王全斌喝得酩酊大醉,大手一挥:“不回!”王仁赡则在一旁阴阳怪气:“你刘光义的监军,还管到我凤州路的头上了?”

曹彬心说,爷也不想越俎代庖,可谁让你王仁赡占着茅坑不如厕呢?

事实上,用王仁赡做监军,赵匡胤也的确有他自己的小心思。川蜀地偏,山高皇帝远,赵匡胤也担心军中有人趁机搞割据政权。王仁赡这家伙有特务工作经验,称得上是赵匡胤的心腹密探,有这个背景在,军中大将都对他颇为忌惮,正是制衡将帅、约束军纪的不二人选。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之前李处耘作为监军与慕容延钊平定“两南”,二人发生矛盾互相攻讦,老赵偏帮慕容有失公允,李处耘受罚被贬反而成了王仁赡的前车之鉴,他一改“大内密探”本色,不敢再对主帅行监管之职,甚至亲自加入了抄掠的滚滚人潮。

这不,此时王仁赡便盯上了一块看似可口的肥肉——原后蜀成都巡检使李廷珪。宋蜀交战时,李廷珪曾被委任为副帅,跟随脑瘫小王子孟玄喆援剑门、烧军资,这就算让王仁赡抓住小辫子了,一再表示要秋后算账。李廷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转着转着就转到了宋将康延泽的房里。

康延泽不愧是做过监军的人,非常明白王仁赡的想法,就给李廷珪指了条明路:“王大人也不是非要针对你,就是最近手头有点紧,身上有点火,你设法帮他宽宽手、泻泻火,他身心一舒坦,就什么都忘了。”

然而,李廷珪虽然是个庸官,但他并不是个贪官,他自己日子都过得非常节俭,哪有余资去孝敬王大人呢?可是为了保住项上这颗人头,李廷珪只能厚着脸皮求遍亲朋好友,总算凑了些金银珠宝让四个姑娘代劳送到王大人房里,这事儿才算翻篇。

王仁赡抛砖引玉,宋朝驻蜀官员们纷纷效仿,原蜀国官员中渐渐兴起了这样一条潜规则——要保命送银子、送姑娘,于是大家抢着送礼,破财免灾,赵匡胤处心积虑架起的人设就让他的手下这样给玩坏了。

眼看要坏事,赵匡胤火速派出除赵普外朝中最有能力的一批官员赶赴蜀地,让他们担任知府、知州、通判,拯救危局,希望他们能够把失去的民心重新夺回来。

按理说,王全斌犯了这么大错误,赵匡胤应该停他的职,命他回京反省,但事实上,赵匡胤又不得不把他留在成都。

一方面,蜀地的局势已经开始动荡不安,要保证蜀地安定,伐蜀部队就不得不留在当地继续震慑,而要保证部队稳定,主将就不能随意更换。

另一方面,王全斌心知自己犯下大错,必然深恐皇上翻脸,这个时候令其停职回朝,万一他铤而走险了呢?就算他忠心耿耿,可他手下的人为了免罪,难道就不能再来一出黄袍加身?

因而,派去蜀地主导政治工作的这个人非常重要,他不仅要有雷霆手段,迅速拨乱反正,同时要有足够的能力恰当处理与王全斌等军队大佬的关系。换而言之,他既要从军队手中夺回蜀地管制权,又不能过度刺激王全斌等人,这事儿,很难办!思来想去,赵匡胤觉得除了赵普,只有宰相助理吕馀庆堪当大任。

吕馀庆空降成都府,惊出了王全斌一身白毛汗,他知道自己这次把事情搞大了,自污保命也要有个限度,太污了照样没命。王全斌庆幸自己的脑袋还在,想着不如称病回京面圣,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同时去给皇上唱一出苦情戏,皇上是个念旧情的人,应该能给自己留条活路。可手下人告诉他——“你要是自己跑回去了,那可就是擅离职守了!”这也太折磨人了!

这厢,赵匡胤为防止蜀兵暴乱,下令将原蜀国将士全部调往开封,并补偿给每位士兵一笔可观的“搬迁费”,王全斌不知道是怎么理解圣意的,竟然认为这是皇上给兄弟们的犒赏,于是又给私自克扣了,并且放纵手下虐待俘虏。

川蜀男儿的血性被彻底激发出来,降兵们走到绵州,终于反了,拉住原文州刺史全师雄非要他当主帅。谁让你名字起得这么威武霸气呢,全师雄壮,你不当谁当。

全师雄本来真的没有造反之心,这哥们美滋滋地一心想前往开封领赏,去更高的平台谋求更大的发展,没想到一时不慎就成了造反领袖,正当他想方设法准备脱身的时候,家中传来噩耗——你全家都让宋军杀了,你闺女也让人不文明了……

无耻!下流!禽兽!——全师雄嘶声怒吼,怒发冲冠。

这位无耻下流的禽兽叫朱光绪,是王全斌的小兄弟,王全斌原本派他去招安叛军,可他看全师雄的闺女长得周正,非要不文明,人家不从,他就杀人全家,然后继续不文明。

悲愤到无以复加的全师雄真的反了,他振臂一呼,全蜀愤怒,十万军民齐暴动,川蜀男儿共复仇,星星之火瞬间成了烈焰燎原。

王全斌被川蜀军民熊熊的复仇怒火包围着,他被烧昏了头,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震慑方式——杀人!杀叛军吗?不,叛军他一时杀不了,于是他决定杀成都的降兵。2700名投降川军,顷刻间化为冤魂,他们甚至干出割掉民妻胸部的勾当!王全斌军团彻底沦为了一群禽兽!也因为他们的禽兽行径,造反的蜀人拼死抵抗,死也不降。

赵匡胤不得不再派重兵入蜀,支援王全斌,镇压造反军民,同时,立刻开启危机公关。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赵匡胤公开处理了一众犯错的宋军将领,该诛杀的诛杀,该降职的降职,王全斌被贬,死前方得复职。同时,赵匡胤三次降旨封赏原蜀国官僚将士,七次下诏减免蜀地赋税,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宋朝在蜀中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永远带着抹不去的污点。

虽然两年后,叛军全部剿清,军事要地,赵匡胤到手了,十几年都用不完的财富,赵匡胤也到手了,但蜀人的心,却随着孟昶的死,王全斌的错,赵匡胤有生之年也无法到手了。而蜀人又将这份仇恨暗中酝酿了整整30年,30年后,他们掀起了一场更大的暴乱。

南边那个汉,皇帝很荒诞

平定后蜀之乱,大宋的国力又得到了新一轮的膨胀,隐隐间已经有了睥睨天下的王霸之气。赵匡胤得蜀望江山,将下一个军事目标对准了北汉。

北汉这些年受尽了夹板气:一方面赵匡胤对他虎视眈眈,时时要以重兵防范;一方面辽叔总来支钱,从来不还。北汉第三任国主刘继恩在这种又惊又吓又憋屈的生活氛围之中,活生生就把自己憋屈死了。

赵匡胤得到消息,一拍大腿:机会来了!于是点齐兵马,趁北汉皇权交接政局动乱之际,果断杀了过去。

本来宋朝君臣都觉得,现在的北汉就是小菜一碟,想吃他简直不要太容易了,毕竟彼此如今的差距在那摆着呢。谁承想,北汉竟然在他辽叔的帮助下,又一次硬扛了过去,赵匡胤又气又着急,但也拿人家没有办法。

踢到铁板的赵匡胤没有裹步不前,停止军事扩张的步伐,北边不亮南边亮,既然北方不好打,咱们就先打南方嘛。要知道,南边那个“汉”,皇帝很淫乱。

南汉此时的皇帝叫刘鋹,刘鋹刚继位的时候挺正经,皇帝做得有模有样,但可能是当皇帝太快活了,玩物丧志,就变得越来越不正经了。

他的不正经除了男女关系极度混乱以外,还在于他对下属的看法,他觉得有老婆的人一定会儿女情长,无法对自己百分百忠心,所以大量重用宦官。后来他觉得这样还不够保险,又下了一道奇葩的死命令——凡中进士者,欲要做官,必先自宫。窃以为,他是不是觉得,每少一个男人,自己就少一个竞争者?其用心险恶啊!

不过,虽然刘鋹的命令很不正经,但南汉的那些读书人似乎更不正经,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他们连男人的尊严都不要了,纷纷挥刀自残,以求皇上给自己一个好前程。于是,南汉满朝文武,成了清一色的自残者,鼎盛时期,宦官达到两万多人!

不仅如此,他还听信宦官们的谗言,把自己的弟弟全部杀死。朝中那些不愿自残,而且敢于和宦官对抗的能臣良将,也被他一一杀掉。

你说这个国家,跟谁对抗,他还能阳刚得起来?

后来,大概是刘鋹“满朝就我一个男人”的目的达到了,索性把国家往女巫樊胡子手里一交,自己到处寻花问柳,纵情声色去了!

彼时的南汉,那叫一个群情激奋、民怨沸腾,大家都觉得皇帝要是这么搞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全国都没有一个正常男人了!

现在,赵匡胤要打南汉,这不就是为民除害吗?别的不说,道德高点已经占据了,师出有名。不过,赵匡胤在开打之前,做出了一个别有深意的举动,他问此时的南唐国主李煜:“刘鋹那家伙太邪恶了,你看这国家让他整的,老百姓水深火热,我作为你们的大哥,想去解救一下受苦受难的南汉群众,从嘉你支持不支持啊?”

李煜当时就吓出一身白毛汗——大哥!你是想把“假途灭虢”的场景再重演一次吗?你现在和南汉都接壤了,想打直接过去打啊,你要从我江南借道去两广,那可就太说不过去了吧?但李煜敢这样质疑赵匡胤吗?他当然不敢,思来想去,李煜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他说:“皇上,你做什么事,我南唐都支持!”

赵匡胤笑了:“这样,你也知道哥哥我是个软心肠,我要直接打南汉,肯定会造成生灵涂炭,哥哥我于心不忍啊!从嘉你文笔好,你给刘鋹写封信,劝他停止罪恶,主动归顺吧。”

李煜心下了然,这老赵是怕我趁他出兵搞小动作,和南汉凑在一起对他不利,故意让我去当这个坏人,我这信一写,不就和南汉撕破脸了吗?但是不写行吗?搞不好他调转枪头先打我!罢了!罢了!死道友不死贫道!

于是李煜给刘鋹送去了一封文采斐然的劝降信——弟弟,你一天到晚不干好事,惹祸了吧,赶紧投降,留条小命。

刘鋹见信果然勃然大怒:“李从嘉你算老几?敢打扰你刘爷我延绵国祚,断交!赵匡胤!你也太小看我大汉帝国了吧,你知道我们有多少毫无后顾之忧的忠义人士吗?来吧,生死我已看淡,你找事咱就干!”

怒火滔天的刘鋹向南汉高级将领们下达最高指示:“亲爱的南汉全体将领们,拿出你们的神勇,给我一口气打到开封,阉了他们!”

南汉的高级将领们斗志昂扬,纷纷表态:“哎哟皇上,快消消气,消消气,可别把身子骨气坏了,心疼死咱家了。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咱家这就替您去教训赵匡胤那个臭男人,定然让他知道咱们姐妹的厉害!”于是南汉的高级将领们就款款而行地去了。

俗话说兵软软一个,将软软一窝,结果还用多说吗?

这时刘鋹真慌了:“快,找几个能打的去迎敌!”

“哎哟皇上,哪还有能打的,能打的不肯表忠心,都让您给杀了!”

“那快喊我的兄弟们过来,共保祖宗留下来的江山!”

“皇上,您的兄弟也没了,您忘了吗?您下的旨,一个没留!”

事到如今,别无他法,刘鋹只能祭出大招——他开始自我催眠:赵匡胤是个讲究的人,是个仁慈的人,是个脱离了权力欲望的人,他不忍心生灵涂炭,所以不会血洗我南汉,他只是个强迫症患者,他觉得自己湖南那块地盘不够完整,想把我手里湖南的几个州接管过去,阿弥陀佛么么哒,到手他就回去啦!

事实证明,刘鋹太天真了,赵匡胤这个强迫症患者,版图上缺少的可不止湖南那几个州,他觉得必须把南汉一并补进来,看着才舒服嘛!

刘鋹绝望了……

绝望之下,刘鋹找来十几艘船,装满金银财宝和美女,准备扬帆入海,寻一个远离战火的地方,再建立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国度,继续逍遥快活。结果,帆还没扬起来呢,船就被那些以自残宣誓忠心的官员们偷走自用去了。刘鋹走投无路,只好投降,南汉灭亡。

赵匡胤在开封接见了刘鋹,问他:“嘿,哥们儿,说说,你为啥亡国?”

刘鋹立马甩锅:“皇上你说我当初是君吗?我都没权,我算什么君,我只是个臣。权都在龚澄枢他们手里呢,他们才是君。”换而言之,坏事都是他们干的,与我无关!这作风,简直让人无法直视。

后来赵光义要伐北汉,宴请潘美等远征将领,刘鋹与一些已降宋的小国主都在场,席间他突然跳出来说:“陛下,大宋威武雄壮,皇上宽厚仁慈,我们几个僭越之主有幸成了大宋的座上宾,简直受宠若惊。现在陛下要御驾亲征,刘继元那小子一定手到擒来。臣在这帮人里是第一个归顺我大宋的,恳请陛下在凯旋之时,允许我手执梃杖作仪卫前导,在各国归降君王中做个老大!”

这马屁拍的,赵光义顿时心花怒放,对刘鋹大加赏赐。论无耻,刘鋹也真是无耻出了境界。

然而,就是凭着巧言令色和厚颜无耻,刘鋹得以一直没心没肺地活着,一直活到死,死后还被追封为南越王,对比国仇家恨的李煜,简直好太多了。

大哥,李煜认怂,别打了中不中?

拿下南汉,赵匡胤的心情倍爽,大宋目前的形势一片大好:

北汉虽然有辽国做靠山,但是辽主是不会无偿为北汉提供服务的,眼见他们一边勒紧腰带养军队,一边还要孝敬他们的大辽叔叔,完全入不敷出,估计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辽国倒是个硬茬子,不过前一段时间过来挑衅,不还是被我们英勇的大宋将士打老实了?他们不但没有再炸毛,相反还主动建交,耶律兄弟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浙江的钱弘俶,哈哈,这家伙早就是我赵匡胤的人了!

现在放眼天下,唯我……哦,差点忘了,江南还有一个“小李唐”。

那么,面对这种形势,李煜会怎么应对呢?李煜想了想,决定——我要再接再厉,将认怂修炼到一种没脸没皮的境地!

其实,南唐这些年来一直在认怂。李璟时,他们对柴荣认怂,柴荣让李璟往东,李璟绝对不敢往西,柴荣让李璟打狗,李璟绝对不敢撵鸡。

到了李煜,则更是将他爹的认怂主义坚持到底,不但大宋说啥就是啥,还坚定不移地对国内主战派进行打压。

公元972年,李煜下令:“打今个起,南唐各大部委全部改为厅级编制,各级干部全部降级使用。”

群臣一脸蒙圈:为什么啊?!

李煜微微一笑,“因为赵大哥的宋朝是部委编制,咱们做小弟的,怎么能与大哥平起平坐呢?我自己都降为省部级了,你们当然要跟着降了,难道你们还想与我平起平坐不成?”

大概李煜认为:三十六计,怂为上计!我都怂成这样了,你们还好意思打我吗?

然而,李煜也天真了。现在的大宋搞侵略,已经根本不屑再找什么借口了,以前南征北伐总要费尽心思让自己师出有名,那是做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让那些还没被灭掉的国家以为大宋不会乱来,因而麻痹大意,接着再温水煮青蛙。

但现在除了务必除之而后快的死对头北汉,就剩南唐了,赵匡胤还要演戏给谁看?于是直接向李煜发出了来自地狱的召唤:“从嘉,哥哥要祭天,你来,咱俩一起去呗。”

李煜彻底懵了:“大哥!我腰软腿软易推倒,你还不满意吗?大哥,你祭天缺钱你就说个话,弟弟我这就给你打钱过去。那啥,祭天我就不去了,你弟妹最近身体不舒服……”

赵匡胤又劝:“弟妹不舒服,你正好带她一起来啊,我这边有全国最好的医生,你快来,我等你,赶紧的!”

李煜看推脱不掉,索性也不找借口了:“小弟我对你不够好吗?你还想让我咋样啊?反正去是不可能去的,你想弄死我直接弄死得了!”

赵匡胤痛心疾首:“从嘉你怎么就不识好歹呢?不过哥哥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你看你向我提这么过分的要求,我都会如你所愿。”于是调集大军,征讨南唐。而浙江的钱弘俶也应声而起,与赵匡胤遥相呼应,对李煜进行两面夹击。

李煜不停地上书认怂、解释、求饶,但赵匡胤完全不看、不批、不回复,反正南唐这块肉,赵匡胤他是吃定了。

李煜眼见认怂无效,转过头去挑拨钱弘俶:“虎子,你人如其名,真虎啊!我南唐没了,你吴越能好吗?没事多看看书,有个成语叫唇亡齿寒!”

钱弘俶哈哈一笑:“你才虎呢,你全家都虎!我爹从小就告诉我,不争锋不露头,跟着大哥级的人物走,才能保证性命无忧。实话告诉你吧,我早是大宋的人了,皇上说了,灭了你南唐,保我吴越无忧!李煜你就别挑拨了,快省点力气写你的小艳词吧!”

插段后话。事实证明,钱弘俶这步棋真走对了。在征讨南唐的过程中,赵匡胤对钱弘俶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依旧让他做吴越国王,兼职天下兵马大元帅。赵匡胤一直到死,也没有再打吴越国的主意,钱弘俶和他的臣民们得以安稳地守着自己的国家,过着富饶的小日子。

赵光义不如他哥哥大气,所以赵光义登基以后,钱弘俶眼见情况不对,主动纳土归宋,因为没有消耗赵光义一兵一卒,因此待遇极好,先后被赵光义册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他的子孙也开枝散叶,不但个个官居高位,而且还与赵家结成了亲家。

成书于宋朝时期的《百家姓》,开头就是“赵钱孙李”,赵,自然是指宋朝皇帝赵氏、钱,就是吴越钱氏。钱姓能排在赵姓之后位居全国第二,可见其地位之高。我们翻遍中国历史,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比钱弘俶结局更好的亡国之君了。

书归正传,李煜挑拨无果,打又打不过,忙召集群臣开会,希望集众人之智商,研究出一个完美的退敌方案。

众人凑在一起,思来想去,都觉得以目前状况来看,自己的国家只在一个方面占据优势,那就是比大宋有文化!那么咱们能不能来个避敌锋芒,扬己所长,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呢?换而言之,咱们打不过他们,但咱们可以用知识碾压他们啊!

知识就是力量!就这么决定了!

于是南唐派出李煜之外最有文化的人出使宋朝,这个人叫徐铉,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善打嘴仗,精于抬杠,大家希望他可以把赵匡胤怼得哑口无言,良心发现,知错就改,主动退兵。

徐铉来到宋朝,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意是说:我们南唐把你们大宋当爸爸一样孝敬,你们怎么能翻脸不认人呢?你说,你们这样做仗义吗?从古至今,你们听说过爸爸抢儿子地盘的吗?就连野蛮的契丹人都没好意思这么干,你说,你们还有品吗?我家国主每天就写写词,礼礼佛,他就想在大宋的关照下当个快乐的江南宅男,你说,他有错吗?你们这么做,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徐铉舌尖嘴快,满舌生花,慷慨激昂,说了一堆。赵匡胤一声不吭地听完了,然后幽幽地反问了一句:“你们夫妻睡觉的时候,床下边躺个人打呼噜你愿意吗?”一句话顶得徐铉哑口无言。

徐铉一脸郁闷地回到南唐,李煜发现知识这么强大的力量都不好使,也是有点绝望了。但下属告诉他,国主,你尽管快乐地玩耍吧,一切有我们呢!一切尽在我们掌握之中!乃至宋军都打到家门口了,李煜还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南唐如果这样还不亡,那胡亥、杨广等人怕是要集体踹棺材板子了!

赵匡胤翻脸无情地吞掉了南唐,从他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到如今初步统一天下,已然过了10余年,一个新的王朝呼之欲出。对于百姓来说,他们终于可以逃离乱世征伐的水深火热了,但他们或许想不到,自己迎来的将是一个“有钱任性”的盛世。

大宋老牙医,专治各种不服气

华夏封建王朝延绵几千年,出了几百个帝王,可以说不管英明还是昏庸,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特色,赵匡胤当然也不例外。老赵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大概就是他的武力值爆表,一套“太祖长拳”不知道撂倒了多少英雄好汉,恐怕要论单挑的话,帝王群里应该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老赵当上皇帝以后,再骑着马去跟人打架,就太掉价了,但作为一个武人,长时间不活动,他浑身都痒痒,浑身痒痒怎么办呢?老赵命人造了一把小玉斧,贴身带着,没事就拿出来抡几下,另外他还做了一把精致的小弹弓,看哪个鸟不顺眼了,就给它一下子,就是不知道那些鸟中有没有国家级保护动物。

这天,老赵又在皇家后花园打鸟,玩得正嗨呢,御史张蔼匆匆求见,说有军国大事要禀报,必须请圣上亲自定夺,老赵一听,立即停止玩耍,正襟危坐,侧耳倾听。

听着听着,老赵这脸色就变了,而且越变越难看,不是因为情况十分严重,而是因为张蔼说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将官甲和将官乙因为抢女朋友吵架了、开封府有个小姐姐拾金不昧等等,大体就是这种程度的事情。老赵看着张蔼仍在那旁若无人地滔滔不绝,实在是压不住脾气,大声骂道:“你神经病啊!这就是你说的军国大事?!”

张蔼虚着眼睛反问老赵:“皇上,这还不叫大事吗?跟打鸟比,这事可太大了!”

老赵被怼得心头火起,你这家伙戏弄我,不认错还抬杠,你是杠精转世吗?老赵越想越气,顺手拿起随身携带的小斧子,瞄准张蔼辩口利辞的嘴,“嗖”的一声就飞了过去。

老赵不愧是武将出身,这一飞斧的力度、角度、准确度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张蔼瞬间变成香肠嘴,两颗门牙无情地离开了牙床。

还没等老赵说话,满口鲜血的张蔼一声不吭地捡起门牙,转身就走。

还敢给我甩脸子?不服气是咋地?老赵大吼一声:“你,站住!你捡门牙想干啥?还想保留证据告我是不是?”

张蔼不卑不亢,转身行了个礼:“当臣子的哪敢告皇上,不过自然会有史官记录下来。”那意思,皇上你打自己的鸟,让后人说去吧。

赵匡胤是彻底被张蔼整没脾气了,冷静下来想想,张蔼的动机是纯粹而美好的,说的话也确实在理,心中不禁有些惭愧,赶紧拿出些钱财赔偿人家,并且好言安抚:“这事儿,咱俩知道就行了……”

结果,这事儿成了典故,就是我们常说的“打碎牙和血吞”。

还有一次,大宋最高法一把手(大理寺卿)雷德骧叽叽歪歪地找老赵告状,这个级别的告状,那被告人肯定也是大有来头,没错,雷德骧告的正是大宋当朝宰相赵普。

雷德骧急扯白脸地说了一大通,老赵才听明白,原来雷德骧的下属们为了巴结赵普,在与赵普有关的一些案件上搞小动作,私相授受,完全当他这个一把手不存在。

这事儿,我雷德骧能忍吗?不能忍!我雷德骧也是有身份要面子的人,你不给我面子,我就要你好看!雷德骧豁出一身剐,誓要把宰相拉下马,他像小媳妇似的在老赵面前哭得梨花带雨,痛苦控诉赵普的种种邪恶行径,请求老赵为他做主,严惩赵普,以正大宋之风尚。

老赵一边听,一边点头,心说赵普这家伙确实有点过了,但他也不可能因为这点事就把自己的左膀右臂给卸了,于是和起稀泥,好言安慰雷德骧:“这事儿确实怪赵普,爱卿你放心,等回头我定然臭骂他一顿,给你好好出口恶气!”

雷德骧一听,哭得更厉害了,我老雷的面子和眼泪就值几句骂吗?于是皇上的面子也不给,拿出证据,实锤赵普强买他人房屋、收受贿赂等犯罪事实,非要和赵普鱼死网破。

老赵见雷德骧这么不懂事儿,有些动怒了,骂道:“煮锅都有耳朵,你耳朵让锅煮了吗?赵普他是社稷重臣,听懂了没?”这话说得很明显了,现在国家需要赵普,赵普不能动,你小子懂点事行不。

然而,雷德骧非常倔强,仍不住嘴,老赵又是一斧子拍在嘴上,顿时两颗门牙又掉落下来,这一下拍完,老赵非但没有消气,反而更加火大,叫人把雷德骧立即拖出去砍了。

不过,怒火中烧的老赵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心知自己这样处置重臣太过草率,当即收回成命刀下留人,但仍以“私闯宫禁”之罪将雷德骧贬官处置,以儆效尤。

经此两事,老赵喜欢用斧子免费给人拔牙的名声算是传了出去,大臣们也都学聪明了,谁也不会再和他硬杠,给他施展手艺的机会,闲得老赵手直痒痒,没事就拿着小斧子凿地,凿着凿着就凿出了个千古疑案——“烛影斧声”。